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色故事展演活动走进中山大学
英雄花开,红遍全城。世纪中大,山高水长。适逢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近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红色故事展演活动走进中山大学南校区,近500名师生汇聚一堂,认真聆听来自广州各单位的优秀宣讲员们讲述感人故事,共沐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全场展演分致敬经典、红色印记、时代新风三个篇章,14位宣讲员和中山大学的师生代表通过宣讲、歌剧、演唱等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和回味中华文明的古代积淀、近代奋斗和现代创新。
当天的展演活动上,中山大学师生带来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歌剧《奋斗的岁月片段——陈心陶》。全剧紧扣奋斗报国主题,着力刻画时代印记,光的意象交织成音乐语汇,生动展现了我国近代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山大学教授陈心陶深入疫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诊断、治疗和人体防护研究的奋斗岁月。
在中大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涌现出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英雄模范,陈心陶便是其中之一。
《奋斗的岁月》主创团队介绍,这是一部深入挖掘校史资源,聚合全校师生力量创作排演的原创校园歌剧,参演学生来自文理医工农艺等不同学科,在该剧创作过程中,中山大学相关历史学者、校史研究者、相关院系,对剧中的人物故事进行了严谨的考证。“我们是扮演者,也是剧中人。桐花万里丹山路,前辈学者潜心学问、勇于探索、淡泊名利的治学精神将在我们青年学子身上传承。”参演学生表示。
佛山电视塔高约 238 米,塔身为钢架结构,外观设计独特。塔身由多个三角形组成,造型简洁大方,极具现代感。塔内设有观光厅、旋转餐厅等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佛山市区的美景,欣赏壮丽的城市风光。
电视塔承担着佛山市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任务,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它也是佛山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夜幕降临,电视塔塔身会被绚丽的灯光照亮,成为城市夜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佛山电视塔周边还有许多商业设施、公园和文化场馆,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游客可以在这里购物、休闲、娱乐,感受佛山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佛山市电视塔不仅是城市的重要地标,也是佛山市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象征,为佛山市的发展和形象展示做出了重要贡献。
3月22日,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迎来最热闹的一天——“正诞日”,备受关注的“五子朝王”“扶胥号龙船朝王”等仪式在当天盛大举办。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轮番上场,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俗节日再次焕发新的光彩。现场人流如织,摊位林立,黄埔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古今交织中绽放。
据了解,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前3天共接待游客量超19万人次,“正诞日”客流量超8万人次。
五子朝王:
祈愿国泰民安、民富物丰
上午9点,初春的阳光洒在南海神庙这座古老的庙宇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广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在锣鼓声中跳跃,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五子朝王”即将在此开展,整个南海神庙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气息。
据了解,“五子朝王”又称“四乡会景”,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重头戏。根据民间传说,“洪圣王”(即“南海神”祝融)的夫人是“明顺夫人”,生了五个儿子,均以“案”字为名。这五个儿子个个争强好胜,于是南海神给他们起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案、原案、始案、长案、祖案,名字不分先后,平等对待。自明代开始,在“波罗诞”正诞之日,“五案”由黄埔附近十五乡村民分别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
当天清晨,南海神庙附近“十五乡”的村民先为本村的神像净身,洒上香茅柚叶水,换上新衣,再抬上杠,敲锣打鼓,抬着神像逐坊逐乡去巡游。随后,村民抬着五尊神像,从供奉他们的双沙、庙头、南湾、夏园、沙步等社区出发向南海神庙集中。
