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印发强化宣传二十条措施推进“百千万工程”宣传“进千家入万户”
记者获悉,日前,增城区印发《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强化宣传“进千家入万户”二十条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全方位营造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参与,为全区实现“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凝聚奋进力量。
《措施》明确,要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解读、增城进展成效、培树先进典型、强化对外合作等五大方面铺开“百千万工程”宣传。其中,要以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深刻阐释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激励全区广大干群积极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去,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战略举措落实夯实思想基础;要深入宣传增城区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党的建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镇域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挖掘推广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树立榜样,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用通俗的语言和身边的事例讲好实施“百千万工程”路上的故事。
《措施》共提出二十条具体措施,分别为深化理论学习、开设专栏专题、加强媒体宣传、强化选题策划、实行全流程报道、开展系列访谈、加强信息报送、举办知识测试、开展擂台比武、开展结对共建、选树先进典型、制造宣传产品、整合阵地资源、发挥阵地作用、加强行业宣传、强化信息支撑、做好理论研究、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内部交流、注重舆论引导。
强化选题策划方面,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目标,做到精心策划、用心宣传,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镇赋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速镇域经济发展”“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结合、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结合。
开展擂台比武方面,每季度开展镇街之间、工作专班之间和区直部门之间的“百千万工程”擂台赛,通过成果展示、创新工作措施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浓厚氛围。
开展结对共建方面,发挥高校、企业在科研、工业、商贸、农业、文旅、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加强与辖区高校、重点企业对接,推动开展高校、重点企业与镇街、村(社区)结对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整合阵地资源方面,各镇街要利用现有宣传阵地打造不少于1个“百千万工程”宣传阵地,在各村居至少打造1个“百千万工程”宣传栏,及时更新刊播“百千万工程”宣传内容。
强化信息支撑方面,认真抓好“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的对接建设,每个镇街建设一个“百千万工程”规划馆或展示馆,展示镇情村情、当地特色产品及“百千万工程”成果。各示范村争取打造一个落实“百千万工程”展示馆及导览图。
8月3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会在增城区召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森林,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长韩静涛以及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成员等参加。
祁森林对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理事会成员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增城经济社会等领域发展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增城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动力强劲,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完善的生活配套、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科技产业政策、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是难得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希望各位人才、企业家们多到增城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增城、选择增城、投资增城、圆梦增城。
随后,增城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区的人才、科技、产业等有关政策,充分展现了增城区爱才的诚意、引才的决心。据介绍,韩静涛是区委组织部2022年成功引进的重点人才,由增城区高层次人才引荐,经前期多次对接洽谈,区委区政府“一事一议”,最终给予了创业场地以及人才安居等方面支持,助力韩静涛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了“二次创业”之旅。目前,韩静涛创办的广州欣诺精密钢管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正式搬迁至增城区,公司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稳步推进,发展势态良好。
活动中,市委党校副教授康达华作了《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专题讲座;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会秘书长作了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杂志编委会成员以及新入会成员。
当天下午,理事会成员们还先后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厅、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凌云汽车零部件公司、广州欣诺精密钢管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交流、观看宣传片等形式,详细了解增城的发展规划、区位交通、产业发展、企业服务以及增城部分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情况。理事会成员表示,考察活动很有意义、收获良多,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对增城进行深入考察,实现合作共赢。
8月3日,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里,迎来一批特殊的代言人:
九龙湖畔,8岁的陈志行遥控一架飞艇模型穿越水上迷宫,体验九龙湖的自然风光与滨水魅力。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50多岁的郗建新近距离接触全球领先的“肿瘤大杀器”质子治疗系统,高达18.5米、重达220吨的旋转治疗机架,蔚为壮观。
这是由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组织的“创新大道看创新”媒体亲子体验营暨知识城第一届短视频大赛开场一幕,近百名媒体记者及其家属走进知识城,传播这座新城的成长故事。
要做好知识城的代言人、记录者和传播者,首先要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岁月更迭。
这里有历史厚重的馈赠,在九龙湖的中心,存在目前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窑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堆积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陂头岭遗址,将广州的文明历史追溯至4500年前。
这里有现代化的创新产业,在创新大道上,以百济神州、粤芯半导体、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里也有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广州新侨学校、华师附中、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等国际一流水准的服务配套遍地开花,能随时感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带来的幸福感。
从区域空间品质、城市功能支撑、产业规模和质量三个维度来看,中新广州知识城已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城市”。用现代城市的思维来观察知识城,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城的蓄力蝶变。
气质之变
九龙湖畔,绵延的绿草坪,是何佳玥的心之所向。跨越近百公里,从广州老城区到知识新城,来一场记录、传播之旅,何佳玥此行爱上了这里的新城面貌。
