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3.0版”紧缺急需人才入户新政落地
2023年7月,番禺区出台《番禺区使用总量控制类指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入户工作方案(2023年版)》,这一被称为“3.0版”紧缺急需人才入户新政,让更广泛企业受惠,助力企业引才聚智。
番禺区规范流程,建立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区总量控制类指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入户工作,入户指标97%指标分配至各镇街,镇街未用完的指标将纳入区内调剂使用,各镇街负责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核,通过集体研究确定入户名单,对超出每家企业可申报额度人员等特殊情况由区联席会议审定,切实增强人才工作合力,搭建高效人才引进桥梁。
番禺区还扩大范围,申报企业(单位)范围为区机关和事业单位,或在区内注册、纳税或纳统并依法经营企业,重点扶持优先、产值、创新、重点项目、其他类企业,包括市重点企业、招商引进企业、区“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等具备相关条件企业,在申报企业类别中新增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库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为扩大政策受益面,符合条件企业(单位)只可选择申报范围其中一类进行申报,原则上每个企业(单位)可申报不超过5个名额(含5个),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
同时,番禺区还放宽条件,放宽2类申请人条件,增加“引进企业为近2年新成立、设立的,引进人才应已在引进企业就业参加社会保险连续满6个月以上”,以及“引进人才为毕业两年内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且已在引进企业就业且参加社会保险”2类条件,聚焦青年人才资源,确保企业各类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率先实施环评“打捆”审批,110千伏启学、笔岗输变电工程“打捆”项目已通过环评审批,成为首个享受广东省环评“打捆”审批红利的项目,这也标志着广州环评“打捆”审批工作顺利启动,并取得预期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5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持续深化环评改革,实施“打捆”审批模式,创新环评管理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为项目建设提速,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
黄埔区根据《通知》对所在区域符合条件的同类型项目,探索实施“打捆”新审批模式,目前实现环评审批只需要“一套材料、一次审批、一次批复”。
其中,“一套材料”是指对符合条件的“打捆”项目精简环评材料,企业可共同编制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文件中政策和规划符合性、生产工艺及流程、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等内容可合并表述,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一次审批、一次批复”是指“打捆”审批项目可由所有企业联合或委托一家企业作为报批主体,审批部门对多个建设项目只需开展一次公示和审查,节省多次公示和审批时间,实现多个建设项目“一份报告、一起公示、一同批复”的“打捆”审批模式,促进项目早投产。
黄埔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表示,实施环评“打捆”审批,原本多个项目需分别委托多家环评技术单位编制多份环评文件,现在多个项目仅需编制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与此同时,实施环评“打捆”审批,多个建设项目通过共同编制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统一同类型项目的源强分析、污染治理和管理要求等标准,降低同类型项目由于审批差异性带来的监管难度,有效促进审批监管协同。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广州市番禺区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8月18日下午,番禺区发展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番禺区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专场对接会。番禺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金融协会、区农业龙头企业协会、17家金融机构和18家农业企业参与了本次对接活动。
会上,多家金融机构全方位展示了支持“百千万工程”的金融政策和特色产品,向与会的企业家详细介绍服务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各企业代表们也分别汇报了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在自由发言环节,银企双方热烈交流。金融机构表示,他们将积极对接企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企业家们表示,通过本次对接会,他们对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紧密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番禺区发展改革局牵头举办各类产融对接活动共25场。在产融对接活动的带动下,番禺区内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7月末,番禺区人民币贷款总余额突破3500亿,比去年末增长6%。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共为837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187亿资金支持;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共为5211家涉农企业、农户提供了155亿资金支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