为烘托热闹的气氛,今年新增了舞狮开路,引领着游神团队游行和祭拜。由于今年是龙年,在舞狮中还特别融入了舞龙表演。一路上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这条龙会飞耶!”舞龙表演在三岁孩童的眼眸中跃动。庙头村黄小姐表示,为了赶在人群之前到达,今天早上七点多她就就带着孩子出发了。“今年看着比往年还热闹,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氛围。”黄小姐说。
中国民协会员、前广州民协副主席黄应丰介绍,南海神庙周边地区乡民延续着古老的拜祭南海神的民间传统和习俗,该仪式反映了百姓祈求“国泰民安,海不扬波”的愿望,体现了乡民对民富物丰的追求。
“万人流水宴”:
“十五乡”款待宗亲、共叙乡情
“五子朝王”仪式结束后,万人流水宴便热闹开席。南海神庙十五乡的乡民在各自村里设宴,当地居民邀请外地的宗亲,共同品尝传统的祭祀菜式,畅饮寿酒,场面颇为热闹。
南岗街沙步社区党委副书记何永钧介绍,主办方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这场流水宴,联系餐饮供应商,每家每户统计人数,定制菜式等等。今年沙步社区的流水席,300张围桌一路铺开,形成一条壮观的美食长廊。“这可以说是村里组织的‘村会’,以前只是宴请60岁以上的老人家,随着波罗诞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流水宴的规模也与日俱增,高峰期能达到2800围桌。”何永钧说。
庙头村同样热闹非凡,60多围桌在岑氏宗祠内外摆得满满当当。流水宴的工作人员凌晨三点多便开始准备新鲜食材。“我们村的流水宴要连续摆上三天,菜色也有讲究,每年必备烧肉、烧鹅、白切鸡、虾等等。”村民岑伯说。
流水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如南湾社区,位于黄埔区穗东街,村民世代傍水西南面居,水陆物产资源丰富,为“鱼米之乡”称誉,自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开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南湾这片土地造就了不少名人雅士等风流人物,也遗留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古迹和遗产。每逢农历二月十三,周边的兄弟村、老表村都在当日前来游波罗诞及探亲,而当时的有钱家族都出钱请厨师做酒席设宴接待来探访的兄弟和老表,场面颇为热闹。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流水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仪式,更成为民间交往的重要载体。亲人团聚、共叙乡情,能有效地促进宗亲之间的关系,强化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难得有如此大规模的活动,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感受到了热闹的氛围。”村民张先生说。
“龙船朝王”:
“扶胥号”巡游延续龙舟文化
3月22日下午,“扶胥号龙船朝王”活动在南海神庙前的人工湖举行,这也是黄埔龙舟文化里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扶胥号”龙船在南海神庙古港码头巡游,旨在致敬扶胥古港历史,延续黄埔海丝文化传统。传说“南海神”是龙的化身,旧时波罗庙附近“十五乡”的民众还把龙舟竞渡与南海神信仰联系起来。
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长张伟潮介绍,每年端午节前,黄埔各村会将本村的龙舟划至南海神庙前,将龙头、龙尾及船上的装饰卸下来,抬到南海神庙里敬奉。这一习俗寄托了当地村民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朴素情感。
2021年,黄埔区成立了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希望借此发扬光大本地的龙舟文化。“去年第一次在波罗诞期间举办龙船朝王仪式,这其实是黄埔民间村落在端午节前举行的祈福活动。”张伟潮表示,之所以把龙船朝王活动放在波罗诞期间举行,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黄埔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扬和传承黄埔区“扒龙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午2点,龙舟队员在庙头社区风度街登舟,“扶胥号”龙船开始巡游表演。巡游完毕,龙舟队员抬着龙头龙尾和仪仗队一起入庙游行,接着进行龙船朝王仪式。仪式结束后,“扶胥号”龙船再次巡游,途径南海神庙、南海神庙人工湖、庙头社区、夏园社区、南湾社区等地。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共同目睹这一盛大的场景。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这场热闹的仪式成为“波罗诞”独特的风景线,让人们零距离感受黄埔非遗文化的魅力。
龙船朝王活动期间,“波罗诞”千年庙会民俗文化演出在南海神庙开展,民俗舞蹈、粤曲对唱、汉乐合奏、合唱、粤剧、粤曲等节目内容丰富,为市民游客呈现不一样的广府古韵。
“广州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为了‘游波罗’,我专程从北京过来,已经在‘波罗诞’逛了两天了,很有逛庙会的感觉。”游客申先生说。
(许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