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首个村级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落户南庄!
日前,南庄镇南庄村获授牌“禅城区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南庄村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服务中心也同步挂牌,这是全市首个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南庄创新运用信息化+网格化手段,把食品安全工作融入生态网格智慧化社会治理机制,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末端发力
终端见效
南庄立足“末端发力,终端见效”,以村(社区)包保工作为重点,推动南庄村建设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为探索村居级的包保工作提供了示范参考。
近期,南庄村的餐饮店里频繁多了许多“绿马甲”,他们是村里的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员深入大街小巷,入格入户开展食品安全巡查,同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营造了全民守护食品安全浓厚氛围。
“包保+网格”
协同治理
南庄镇在生态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南庄村辖区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业态分布,建立了5个“微网格”,并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模式,创新打造了“包保+网格”协同治理机制。
南庄村的专、兼职网格员组成食品安全“微网格”巡查队伍,网格员结合日常巡查工作,协助包保干部完成每季度包保主体全覆盖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即上报对应包保干部进行整改,若发现违规行为则立即上报南庄市监所进行查处,将网格工作融入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
依托“粤治慧”平台,南庄探索建立“一体指令”巡查工作机制。利用“粤治慧”系统协办任务的功能向各个“微网格”的专职网格员下发巡查指令,统一指挥调度巡查队伍开展食品安全巡查,同时建立“一张网+区、镇、村三级平台响应+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联合处置体系,构建了“日常巡查+问题跟踪+联合处置”的食品监管新模式。
“一店一码”
数据共享
禅城区食安办探索发挥信息化作用,赋能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通过整合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相关数据,在南庄镇南庄村范围建立食品主体“一店一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食品安全数据共通共享,并构建了食品消费“码上知”、食品消费“码上评”、食品安全“码上管”的全流程闭环式监管模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由“纸质监管”向“数据监管”、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由“政府监管”向“全民监管”转变。
“通过扫码,现在可以很方便了解这个店子里的经营信息,并进行监督评价,我们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市民罗先生说。
下一步,南庄将深入助推全市首个“村级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建设,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食品安全智慧包保示范园区为载体,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引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守法经营,促进其他村居创新包保工作模式,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俗话说“食过龙船饭,龙精又虎猛”“食过龙舟宴,捞乜嘢都掂”。从9月30日晚到10月5日,九江镇各村社将筵开龙船饭盛宴,连吃N天,共超100多场次,约7万人次共享龙舟文化盛宴,将持续擦亮九江龙舟文化品牌。
都说九江的国庆节是“九江佬过年”,比过年还要热闹。10月1日,九江举行南海超级龙舟联赛暨九江镇第六届“九江双蒸”龙舟联赛第三站“伟普新能源杯”短道龙王争霸赛、龙舟竞艳花式巡游大赛、上东第四十一届锦龙盛会、海寿五人龙环岛赛等赛事,众多游客、市民前来观赛。
扒完龙舟、睇完龙舟之后,当然不能少的就是吃龙船饭啦!对于村民来说,龙船饭寓意一种好意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五谷丰登,这是他们对美好的向往。
从9月30日晚到10月5日,九江镇各村社也将延开龙船饭盛宴,连吃N天。其中最大的一场龙船盛宴于10月1日晚在上西村举行,由九江杰出乡贤关杰初全力赞助,筵开800席,从上西西山文化楼一直摆至龙廻,同时将举行九江特色龙船饭标准发布仪式,为九江特色龙船饭推荐餐饮店授牌。
另外,在上西龙船饭盛宴现场,还有传统舞火龙表演,包括祈福仪式、火龙龙身上香、醒狮采青、火龙点睛、火龙巡游等环节。据了解,这条火龙身长38米,用芋头制成的火龙头,挂上彩灯、插满香火,随着村民的舞动,蜿蜒前进在席间巡游,祈祷国泰民安。
据了解,在过去,村里老人会把豆角、猪肉、鱿鱼、冬菇、虾米、蛋丝等,全跟米饭混合在一起,做成方便携带又美味的龙船饭,让龙舟健儿们能及时补充体力、齐心协力划龙舟。老人们也会带一碗龙船饭回家,与家里孩子分享这份美好的祝愿。
