“两中心、一分会”在广州南沙揭牌!
近日,广州南沙举办广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南沙)、广州市南沙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分会(以下简称“两中心、一分会”)揭牌仪式,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中文,南沙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惠立新,南沙区副区长欧阳健华等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司法局指导,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广州市律师协会承办。广东省司法厅、广州市司法局、南沙区政府、广东省律师协会、广州市律师协会、中山大学法学院等单位领导嘉宾,以及粤港澳法律界代表,港资、澳资企业代表等120余人出席。
在活动中,“两中心、一分会”揭牌,地点位于南沙区国际人才港4楼,面积约1200平方米。
基本包括六个功能区域:涉外法治宣传中心,展示涉外法治建设的成果,讲好南沙法治故事;共享办公区,为进驻国际人才港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共享会议等服务;港澳律师执业孵化区,为港澳律师在南沙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培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人才培养高地;涉外调解区,打造涉外商事调解高地;涉外法律服务区,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研究区,打造成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高地。
“此次在南沙揭牌的‘两中心、一分会’,将会为粤港澳大湾区法律界人士提供交流和服务平台。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交通等都很方便,服务中心成立后,将会吸引更多法律界人才汇聚南沙。”香港立法会议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分会会长何君尧接受采访时表示。
“两中心、一分会”是集综合性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研究、涉外法治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旨在为有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市场主体以及港澳人士、外国人士等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满足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法律服务需求,为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供坚强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保障。
据悉,“两中心、一分会”聚焦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在需求端方面,第一批次与广州市南沙区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开展业务合作,充分运用工商联、贸促会联结企业职能,联动整合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企业,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企业库,通过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以开展法治宣讲、“法治体检”活动、企业合规、法律咨询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
在供给端方面,第一批次与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省律师协会南沙粤港澳合作法律研究中心、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公证处、金桥司徒邝(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天诺余陈杨(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国智(君联)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域外法查明(广州)中心平台、广州市南沙区税务局等10个单位开展业务合作,打造集聚涉外法治研究、涉外律师、涉外公证、域外法查明、涉外仲裁、涉外调解、涉税法律服务等的“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供给端。
南沙区锚定打造“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区”目标,高水平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建设,“一核多站点多功能”园区集聚模式基本形成,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效枢纽有力推进,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加速集聚,涉外法治水平显著提高,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南沙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必然要求,也是南沙法律服务业的最大特征。
2023年初,南沙区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对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居于全国前列,大力引进涉外法律服务机构;2024年3月1日施行的《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为南沙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提供立法支持。
下一步,南沙区将用好《南沙方案》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用好《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围绕省市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涉外法治建设目标,建强“两中心、一分会”,以“两中心、一分会”为依托,不断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20日-26日为广东省暨广州市第四十三届“鸟节”“爱鸟周”。值此之际,3月24日,白云区举办2024年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并为白云湖公园鸢飞科普馆揭牌。据悉,该科普馆的落成,预示着珠三角水鸟生态廊道(白云区段)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绿美白云生态建设又取得一阶段性成果。
本次活动以“珍爱鸟类 绿美白云”为主题,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理服务中心、白云区素质教育管理中心共同承办,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民革白云区基层委员会、珠江经济台、白云融媒协办。
活动现场为15名小学生颁发爱鸟护鸟小卫士证书,为白云湖鸢飞科普馆揭牌,并通过设置鸟类科普展览、派发相关宣传物料、开展鸟类栖息树木种植等方式增强社会公众对鸟类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着力营造全民爱鸟护鸟、珍爱鸟类的良好氛围,齐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家园。
据了解,白云湖鸢飞科普馆集科普、研学、旅游等元素于一体,整体设计理念依托珠三角水鸟廊道建设为蓝本,从一只水鸟迁徙的视角,讲家园、讲生命、讲未来,从最微小的情感,触达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以“飞行日记”为主线,探寻鸟类与人类最亲密的“联系”,找到鸟类与自然最直接的“呼应”,搭建起人与自然,与生态的“感知”;从水鸟质朴的视角,了解它的基因历史,参与它的迁徙征程,感受它对世界的反馈;揭示水鸟与生态的调节、与人类活动的连接关系。该科普馆具备观、学、研、游等四大功能,将成为民众、游客零距离“接触”、认识野生鸟类、普及鸟类科普知识的好场所。
白云生态美如画,鸟类“精灵”来安家!白云区坐拥山水林湖田城,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多项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水域面积,为鸟类繁殖、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逐渐发展成为“鸟的天堂”。根据2023年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结果显示,白云区共记录到鸟类14目46科133种,与2017年记录数据相比,新增了4科28种,16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为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增加了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增加了4种,一幅人鸟共乐的生态美景正在绘就。
