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探索水经济发展新路径
“凝心聚力·点水成金”广东省水经济试点暨水利风景区工作会议11月22日~23日在佛山召开。11月22日下午,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交流佛山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
据介绍,佛山深入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碧道+赛事”“碧道+文旅”“碧道+文化”蓬勃发展。其中,今年5月举办的2023广东万里碧道·佛山三水云东海铁人三项赛是“碧道+赛事”的典型代表;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等深受市民游客欢迎,体现了“碧道+文旅”融合发展;端午节、国庆节期间各镇街龙舟赛火爆出圈,体现了“碧道+文化”传承发展。
市水利局局长赵颖表示,随着万里碧道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佛山大江大河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明显提升,形成了串珠成链的优美滨水空间,上规模或有一定知名度的水经济项目近20项,2022年总营收已逾亿元。
今年,佛山市入选为全省2个推进全域水经济发展试点地市之一,禅城南庄龙舟湾水上运动中心项目、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开发项目、三水白坭文创特色小镇(首期)水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入选为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
为高标准打造全域水经济试点,佛山重点部署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水利风景区四种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充分挖掘河湖和水利工程的资产价值,促进水利健康良性发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模式。
同时,佛山在五区各确定了2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含3项省级试点重点推进项目)。这10个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7.5亿元,涵盖水上运动、游船游轮、水文旅文创、水利风景区经济带、第一产业与水文旅融合、水产养殖、特色种植等类型项目。
接下来,市、区河长办将牵头组织对水经济项目运管情况定期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建立评价、纠偏及奖惩机制,引导试点项目守法经营、良性发展,切实推动生态优势、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相关稿件:

禅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2023年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
9月19日,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桥正式通车。
昨日(22日)上午,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安泉率调研组对2023年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召开禅城区2023年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调研督办暨第四季度工作协调会议。
实地调研
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调研的第一站是祖庙街道同福西小区。该小区的建筑陆续在1991年~2000年建成,共33栋楼,有970户住户,建筑面积8.63万平方米。在今年8月,同福西二街小区精品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主要改造建筑部分和小区公共部分。
在同福西小区改造现场,调研组就该小区改造的项目设计、施工进度、建材用料等方面与项目负责人、施工方进行了交流。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同福西二街小区精品改造工程已经完成78%,预计今年底完工。
同济大桥作为佛山市、禅城区的重点工程,是佛山市“畅通工程”持续打通“断头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的第二站便是西起南庄镇科润路与禅港东路平交口、东至张槎街道季华北路的同济大桥。同济大桥建设项目历时近四年,克服了多项困难和挑战后,于今年4月成功合龙,9月全线通车。同济大桥通车后,不仅方便两岸市民出行,也进一步增强了禅西片区辐射带动能力,为禅西片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同济大桥调研现场,调研组现场查看了桥梁建设质量和通车状况,认真听取了该项目团队关于同济大桥的设计建造理念和大桥通车流量等情况。
建言献策
助力项目如期完成
禅城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涵盖教育、住房保障、交通、食品安全、就业、城市景观提升等方面。禅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2023年禅城区十大民生项目实事已完成4项,其余6项均在稳步推进。
在结束实地调研后,调研组召开了2023年禅城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调研督办暨第四季度工作协调会议。
会议听取了2023年禅城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并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言献策。
针对“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品质”这项民生实事项目,调研组建议,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充分考虑居民停车需求,增加停车位和消防通道等。
针对“全力推动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项目,调研组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设计团队以及施工单位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统筹各方需求,充分发挥交通道路在城市发展中的“大动脉”作用。在增加同济大桥通车流量讨论中,调研组建议,可以通过“微循环”的方式,引导车流通过同济大桥,缓解禅城交通压力等。
胡安泉表示,当前正是推进禅城区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关键期,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全力以赴,用心用力用情推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禅城区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如期完成。
11月21日,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带领顺德区调研组,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带领南海区调研组,分别到高明区调研以都市农业发展为重点的“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
两区调研组首先来到明城镇明阳村,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农产品展销中心、人才驿站进行参观,通过观看专题片、听取村党委书记介绍等方式,全面了解明阳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成效。
明阳村辖区内有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38处。2020年8月,明阳村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当地利用多方资金打造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走出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径。
随后,调研组前往位于明城镇的“万亩稻田”项目核心区,对进驻企业广东银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的种植情况、园区的土地发包、经济收益情况作详细调研。该园区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优质稻米展销、休闲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已经成为高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
最后,两区调研组前往位于荷城街道石洲村的旺林艺术花园,调研石洲村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其中,旺林艺术花园把花卉种植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助力高明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高明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建设农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工作方向,高标准建设“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明)都市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区,打造陌上花开、万亩稻田等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新载体,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高明还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12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之一(广东省唯一入选)。
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对佛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两区调研组均表示,高明在农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持续发力,近年来有不少工作成果,建议高明区继续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都市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作出贡献。
高明区领导陈林参加调研。
相关稿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