“以前的九江龙船饭菜式比较简单,讲究意头,榄角烧肉是必有的,烧肉寓意红皮赤壮,榄角寓意出头露角。而且龙船饭里一定要有鱼,寓意龙舟队在比赛中都能如鱼得水,另外还有醉翁鸡、炒龙船丁等九江家乡特色菜。”粤菜师傅林国晖介绍,当晚,由镇旅游美食协会与镇龙舟协会紧密协作编写的九江特色龙船饭标准发布,有13道讲意头的菜式,食材中包含各种应时食材,菜品无不寓意身壮力健、吉顺安康、一往无前。
九江作为全国首个龙舟名镇,接下来,将打造成龙舟文化的传承地、全国龙舟人的培训地、集中地。
勒水河畔
一个小村庄正轻轻扇动起
“蝶变”的翅膀
踏着秋色,沿着河畔步行进入村子,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两旁停车位划分清晰;原本的闲置地变成了瓜菜成畦的“四小园”;破旧的房屋外墙,被粉刷得色彩缤纷……在勒流街道扶闾村,随处可见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聚焦水环境品质提升和传承岭南水乡文化内涵,扶闾村近年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重视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优化堤围岸线,由内而外实现全村活化,推动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人居美景图正在扶闾村逐渐织就。
古村逐渐成为年青人
“乡村Walk”打卡地
金秋十月的扶闾村,绿树荫浓,凉风习习,村民三三两两,喝茶对弈,闲坐聊天,一派闲适安然的景象。
前不久,寻找“醉”美扶闾——扶闾小学“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举行,师生们通过探索、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深入扶闾,一览滨水生态新景观、古旧建筑、特色宗祠等岭南水乡风貌,亲身感受扶闾村打造美丽村居的新变化,多角度地深入体验扶闾水乡的魅力。
坐在草地上,学生们用稚嫩的双手创作出一幅幅彩笔画作,记录下扶闾村的美丽景象,而这些也是扶闾村近年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生动写照。紧邻勒流水道,扶闾村利用好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湾一核一环两片四景”亮点工程,聚焦基础设施和传统建筑项目,加速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完善标识系统建设,提升村民文化自信。
何谓“一湾一核一环两片四景”?扶闾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陈锡泉介绍,“一湾”指的是打造水韵凤城顺水湾精华段,扶闾将重点展示顺水湾两岸的田园渔歌自然景象,包括古旧建筑、古树名木、河道水系等物质文化遗存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核”即打造扶闾祠堂文化创意核,活化宗祠多元功能,传承丰厚文化底蕴以凝村心寄乡愁,通过创新祠堂保护和活化活动,激励村居动员各方力量,强化祠堂管理和提升,让祠堂文化内涵更丰富、环境更优美、氛围更和谐,焕发祠堂文化新动能。
“一环”则为打造扶闾祠堂博览水乡环,串联商业街、古旧建筑、特色宗祠、岭南水脉,突出强调扶闾渔乡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人文魅力的活力印象环。在此基础上,扶闾村同步打造生态田园发展片、岭南水乡示范片,建设包括“乘风破浪”见龙渡口公园、“容光焕发”生态农业体验基地、“流金岁月”陈姓水埠公园、“鸟语花香”牌坊前滨江公园在内的四大特色农村体验项目。
在此规划下,扶闾村人居环境提升成效逐渐显现,并逐渐成为市民游客“乡村Walk”的好去处。如今在小红书平台,已有不少“UP主”分享了自己到扶闾村游览打卡的经历与感受。“周末闲暇,驱车来到扶闾渡口吹吹风,凹凹造型,拍拍日落,再来一顿落霞晚餐,不能再惬意了。”一位游客分享道。
“文化大餐”
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美化村内人居环境的同时,扶闾村也将目光聚焦到满足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不断推进岭南水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针对群众不同需求,今年上半年,扶闾村已开展丰富的线下活动、讲座培训12场次,线上有奖活动1次。
“游水乡 品勒流”2023勒流街道徒步活动、扶闾村家庭厨艺比赛、“顺之声”K歌晚会欢乐夜、“水乡水韵 魅力扶闾”龙舟、凤艇协会成立暨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扶闾活动新打卡点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扶闾村举办,一项项“文化大餐”送到“家门口”,极大丰富了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体育事业同样在扶闾村取得蓬勃发展,今年以来,扶闾村大力推动龙舟、篮球、乒乓球等体育事业,打造好“水韵扶闾”特色品牌,为村内运动爱好者搭建平台,促进全村体育工作发展。今年6月,扶闾村成立篮球协会,并在勒流街道2023年“勒控杯”村居篮球赛中,以第六名的好成绩继续刷新村居篮球赛的新纪录。
“实现村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扶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杰毅表示,扶闾村有水道环绕,绿树成荫,乡祠林立,鱼虾肥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资源。在此基础上,扶闾村将结合“滨水生态区”建设,打造特色水乡古祠文化,通过村居颜值和内涵的双提升,全方位打造宜居宜商的岭南水乡。
扶闾“打卡点”推荐
廖氏宗祠、关帝庙—文昌阁、梁氏宗祠、扶闾渡口、德星陈家祠、河岸自然景观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