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救”在身边 有力度有温度
多措并举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大救助”体系
越是关注社会困弱群体,越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
禅城社会救助领域的一系列数字,引起了大家关注:今年1月~9月,禅城区发放各项救助金约2500万元,补贴标准也稳步提升;在党建引领下,超2000名党员投入帮扶一线;“双百”社工累计服务兜底群体超5万人次;各类慈善组织链接爱心资源超千万元……
这些“‘救’在身边”数据的背后,是禅城区民政局不断完善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通过探索“党建+救助”“专业+救助”“社工+救助”“慈善+救助”“智慧+救助”等长效机制,打造出多层次立体式“大救助”体系,以此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成果。
近年来,禅城区民政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努力打造“六最”现代化禅城“最幸福”民生服务。为开展成效宣传、彰显“禅城温度”,我们策划推出“‘最幸福’民政服务”系列报道,点面结合,展现禅城民政领域的工作创新、服务实效。
党建+救助 专业+救助 民生保障更实在更有力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切实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除了要持续提高救助标准、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外,还要推进救助机制完善及创新,让困难群众能共享发展成果。
在禅城,党员干部长期活跃在帮扶一线,他们成了社会救助体系内一股重要的力量。
党组织、党员通过“上门探访、收集问题、出力解决”一条龙服务,帮助社区低保户陈先生重新就业;为腿脚不便的社区低保户林叔筹款购买助行器;为87岁独居残疾老人陈伯送上实用厨具……在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融合的过程中,类似实例不胜枚举。
这样良好的局面,得益于禅城近年大力构建的“党建+救助”常态化机制。
从2019年禅城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部署全区各党组织深入“双联系”村(社区)报到帮扶,到规范党员入户探访程序,再到落实区、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分级结对兜底……禅城逐步形成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常态化工作机制。
“目前,全区约2000名党员对1500多名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已实现三级党员100%结对帮扶。”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每个“微心愿”的实现,都能为困难群众增添一份前进力量。“党建+救助”工作借助“微心愿”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通过征集了解,为困难群众建立“微心愿”信息库,利用“和谐共享社区”小程序向社会发布,号召党员和群众积极认领、助其圆梦。
自“微心愿”平台建立以来,已完成困难群众心愿5800多单,为弱势群体解决了“燃眉之急”。以小见大,使助残纾困的惠民福利触手可及。
“结对党员在积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同时,利用走访慰问机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政策温度送到特殊困难群众家中,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禅城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不仅要解决个案问题,更要解决共性问题。
禅城2019年建立全区困难群众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将组织部、教育、住建、医保、公安、城管等30个职能部门纳入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群众救助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民政层面,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层面,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加上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司法救助等专业救助,解决专业问题……禅城通过实施“专业+救助”模式,形成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力促各项救助工作上新的台阶。
社工+救助 慈善+救助 方式更丰富服务更优质
“在我最困难时,多亏了社工给予的陪伴与帮助,让我重拾了生活的希望。”身患严重糖尿病导致失明、年纪轻轻就要靠政府低保政策保障生活,“90后”谭女士内心曾一度灰暗。在她跌入人生低谷时,社工的救助如阳光般照进了她的生活。
在社工积极介入下,谭女士慢慢走了出来。她重拾钩针爱好、加入“能量FULL工坊”,利用自己的钩针编织特长,教会了一批困难群众钩针编织,并带领团队尝试自力更生。
谭女士的故事并非个例。
开展社会救助,不能单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禅城大力发展“社工+救助”模式,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社工服务,努力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米”。
目前,禅城4个镇街均建有“双百”社工站,全区共有21个“双百”社工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和留守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留守妇女、就业困难人员等兜底人群建立了8781份服务档案。截至今年9月,服务超5万人次,实现救助对象建档率、服务覆盖率100%。
“双百”社工能为困难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及心理、家庭服务,以及就业支持、链接资源等,有效促进服务对象能力提升、融入社会,助其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
“在此基础上,禅城计划继续推进救助社工服务标准化创建。”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接下来救助社工服务项目中,禅城将对专业救助社工服务进行规范化,以此提升“社工+救助”兜底保障精准化服务水平。
除了“社工+救助”机制,禅城还依托“慈善+救助”模式,着力丰富救助体系外延,大力进行助困解难。
今年中秋,一份份爱心大礼包,送到了禅城区内979户困难家庭手上。这是区慈善会每年组织开展的中秋慰问助困行动,自2009年起,已慰问民政在册困难家庭6497户。
2016年起每年开展的“我为困难老人办年货”活动,至今慰问困难老人2100多户,线上线下带动超百万人次参与;2018年起开展的“微心愿,义起实现”圆梦行动,6年来为超900个困难残疾人家庭圆梦……暖意节日,慈善救助的义举赋予扶贫济困新的内涵,不断提升困难家庭的幸福指数。
更丰富的筹集模式,可筹集更多慈善资源,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随着禅城大力推动慈善救助项目化运作,目前,依托禅城区慈善会设立的慈善基金项目中已有民生救助金、招振挥“救急难”爱心基金等的多款救助类基金,筹集善款超1000万元,每年救助人数达2000多人次。
除了专项慈善救助冠名基金,禅城还着力打造专项特色项目,把救助金或简单生活型救助延伸至综合性服务救助,形成“物质救助+服务保障”救助模式。“送爱到家,温暖入心”“双百”社工助力多重特殊困难长者家庭项目,便是当中一个实例。
今年1月~9月,社工为各镇街共170户特殊困难老人建档、落实志愿者一对一结对服务;同时,区慈善会面向社会筹得超30万元善款,已为210户困难老人达成“微心愿”,为206户独居老人完成家居“微电路改造”……点点爱心,汇成兜底保障困难长者晚年生活的强大合力。
智慧+救助
覆盖更高效帮扶更精准
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无疑是“雪中炭”。如何让“雪中炭”能及时到位、更温暖人心?禅城探索“智慧+救助”机制的脚步从未停歇。