接下来,白云区将以深入推进绿美白云生态建设为引领,高质量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水鸟栖息生境修复,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规范野生动物放生行为,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动更多群众加入到绿美白云生态建设的行动中来,合力共创共建共享绿美白云。
四十年前,广州开发区还未“出生”,这里还是一片荒滩蕉林;四十年后,广州开发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经济开发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9000亿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科创热土。这四十年里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
3月28日,“潮起40年·亲历者说”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期活动在广州开发区的发祥地夏港街道举行。首期活动以“创业维艰 奋斗以成——从两万元起家的广州开发区奇迹”为主题,邀请了董明训、缪司、代新祥、肖莹阅四位广州开发区发展历程的亲历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开发区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开发区精神,以一纸批文、一块土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创造出一系列‘全国第一’,以实际行动和卓越答卷诠释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开发区精神。”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黄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虎在致辞中表示。“潮起40年·亲历者说”每期邀请3-5名访谈嘉宾,回顾广州开发区40年风雨兼程的奋斗之路,大力弘扬开发区精神,点燃全体党员干部“二次创业”激情,谱写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两万元的开办经费
1984年3月,中央召开沿海开放城市座谈会,提出要参照经济特区的经验,进一步对外开放包括广州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沿海港口城市选择一块地方,按照经济特区的政策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此拉开了广州开发区从起步到腾飞的序幕。
办公经费捉襟见肘,租用东方宾馆副楼的一个会议室1262房作为筹备领导小组的第一处办公室,第一批办公桌做工粗糙,拉去办公地点差点连保安都拒收……作为广州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董明训在现场讲述了广州开发区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
当时,为解决办公经费问题,筹备小组向市财局写一张条子,要求划拨办公经费1万元。“在1984年,万元户已经算很富裕了,但是对于开发区的筹备而言,1万元确实显得太寒酸。”董明训说。于是,当时筹备小组组长朱森林在“一万元”的“一”字上添了一横,便成了“二万元”,成为开发区的第一笔经费。
作为第一批踏过荒滩蕉林的创业者,董明训深情回忆那段吹沙填土的岁月。“我们花3年时间,把整个西区平均填高了3米,除挖掉北边将军岭三个山包取土石外,还把东江、珠江江底的泥沙连水一起抽上来,待水退后留下沙子,早期的西区工地就像一片沙滩。我和同事龙义踏勘现场时,穿过蕉林,常常被污泥粘住了鞋底,我穿烂了两双棕黄色的塑料凉鞋。”
一片丹心报党恩的“拓荒牛”
1984年开发区筹建初期,缪司从黄埔区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广州开发区商业服务总公司部门经理,成为开发区“拓荒牛”中的一员。“当时开发区是一片稻田,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缪司回忆道,“我是商业服务总公司的经理,商业配套服务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落在我们的身上了,所以我们在那里划了一个地方出来,搞了一个很简陋的商业街,让那些生活上、生产上和那些小商小贩能够有个地方经营。建区那时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现在广州开发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离不开党的领导。”
缪司今年已经90岁高龄,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坚持交纳特殊党费,11年来共交纳了6.6万元。他说:“党培育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应该对党感恩。我晚年也没有什么大贡献了,所以就通过交特殊党费的方式作贡献。”
现场他还朗诵了一首打油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恩党育数十年,遗憾晚年无贡献。多交党费献遗体,一片丹心永不变。
让在西区发展的每一个企业受益
2007年来到广州开发区的代新祥,现任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夏港街道党工委书记。
现场,代新祥回忆起广州科学城“从无到有”的背后故事。“科学城开发建设过程中,虽然条件苦了点,但那时从领导到我们每一个同事,大家干事创业的氛围非常好,没有谁有畏难情绪。每个星期六我们都要回单位开例会,有时中午工作餐也是在开会,边吃饭边开会。大家都知道三年建设一个新城,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能够齐心协力,一些难题就能攻克。”
谈到当下西区发展面临的难题,代新祥表示,去年广州开发区全面启动西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40条具体工作措施,力图通过三年的时间,推动西区重返巅峰状态,外通内联显见成效,建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典型案例。“西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聚集区,它的产业基础依然现在是广州最好的地方之一。接下来还会在内联外通方面继续努力,实现物理空间的优化,尤其是两个过江通道,未来打通后西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会让在这里发展的每一个企业受益。”
在对外合作方面,代新祥还很高兴的谈起前不久香港贸发局主动上门来谈合作,“主要是因为西区通过穗港智造合作区平台,建立了与香港“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双方对接机制日益健全,今后我们跟香港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
新时代的开发区人接续奋斗
作为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肖莹阅回忆起2003年大学毕业到广州开发区工作的时候。“一直走到西区夏园才看到几栋民居在路边,继续往后走,街道上又变得冷冷清清,没有行人,也没有商店,只有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工程车,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工业园区的样子。”
肖莹阅动情地回忆说:“后来我们亲眼见证了笔岗立交拔地而起,开发大道横空出世,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总部经济区建设如雨后春笋,知识城、海丝城日新月异,高级写字楼、活力商圈、高品质住宅层出不穷,二中来了,中山三院也来了……”
这些变化是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接续奋斗出来的。据统计,广州开发区建区以来年均GDP增速达21.1%,以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40%的工业产值、17%的税收收入和15%的GDP。作为新时代的开发区人,肖莹阅表示自己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广州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除了回顾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潮起40年·亲历者说”活动还力求“跳出广州开发区看广州开发区”。活动中,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谢迪斌说:“作为广州市委向国务院申报并获批的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是广州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广州开发区的创业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是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之一,其经济效益、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在全国是领先的,创造了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相结合的开发区精神。开发区经验是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下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叶劲旺、范敏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