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文化强区“名家效应”凸显,蔡崇达黄埔工作室正式落地
蔡崇达黄埔工作室正式揭牌。
蔡崇达创作分享。
8月21日,共建蔡崇达黄埔工作室签约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图书馆(香雪馆)举行,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与著名作家、媒体人蔡崇达共同签署协议,“蔡崇达黄埔工作室”在多方见证下正式揭牌。
据了解,蔡崇达黄埔工作室将聚焦“湾区”这一世界级命题,以黄埔为基地采风、写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中国文学“出海”。蔡崇达黄埔工作室落地进一步夯实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百名大师聚黄埔”文化工程,文化强区建设加速推进。
聚焦湾区命题,推动中国文学“出海”
蔡崇达是近年国内最畅销的文学作家之一,作品《皮囊》至今发行实体书500万册,电子书迄今发行1200万册,2022年9月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命运》。他此前曾先后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三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
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电影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皮健对蔡崇达的作品表示赞扬,期待他未来扎根广州、立足黄埔,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筋骨、有时代感的传世之作。“蔡崇达工作室落户广州黄埔,必将为黄埔文艺事业发展、广州文学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虽然我是福建人,但广东是我写作领域的‘故乡’。”活动上,蔡崇达把此次工作室的建立比作一种回归。事实上,蔡崇达的职业生涯是从广州开始,第一份工作在广州《新周刊》,首次担任媒体主编也是在广州,可以说是从广州走出来的媒体人。
蔡崇达表示,在接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邀请共建工作室时非常激动。他从写作的角度出发,认为想要聚焦湾区、聚焦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黄埔有一批最早开始思考中国发展的人和事。在他看来,几十年间无数青年来到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太多闪闪发光的故事原型,黄埔是讲述中国发展最好的“观景台”。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黄埔是没办法拒绝的。”蔡崇达说,“如今真正决定来到广州在黄埔扎根,期待能写出对得起这个地方的、‘闪光的’作品。”
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表示,期望蔡崇达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道,在长篇小说及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方面出精品、出标杆,发挥黄埔乃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共同推动中国文学“出海”。
共建文化强区,“百名大师聚黄埔”计划逐步落地
蔡崇达工作室的正式落地,进一步地凸显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名家效应”。自黄埔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以来,扎实落地“百名大师聚黄埔”文化工程,目前已引进名家大师43人,正在引进8人,其中包括著名音乐家李海鹰、艺术家许鸿飞一批文艺领军人才。
“黄埔未来将与蔡崇达等名家合作,共同推出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助力区域文化平台建设展现新成效。”梅声洪表示,文艺名家的引进既是黄埔区落实全市关于文化建设工作方针的重要行动,也是进一步推进黄埔文化强区建设的具体举措。
黄埔有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的美誉,同时也是广州的文化明珠。随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吹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文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过程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打响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
如今,以文化软实力带动产业硬实力,已经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区域发展的鲜明特色。今年上半年,全区36家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企业合计营收6.41亿元,同比增长65.7%,增速位列全区各行业第一。据了解,在签约共建蔡崇达黄埔工作室后,黄埔区还将继续争取人民文学出版社蔡崇达出版工作室落户。

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封顶,未来将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
8月18日上午,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正式封顶。作为黄埔区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品牌项目,该中心将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成为全区智慧城市的指挥中枢。
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地属原萝岗中心区公交站场,由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建四局承建,总投资约2.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综合运营中心大楼1栋,建筑高度24米,为多层建筑,包括地上五层建筑和地下两层建筑。该项目于2022年9月22日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竣工验收,2024年投入运营。
据了解,该中心不仅保留了公交站场功能,更突破原单一平面布局设计,创新推行“轻量级”TOS立体集约利用,按照容纳8至12条公交线路的规划预留足够场站空间,优化公交站上下客区域,提升乘客候乘舒适度;并通过提升调整公交进出流线,设计辅道、匝道等方式,降低对香雪大道的交通影响,展示中心停车、通勤、便民高效一体的城市精致空间形象,体现从“土地存量”找“发展增量”、“小地块、大产出”的规划优势。
“项目未来将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平台,打造地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指挥管理中心,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和引领辐射作用。”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范树鸿介绍,黄埔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是黄埔区“智慧交通”基础性工程之一,将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通过新一代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编制系统建设方案,突破区内部门业务条块分割,融合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行业主题6大业务板块信息,建成黄埔区发展智慧交通、打造智慧城市一体化系统平台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借鉴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在融合地面智能交通建设的基础上,以中心为“方向盘”,集成培育低空飞行领域、智慧交通企业,建成面向未来的交通出行服务及智慧城市产业培育承载中心。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高水平智慧城市,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城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依托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的优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促进以无人机、飞行汽车、直升机等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综合保障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8月18日下午,在2022-2023年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夺得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林凤娥小学荣获2022-2023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是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教育部官方唯一小学篮球赛事。比赛分为校园男子组、校园女子组、社会男子组3个组别。
比赛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赛区进行分区赛,历时5个月,最后共有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支球队进入总决赛。
林凤娥小学在总决赛中获得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1年广州市中考体育考试将篮球纳入选考项目,通过考试“指挥棒”推动校园篮球普及发展。在全市中小学中认定了20支高水平学生篮球团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6所,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118所。2022年,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广州市男子篮球代表队获得冠军。
林凤娥小学十余年坚持全员普及篮球,篮球苗子不断涌现,近年来竞技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普及与提高并重,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