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多元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 大力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深化农村基层治理,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离不开有效监督。近年来,增城区始终把强化基层监督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抓住人员、职责、机制、监督等关键,不断优化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做细做实基层监督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监督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选举监督 严格用人选人
通过组建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搭建5个选举观察队伍,动态反映选举情况,及时摸排可能存在的换届隐患点、意见矛盾苗头,针对党员群众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找结症、挖根源、提对策,妥善处理群众来访来信21次,迅速到位化解基层矛盾。
多渠道选拔村(居)干部,综合考虑“两委”人员的政治能力、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等因素,全面落实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坚决防止政治立场不坚定、“村霸”和涉及宗族势力等问题人员进入村(居)“两委”班子。2022年以来,在选举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有违规操作等方面的线索量同比下降13.3%。
加强村务监督 明确责任分工
持续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九有”化建设(有牌子、有职责、有制度、有保障、有活动、有记录、有待遇、有办公场地、有工作经费),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在阳光下工作、群众在阳光下监督”的目标,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基层基础监督保障。全区285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换届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959人。
同时,印发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明确监委会的职责和工作规范。充分发挥村监委会成员监督作用,推动其积极列席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实现村监委会会前、会中、会后全过程参与,对重大村务决策过程,重大事项落实、财务管理等实施监督,形成农村基层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
加强群众监督 推动科学决策
加强议事协商平台建设,在全区村(居)民议事厅100%全覆盖基础上,形成以村(居)民代表会议为核心,议事会、民情恳谈会、评议会为补充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自治模式,进一步畅通议事渠道,推动实现村(居)务公开透明、民主监督有力有效,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商制度和运行决策机制。
细化民主议事范围,资金、资产、资源问题必须议,发展关键问题重点议,热点难点问题经常议,将民主协商贯穿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议事重点,以群众最盼、最愁、最急的问题为突破口,集群众智慧、聚群众之力,激发参与活力,提升议事协商实效。全区村(居)民议事厅自建成以来,通过民主协商解决财务收支、土地分配、房屋出租、工程发包等农村重大事项和历史遗留问题3394宗,累计召开议事会12307次,形成决议数21337个,已落实议题共计20729个,落实率达97.2%。
加强政府监督 形成良性循环
为有力推动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推进村(居)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区民政局不断加强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定期组织人员到村(居)开展实地抽查,指导督促各镇(街)对照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今年以来,累计出动138人次对全区52个村(居)进行抽查,重点对村(居)务公开栏、村(居)民议事厅运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村(居)办公场所挂牌和上墙制度内容更新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指导镇(街)、村(居)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实现村(居)务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使民主决策科学规范,民主管理具体有序,民主监督务实有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广州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近期,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万良安带队到湛江市、清远市和梅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开展帮扶协作工作,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为三个工作组先后前往湛江市、清远市和梅州市,深入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实地了解三地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并就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就探索思想政治引领共同体、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联动提升、深化服务领域互动互融、合力共建优秀人才队伍等问题展开调研。
四地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一致认为,开展退役军人服务新型帮扶协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势互补、交流互鉴和龙头带动作用,构建起完善而有效的新型帮扶协作模式,为退役军人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与湛江、清远、梅州三个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正式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将按照“互通互鉴、互惠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在推动工作学习交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引领共同体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大计,精诚团结,努力奋斗,奋力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一是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引领共同体。四地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互鉴互学“荣誉指导员”“老班长坐班制”“兵支书”培养机制等成熟经验;每年组织服务对象开展1次交流互鉴活动,互邀优秀退役军人开展事迹报告、红色故事讲解等活动,营造“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浓厚氛围。