现在,禅城依托“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机制,把潜在困难对象与政府部门、救助队伍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及时得到政策保障。
线上,除了依托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禅城还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人口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具备“智能发现”功能:当低收入家庭出现支出骤增、家庭收入骤减、家庭人口变化等情况,触及困难线时,及时将他们纳入救助范围。
线下,由“5级”工作队伍,即禅城区民政局的社会救助督查专员、各镇街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全区网格员、“双百”社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及时发现、主动发现。
在禅城红棉社区内一个保障房小区,因其长者人口众多、“空巢”现象严重,牵动着部门人员、社区人员、社工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员的心。为了能靠前服务,该社区家综中心设计“五维评估”服务方法,按颜色为社区空巢长者进行分级,联合社区居委、志愿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年74岁、无退休金的独居长者霍婆婆被分为“红”色重点服务级别,大家不仅为老人解困,更是解忧:社工定期探访、提供专业服务;低保救助缓解经济重压;发动邻居齐来照顾,帮助老人调适原本疏离的家庭关系。
年迈老人容易陷入生活困顿。“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禅城区坚持政策兜底,针对辖区‘四类十四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每月350~610元的服务补贴,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群体。此外,禅城为全区共9100户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安装了平安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都是禅城社会救助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转变的生动实践。
不仅如此,禅城还以科技手段赋能社会救助服务转型升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充分整合救助数据的基础上,禅城区开发了社会救助审批平台,从救助办理到审核、审批,均在平台上进行;该平台还接入了禅城区数据反哺平台,能把符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水电减免、残疾人托养等条件的数据,转由相关部门办理,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随着禅城不断拓展、理顺救助申请渠道,困难群众可到就近的村居、行政服务中心申请“一门式”救助,也可以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在线申请社会救助,真正实现“零跑腿”。
禅城区陶瓷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陶文化发展
为了解发挥美陶湾教育功能等相关建议的落实情况,11月2日,石湾镇街道人大组织禅城区陶瓷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前往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与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石湾陶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路径。
陶文化是石湾最鲜明的名片,充分发挥陶文化的教育功能,以陶文化教育活动为切入口,让青少年在爱陶、学陶、赏陶的过程中增强热爱本土陶文化的情感,对培养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当天,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石湾第一小学,一边参观学生的陶瓷作品一边听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将陶文化融入教学的情况。
“看到这些陶瓷作品太振奋了。”“对陶文化的传承充满信心。”“学生们的作品充满纯粹和童真。”人大代表们一边参观一边感叹,认为学校很好地将陶文化融入教学中,纷纷为学校的陶文化氛围点赞。
石湾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月霞介绍了学校将陶瓷文化融入教学方方面面的做法,在德育工作中有陶品课程,教学工作中有陶瓷课堂,在学生的特长培养上有陶气乐园。虽然美术课是陶艺教育的主阵地,但语文课、音乐课、体育课、信息学科等课堂上也都融入了陶文化。目前,学校除了开展馆校联盟,使得师生有更多更广泛的资源、平台支撑。今年,学校还将重点放在陶文化打造与党建活动结合上,用陶美特色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
随后,调研组一行还走访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听取公司负责人对公司建设情况及总体发展规划的汇报并召开座谈会。
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推手,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旨在整合盘活石湾西片区创意空间,带动石湾西片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石湾高质量发展。
作为服务美陶湾建设的平台,目前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推动石湾陶瓷传统岭南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发展上还存在哪些痛点?如何进一步完善?
“石湾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应该要有更完整的产业链。”佛山市和合大乘陶艺工作室设计总监潘超安认为,目前该公司在产业链完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公司能够不断细化产业链,为更多陶艺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新的公司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外界了解到公司的使命与发展愿景。”佛山石湾贝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表示,公司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在前期要着力打响品牌,不断吸引人才。
“要将文化、产业、市场做成一条线,才能使公司长远发展。”“希望在综合业态上能够更加丰富,加强片区之间的联动。”座谈会上,区陶瓷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纷纷提出发展建议。
此次调研充分发挥陶瓷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加快落实石湾陶文化传承,促进产业发展。接下来,陶瓷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还将继续加强走访调研陶艺工作者和文化企业,收集更多素材,为陶文化发展提出更多高质量建议。
为配合《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佛山市新市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8〕45号)的实施,方便市民及时办理相关不动产登记业务,现将2023年10月份禅城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商品房首次登记情况对外公告(具体情况详见附件)。
附件:《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商品房首次登记情况(2023年10月份).xls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
2023年11月3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