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测绘数据再创新绩 广州首次利用无人提取农村房屋天面层矢量及高程信息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与作业队伍到桥南街陈涌村等地开展农村房屋天面层测绘调查,多措并举完善乡村基础测绘调查。
一是创新方法完善乡村测绘。该分局引入专业的测绘调查队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应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在作业区域上空进行实景拍摄,构建目标农房三维模型,优化整合区域高精度遥感影像、基础地形图等多源数据,提取我区约24余万个农村房屋天面层矢量及高程信息。该工作方法为全市首创,能填补农村房屋天面层数据空白,多维度完善乡村测绘调查,助力乡村基础测绘成果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助力不动产登记。通过无人驾驶飞行器空中拍摄解决部分房屋难以入户测量的问题,利用天面层测绘调查数据对“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进行辅助质检,促进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强化农村农民不动产物权保障。
三是共享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天面层测绘调查固化农村房屋现状,实现成果可视化,多维度测绘调查数据整合,为乡村规划、农业农村、城中村管理发展等提供数据共享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8月10日,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妇幼健康竞赛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之前,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总工会印发《关于举办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部署开展全省卫生健康职业技能竞赛。
《方案》明确,竞赛设“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宫颈癌防治”“儿童眼保健”4个项目,竞赛范围为相关政策规范、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内容。参赛人员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宫颈癌防治、儿童眼保健工作的妇幼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各地级以上市、省卫生健康委有关直属单位、设临床医学院的有关高等医药院校可各派出1支代表队参赛。
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3个阶段,包括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和知识竞答等环节。通过县区、地市、省级层层选拔,最终根据各单项总分排名,选拔出4名队员参加国家比赛。竞赛设个人奖、单项奖、团体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宣传奖及特别贡献奖,4个竞赛项目省级决赛第一名的参赛选手,符合条件的可由省教科文卫工会优先申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方案》要求,各地市要在本市范围内自下而上逐级开展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并参照决赛奖项设置,设置本地初赛、复赛奖项予以表彰。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在10月15日前完成本级竞赛并组建参加省级决赛队伍。要秉承公平公正原则,着力提高竞赛质量,精心设计比赛环节,以赛促培、以赛促训,以竞赛为契机,全面掀起全员岗位大练兵热潮,切实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和活力,助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期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关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夜间消费载体、夜间经营监管、夜间活动组织、夜间配套支撑四方面,提出18条促进广州夜间消费的具体措施,擦亮“羊城夜市(Young城Yeah市)”城市夜间消费品牌。
培育特色载体,打造夜间消费多元场景
2019年出台的《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打造30个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是广州在总结近年来推动“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品牌发展基础上,对《实施方案》的具体细化。《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四类羊城夜市特色载体,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多元的消费场景。
培育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建立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按照国际水准、特色鲜明、差异发展、总量控制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培育并认定30个左右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对先行区进行授牌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认定并向社会公示,并实施动态调整。先行区内试点推行高效集中的政务服务和包容创新的监管政策。
支持建设片区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各区结合辖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和商圈特色,参照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自行认定一批片区级羊城夜市先行区,丰富城市夜间消费供给。鼓励各区在业态融合、宣传推广、资金支持、包容监管等方面予以创新。
打造社区微夜市示范点。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位,活化利用停车场、园区空地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限时限地举办“小而精”的微夜市活动,打造一批社区夜市示范点。设立社区夜间管家,提升社区夜间治理水平。
塑造文旅特色夜间消费场景。依托红色印记、文脉记忆、艺术水岸、粤韵街巷等场景,塑造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近现代红色文化等夜文化空间。鼓励市场主体运用新设计和新技术,打造“公园+”、“艺术+”、“文化+”等可感知、可体验、沉浸式的非标商业场景。
优化监管模式,推动夜间消费“轻装上阵”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夜间活动监管较严、报批流程复杂等痛点、难点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在羊城夜市先行区试行监管模式优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夜间经济活力。
优化群众性活动审批管理。对羊城夜市先行区活动承办者申请3个月内在相同地点举行相同主题的多场次活动(1000人以上),公安机关采取一次性许可的方式对各场次活动准予安全许可。对先行区内活动承办者举办1000人以下活动,按季度向所在街道报备后即可开展。
简化外摆审核流程。先行区内以镇街为单位明确外摆区域和时段,建立夜间常态化的外摆管理机制。商家在线内按照指定时间段和区域要求以餐车、快闪店、集装箱、市集等方式开展临时外摆,同一年度内无须重复提出申请。先行区运营管理主体负责外摆区域综合管理工作,接受镇街日常监督管理。
优化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鼓励先行区制作有羊城夜市品牌特色外景广告和招牌。对先行区活动承办者申请年度内因举办促销、展销、文旅、节庆等消费促进相关活动需要临时设置大型户外广告,以及在城市建(构)筑物、设施上临时悬挂、张贴宣传品的,城管部门可根据活动方案采取一次性许可。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管理。对羊城夜市先行区营业性演出活动试点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特快审批绿色通道。
此外,支持各区在先行区内条件成熟的路段,试点打造分时制步行街。
丰富羊城夜市业态,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夜间延时经营,对在凌晨两点后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酒吧、餐厅、咖啡厅、文旅休闲等经营场所,取消营业时间限制。加强夜间促销活动力度,明确每年市政府牵头组织市一级夜间消费节,各区政府牵头组织1-2场羊城夜市主题活动。支持市场主体策划开展新品发布、品牌联名、主题展销、让利促销、直播带货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若干措施》还提出要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夜娱、夜赏、夜跑、夜读等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举办音乐、戏剧、舞蹈等活动,发展具有羊城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繁荣夜间演艺市场。策划、整合并推出一批夜间文旅消费体验线路,串联羊城夜市先行区和重点旅游资源。鼓励各区推出48小时微度假黄金游线和精品夜间游线,将辖区内景区景点和住宿餐饮、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市区政府部门加强“Young城Yeah市”品牌营销策划和宣传推广,引导权威媒体、新媒体等加强矩阵宣传。
强化配套保障,为夜间经济保驾护航
《若干措施》还明确从组织领导、监管细则、配套服务和硬件支撑等方面着力,保障广州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若干措施》明确,依托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羊城夜市工作市区街道三级协调机制,形成政府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合力;支持商圈、商业综合体、品牌企业、平台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市场主体组建夜间消费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为企业夜间经济赋能。对于包容审慎监管措施,由市级相关监管单位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路径。同时加强活动安保、交通出行、环卫服务、灯光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将羊城夜市先行区优先纳入市政硬件提升重点范围。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羊城夜市先行区评估体系和实施细则,将羊城夜市先行区认定、培育、服务、提升等环节做深做实,不断丰富夜间消费场景,优化提升夜间消费供给,推动释放羊城夜市的能量,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加更具国际化、年轻化、个性化的靓丽底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