二是建立常态化联合培训机制。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培训机制,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师资库”“课程库”等教育资源,如6月27日,广州市“优秀主任(站长)”代表、市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应邀参加2023年湛江市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暨服务中心(站)能力提升培训班,并就服务体系建设及如何推进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进行经验分享。湛江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业务骨干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拓展新发展。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传帮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州市服务体系建设排头兵优势,精准对接三地服务站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形成品牌项目和特色工作经验。此外,为深化服务领域互动互融,精准掌握属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完善相关台账,建立就业岗位信息互通、创业资源共享、共同打造退役军人人才库,畅通退役军人人才交流渠道,多形式开展“云交流”、实地参访、研学等活动,推动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互通经商办企业。
下一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帮扶协作各项工作,加强信息共享、思路共商、措施共举、难题共解,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携手开创帮扶协作新篇章,助力湛江、清远、梅州三地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早稻收割抢日,晚稻插秧抢时”。目前增城区晚造水稻插秧已全面铺开。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增城区晚造水稻种植面积4133.3公顷,同比略有增加。截至8月8日,全区已完成插秧3433.3公顷,插秧进度83%,预计8月10日前后基本完成插秧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增城区粮食生产安全。一是组织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二是开展撂荒耕地排查整治,引导种植粮食作物,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三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合理调配山塘水库资源,确保粮食生产用水,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强化考核督导,健全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定期研究粮食生产工作。五是完善全产业链条,以国家级丝苗米产业园为抓手,加强品种培优,强化水稻智慧化生产管理,提升丝苗米品质,打响增城丝苗米品牌。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增城区粮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顺利推进晚造粮食生产工作,增城区围绕地、技、利、义全环节要素,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障、高水平科技装备支撑,建立健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完备的政策体系、严格督促考核的责任体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以“义”为先,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增城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将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区委区政府和镇街党委政府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将全区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镇街,由镇街落实到村社、到田块,压实镇街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粮食安全生产责任。
为做好晚造粮食生产工作,7月中旬,全区“三夏”粮食工作会议召开,部署晚造粮食生产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抓好2023年晚造粮食生产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增城区2023年下半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对晚造粮食生产进行详细指导。
以“地”为本,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让粮食生产作业效率更高了,我们种田也更加轻松和有保障。”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分公司增城区水稻示范基地负责人黄金宝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同时能更加安心地试行新的种植技术。“今年晚造水稻,我们计划将侧深施肥、导航插秧、叶龄诊断等15项农业新技术运用其中,力争让晚造水稻产量、品质提升。”
近年来,增城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82%,基本实现农田良田化,确保水稻生产高产稳产、旱涝保收。
以“技”为基,推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
在推进晚造水稻生产期间,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双季稻+冬种绿肥(蔬菜)、增施有机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精量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绿色减碳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丝苗米产量和品质。围绕水稻产业链中育秧、烘干两短板节点进行补强,目前建成育秧中心7个、烘干中心8个,日烘干能力706吨,单造集中育秧、稻谷烘干率达70%以上,为晚造粮食生产在技术方面提供了支撑。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发展全程高效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耕种管收全程托管率70%。记者了解到,今年荔城街晚稻种植面积共545.07公顷,半个月的时间可完成全部晚稻插秧,主要得益于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目前,荔城街农业机械化服务机构共有拖拉机47台、联合收割机3台、插秧机8台、农用无人机2台,全街农业作业机械化程度达80%左右。中新镇、派潭镇、石滩镇、小楼镇等镇街,也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断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鼓励耕地规模化种植,助力粮食生产环节提质增效。
此外,区农业农村局还组建了6支粮食生产农技服务轻骑兵,重点对6.7公顷以上的种粮大户提供全方位的农技服务,指导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栽培管理等技术问题。
以“利”为导,保障农民种粮挣钱得利
在推进晚造粮食生产过程中,增城区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严格落实种粮大户、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水稻保险、农机购置和作业等强粮惠农补贴政策。据了解,派潭镇、石滩镇、小楼镇、中新镇等镇街积极落实有关惠农政策,并通过及时宣传、派发农业防灾技术指引、协调申报农业保险等方式,保障农户的收入。
“我们通过召开会议、农村广播、微信等手段,提醒种植大户做好备耕工作,并要求农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前制定防灾抗灾应急方案。”派潭镇农办工作人员林秋婷表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