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再添6项中国专利奖
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近日通报,番禺区5家企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家企业获中国外观设计银奖。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荣获中国专利奖28项、省专利奖19项。
番禺区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区)。番禺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挥区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在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行政刑事司法协同保护等工作方面形成合力,并以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为抓手,建成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专利成果转化搭建交流平台。
同时,用好奖励指挥棒。番禺区对获奖企业经营状况、知识产权发展情况进行摸查上报,助推企业依照《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或者中国外观设计银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每项5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或者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每项30万元奖励”相关规定给予资金资助。积极发动企业申报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项目,认真细致审查并协助企业及时补齐补正申报材料,2023年番禺区企业获市级高价值专利资助150万元。
此外,积极争取省知识产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超过200万元,在舞台灯光产业、工业检测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在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业、生物医药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引导带动一批创新主体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工作,探索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的经验和路径。同时,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广州市番禺区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选取12个重点园区建成知识产权园区工作站,充分发挥园区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着重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
2023年上半年,全区专利授权9374件,其中发明专利1940件,同比增长35.6%,增长率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62件,同比增长87.9%,增长率居全市第二;4家企业位居全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20榜单。
面向未来,番禺区将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高价值专利的挖掘、培育、产出和孵化工作,提升全区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骆建云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涉及多元主体、多重内容、多方利益,一方面是拉动内需、激活经济,另一方面也是破解城中村社会治理难题、实现善治、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必须从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真正了解城中村,不仅要关注城中村物理空间形态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更要聚焦城中村改造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城中村现象是超大特大城市城镇化进程的缩影
一直以来,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用地主要依赖于征收农村的土地,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建成范围不断扩大。广州过去几十年来的建设发展既离不开农用地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的过程,也离不开城中村容纳了大量的城市新人群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随着沿海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居住在城中村中,使城中村代替城市解决了大部分外来人员的居住问题,也使失去生产土地的村民越来越依赖房屋出租作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在建设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导致城中村受利益驱动形成无序建房的现象。
因此,城中村的形成本质上是由于我们城镇化进程不完全导致的。在广州强大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包容下,位于中心城区的城中村自发形成各种类型的产业型城中村、居住型城中村,与相邻的城区相生相伴。城中村形成的复杂因素导致不仅仅要从空间格局和规模形态上解决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关系,更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与村民城镇化不彻底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有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创新城中村社会治理模式。
今年,广州市提出城中村改造要坚持“拆治兴”并举,物理空间的拆除改造为健全和完善城中村的社会治理能力创造了条件,坚持城中村改造,将有力推动彻底解决城中村“非城非乡”的状态,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为协调好政府、村集体、村民、租户等关联利益主体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注重城中村改造中公共利益的保障和多方利益的平衡
虽然广州也在通过城中村改造,探索如何将其纳入城镇化的“村改居”模式,但事实上,由于城乡二元分治状态的存在和社会公平性不足的问题,使相当数量的城中村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村改居”,如一些“村改居”后的城中村仅有部分村民转变为居民,多元身份并存导致村内管理体系非常复杂;居委会管理机制不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未能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方式规范化发展壮大;村民的社保、医保、教育资源等仍按农村标准执行,与城镇居民的标准相差甚远;村民的就业引导、就业培训、就业保障机制薄弱。
总体而言,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增强城市功能的行动,更是关系到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保障的社会治理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循序渐进去解决二元分治的社会治理问题,打通“村改居”不彻底的障碍堵点,这是“拆、治、兴”相互结合和彼此促进的关键。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关键点必须要形成共识:
一是城市更新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公平公正是前提,要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参与的各方利益的需求与平衡,这就需要城市更新决策过程程序的公正公平,包含如何使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建立共识。而且城市更新的产品供给也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受惠的公平公正。
二是城市更新决策过程中,涉及相关联的利益主体诉求的表达和伸张,包含了不同团体对更新决策影响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城市更新需要来自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方的监督管理,约束参与者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同时兼顾协调改造过程的公平与改造进程的效率。
三是城市更新是通过公共政策的导入推动社会治理的过程,不能仅以房屋改造和工程建设的完成为结果,而应该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达成为目标导向,政策的作用需要注重关键群体在更新中所形成的影响力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注重对社会影响的评价和社会风险的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各方权益的协调。
近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乌鲁木齐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活动。
活动现场,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与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管委会(区政府)副主任(副区长)任宏伟分别代表两地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潘玉璋、广州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与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闫峻、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常委、管委会(区政府)副主任(副区长)王子欢见证签约。两地就缔结友好开发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通道共享机制、强化国际商贸合作、加强人才干部交流合作、推动创新成果共享共创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王子欢表示,真诚希望与南沙经开区围绕金融商务、智能装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在产业协同、经贸交流、园区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加速西部资源与东部需求匹配,共推两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玉璋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署两区合作协议为新起点、新契机,在协同打造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加强人才干部交流合作、以合资公司落地实体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两区合作更具实效、更有质量。
在乌鲁木齐经开区调研期间,南沙经开区还深入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新疆国际陆港(集团)公司、新疆果业集团公司、新疆好心情供应链公司、新疆五联欧亚国际物流公司、深圳中海通物流公司等地实地考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