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新增9条市级美丽乡村
7月11日,记者从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获悉,白云区2022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考核验收排名全市第一,新增钟落潭镇良田村等9条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2022年,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围绕帽峰山、流溪湾、巴江河美丽乡村群,组织开展钟落潭镇良田村、小罗村、人和镇凤和村,江高镇勤星村、南浦村、大石岗村、泉溪村、雄丰村、叶边村等9条美丽乡村建设,让白云区美丽乡村品质更高、颜值更美。
在创建过程中,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统筹投入市、区财政资金6300万元,开展实施9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目前,这些建设项目全部完工。
据统计,白云区去年共推动9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道路沥青化改造长约15公里,利用主干道、环村路沿线两侧空地、荒地以及边角地改造公园9处、广场4处、绿化8处、宣传阵地6处,实施围墙美化及立面整饰近4000平方米。
近日,广州市美丽办通报“2022年度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结果,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江高镇雄丰村、大石岗村、叶边村、泉溪村、勤星村、南浦村,钟落潭镇小罗村、良田村9条村获得“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其中,人和镇凤和村、钟落潭镇良田村和江高镇雄丰村、大石岗村综合验收分数达到优秀档次,总体排名全市第一。

走进上邵村,街道宽阔干净,停车规划有序,一栋栋别墅式小洋楼布局规整;后龙山公园树木错落有致,加上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小公园,自成一番美景;景观鱼塘边,休闲绿道与亲水平台相映成趣,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在晨练或跳广场舞。
上邵村位于新塘镇北部,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荔新公路和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在镇城乡融合新乡村示范带内。近年来,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邵村一角
党建引领 刷新“颜值”
上邵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核心,认真落实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四议两公开”制度,集智汇力,切实增强抓落实谋发展能力,加快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该村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提升后龙山公园的品质及休闲健身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和进一步推动完善道路硬化、垃圾分类等工作,刷新村庄“颜值”。目前,上邵村共整合闲置地修建散步绿道约200米、铺设村民活动场地透水砖面积约400平方米,利用街头巷尾的闲置地和“边角料”升级绿化约5000平方米。一系列改造完成后,一幅幅美丽多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如今的上邵村,景美人和,先后获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创新治理 智慧停车
上邵村以农村自治共治治理体系为抓手,在村域内实施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停车位紧缺、“僵尸车”占道、车辆乱停放、治安管理难度大等乡村治理问题。
该村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走访村内停车位置、收集住户停车需求,并对空闲地进行统一改造,完善标线,共规划约600个村内路停车位。在村域主出入口共安装4个车行道闸,配备监控摄像头、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设备,按照政府指导价划定收费标准,每月增加的5万元停车收益优先安排用于管理人员工资支出、前期施工建设与后期维护服务管理等所需费用。
上邵村注重走群众路线,通过常态化巡查、告知、整治等举措,确保村域车辆安全、有序停放。“实施智慧停车管理后,即使很晚下班回家,村里的停车位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实现了停车周转快、交通道路畅、村域环境优的转变。”村民和外来居住人员对此拍手称赞。
壮大经济 繁荣文化
上邵村积极盘活低效用地,稳步推进商贸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楼项目发展,统筹待开发农用地192亩,为产业引进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努力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朝着多元产业方向阔步迈进。同时,将到期的集体物业、商铺等通过镇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投标,确保农村资产增值保值,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10%以上增长,去年达到约900万元。
上邵村还狠抓文化传承,建有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设阅览室(拥有22大类、3000多种、上万册图书)、儿童之家、书法陈列室等,同时配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大型表演舞台,经常性联合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志愿服务团队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各类文化、拓展活动,大大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升村庄“软实力”。
聚焦民生 幸福加码
上邵村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指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该村依托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党建、公共法律服务、综合管理服务等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工作覆盖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的参保率达到100%;落实“一元看病”政策,并不定期联合医院开展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弘扬崇文重教传统,对就读中专、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对就读大专、大学以上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经常性开展关爱活动,慰问村参战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并对村内60岁以上长者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
2023-08-15 11:42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李欣北京报道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汛期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23年入汛以来,一些地方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对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带来了新挑战。要求各地迅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汛期和退水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通知》提出3项工作要求。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及上游地区的污染源,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制药、化工、制革、电镀、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废物、尾矿库和化学品等,强化监督管理,指导督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针对存在风险隐患的水源,要加密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状况,严防汛期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威胁供水安全。三是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加强汛期应急值守,保持通信畅通,关注雨情、水情和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情况,及时研判分析并报告、通报信息。根据汛期特点,完善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细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措施,储备应急物资,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生态环境部将密切关注各地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按照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对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予以通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