创新大道上,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随时感受到宜居宜业的生活氛围,这源于知识城规划在城市品质上的精耕细作。
知识城的规划建设,全面融入新加坡元素,建设15公里风雨连廊,全面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建成33.8公里花廊、35公里绿道,打造迳下花开、莲塘古村等特色生态景观,塑造“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的高品质城市,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情怀。
驱车沿创新大道往北,一眼望去,便是已突破“百米大关”的知识塔,在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地标建筑布局一览无余,知识城的重点科创项目在这里蓄势崛起:
7月,中国纳米谷二期项目、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二期开园,城市科技馆正式开工,知识城创新滨水公园对公众开放。
9月,华附知识城校区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广州新侨学校二期国内高中将招生开学,一同为知识城优质基础教育扩容。
环湖周边的文化塔、智荟塔、金融塔、生物塔、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科技馆、国际人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等8个项目将加快开工、加快建设。
从阡陌之地到现代之城,知识城的发展历程是广东省、广州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十三年来,知识城历经战略构想、起步成长、提质升级、高速发展,以规模之变推动城市气质之变:
规划面积从123平方公里扩容至23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扩张至100万人,从阡陌之地成为现代新城。
布局42家科研平台、6所研究生院、475个海内外顶尖项目,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形成“五横五纵”路网格局,规划建设8条轨道交通、7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一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知识产权服务园、凤凰谷海归中心、会元学校、城南邻里中心、广州实验中学等产业配套与民生配套日臻完善,打造宜业宜居的幸福新城。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伟坚表示,知识城将更加强调城市品质和功能创造,加快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国际化知识社区,为知识创造、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等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知识之城
走在知识城慈济路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皇家丽肿瘤医院共同形成“三院一体”的广州国际肿瘤医学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差异化癌症诊疗高端服务。
对于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来说,这里是他参与打造属于中国本土高精尖医疗产业的广阔平台。
2012年,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落子慈济路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山,来到这里必须经过当时还是泥土路的九龙大道。如今,九龙大道已是一条聚集创新要素的宽敞主干道,而原来的荒山,也成为一座总投资预算超过30亿元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明亮宽敞、整洁干净的环境让人备感安心,便捷又舒适的单人病房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率。
2021年,随着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启用,广州国际肿瘤医学中心的运营开业,腾飞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氛围形成并日渐浓厚。目前,广州腾飞园已建成为知识城内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带动智能科技、教育等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型产业园,为知识城带来雄厚软件支撑。
在知识城,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前沿高端的“软服务”,由政产学研多方主体互动与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为这里的人才打造了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链条“硬支撑”,让“知识”之树不断深扎。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知识城集结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协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知识产权机构百余家。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下称“审协广东中心”)落户知识城,主要履行发明专利审查和知识产权服务两大职能,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编织知识产权强力“保护网”,实现企业发展“撑杆跳”。如今,审协广东中心已有员工近2000名,审查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已形成一支全面覆盖机械、电学、通信、医药、化学、光电、材料等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质量专利审查和高水平创新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创新大道一侧,以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带为“核”,知识塔、智荟塔、城市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依次铺开,一座环山绕水、独具特色的“山水创新之城”呼之欲出。南北分布形成两个片区副中心,枫下副中心强化生产服务业布局,打造全链条芯片智造产业集聚区;新龙副中心强化知识研发服务布局,打造服务创新经济的活力宜居家园。
以城兴产
走进审协广东中心普法基地,这里是专利发明的审查枢纽,不仅记录了许多知识城的创新故事,也正书写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崭新篇章。
在腾飞园,感受中新合作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到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向国内顶尖科研人员学习生物知识、亲身参与实验,萌发对科研创新的兴趣。
在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可以近距离接触全球领先的“肿瘤大杀器”质子治疗系统,深入了解知识城坚实的医疗科技力量保障。
有了创新的“软土壤”与“硬支撑”,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成为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活力的黄金之路。
建城伊始,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已定,“筑巢”方能“引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知识城已引进百济神州、诺诚健华、GE—龙沙、康方生物等创新制药项目40多个;集聚粤芯半导体、深南电路等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超80家,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落地小鹏汽车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等项目……
“广州知识城正从产业新区迈向综合增长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曾表示,“宜游”是知识城的一大特点,这里“三山相拥,城景交融”,适合工作、生活,也是面向全球、大湾区游客的乐园。
满足好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吸引全球人才聚集知识城,进而实现“产业兴城”。如今,近30名战略科学家、1300多名高层次人才选择在知识城安家落户,超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业选择在知识城创新创业,合力繁荣知识城创新产业“朋友圈”。
如今的知识城,全球顶尖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已雏形初现,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承载区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按下规模化“加速键”,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科教创新园等7大组团式空间布局在创新大道上基本成形,形成从南到北优势互补、多点开花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孙梦依、赖晓璇、徐洁芹)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