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各镇街聚焦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
日前,我区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GDP)以8.6%的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今年以来,我区各镇街各扬所长、各展所能,聚焦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全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新塘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打造千亿级制造业强镇
今年以来,新塘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奋力打造东部中心活力城区、千亿级制造业强镇,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6月底,新塘镇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2.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工业投资完成近13亿元。
该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镇。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两大抓手,推进牛仔产业园项目与区城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并形成初步投资计划,新支持5个“工改工”项目正式落地;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两化一式”(常态化、精准化、妈妈式)服务企业制度,采取订单帮扶、技术帮扶、资源帮扶、客源帮扶等措施,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上半年,该镇7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推动鸿凯智能产业项目“五证联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纳统”;纳米中心项目进入建设勘探前期阶段,合沣建材项目如期建成运营,项目筹建工作提速提质。
该镇坚持全员招商、服务优先,举办“东部枢纽育新机 满塘潋滟迎商来”主题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新洽谈入库项目31个,注册项目8个,协议投资总额16亿元,协议年产值或营收近23亿元;商务楼宇招商新增进驻企业529家。
为做好土地整备工作,该镇抽调骨干、组建专班,全力开展征地拆迁攻坚行动,上半年共完成征地354亩,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和实施。
宁西街: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
今年上半年,宁西街紧盯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服务企业三大重点,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46.46亿元,同比增长13.02%;固定资产投资77.2亿元,同比增长9.3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793.24亿元,同比增长73.1%。
紧紧围绕土地要素保障,该街全员参与,责任到户,比学赶超,强力推进征拆工作。目前,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的14年征拆历史基本结束,宁西园区已完成协议签订,正在清表,今年上半年累计支付征拆资金4.57亿元。
该街以产业筹建、工业投资等专班为着力点,加快重点平台、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周调度、月考核”,主要领导总统筹,分管领导当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当施工队长,项目为作业面,兵团突击、协同作战、包干到底,做好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的全要素保障。今年上半年,该街核心区平台产业项目共81项,完成投资43.7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09.3%;宁西园区产业项目共25项,完成投资3.9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66.5%。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瞄准智能家居、汽车零配件等本土特色产业,精准招商,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通过中诺、中矿、益众等供应链平台拉动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入驻。截至目前,招商项目完成新洽谈入库62个,完成率163%。
该街完善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主动走访、对接企业约170家次。精心制作《致企业的一封信》,向企业公开亮诺,为企业纾困解忧。成功举办“相聚宁西 拥抱未来”企业家沙龙、“物流惠百企”推介会、宁西商会研讨会等活动,主动搭建企业家交流分享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辐射拉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内循环。
仙村镇:融入广州东部中心顶层设计,优化提升“产业图谱”
今年上半年,仙村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8%,全镇税收同比增长38.75%,为顺利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该镇积极融入广州东部中心顶层设计,以村镇工业集聚区“工改工”为抓手,依托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村园区重大发展平台,不断发挥土地资源与产业载体丰富的空间优势。上半年共完成新征地1966亩,土地清表1760亩,场地平整面积564亩,房屋征拆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完成土地出让281亩,完成征拆资金支付2.79亿元,顺利完成上半年土地收储任务。
该镇优化提升“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引进一批符合该镇产业定位需要、带动力强的优质重大项目,万洋科技城、天业冷链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全力做好广汽部件、华新等8个产业项目全周期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新洽谈项目入库任务数12个,完成率92.31%;签约项目7个,完成率233.33%;注册项目6个,完成率150%。
该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富民兴村,做大做强仙进奉荔枝产业。协同组织召开荔枝营销会、电商直播公益课堂等,实现荔枝市场营销开门红。2023年仙进奉荔枝种植面积为6099亩,亩产864斤,总产量2716.9吨,产值达2.28亿元,同比增长2.24%。
永宁街: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永宁街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拼经济、抢速度、谋发展,通过扎实推进重点项目、持续深化企业服务等措施,推动永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经济指标稳步上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该街扎实推进各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南硅氟、冠荟、五羊-本田摩托车项目配套工程四期、美宇新新大道等“工改工”项目;扎实推进“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年度完成率56.3%,超出时序进度6.3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动农业龙头、永晟新材料、骏誉金融、豪进领汇等项目动工、施工,强力督促广明、漫鱼、羊城晚报等项目竣工投产。
该街还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将企业服务联络员制度常态化,贯彻落实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工作方案。上半年,累计共走访企业并开展服务118家次。对企业(项目)反馈问题和诉求,该街多部门联动协调研究,形成督办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实现政企同频共振、互利共赢;持续加强纳统工作力度,对辖区318家调查单位进行实地走访或电话访问调查,确保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真实完整。
中新镇:立足区位优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中新镇着力推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片区、中新科技园重点平台产业招商,强化项目筹建,帮助企业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上半年,该镇完成工业投资6.88亿元,同比增长20倍。
该镇立足“三城两区”优越地理位置,依托增城西站,加快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枢纽、中新科技园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强化用地保障,按时保质完成征迁任务,为希音、中驰车福等优质产业项目腾出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和外出招商宣传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约40次,成功引进、签约、注册一批项目,投资总额超26.9亿元,完成率117.17%。同时,依托公铁联运平台,大力推动交通枢纽公司上下游配套产业、润城、中南高科园区入驻企业等近30家企业在该镇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共同为辖区经济作贡献。
该镇加强企业走访,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中新公司、希美克等项目增资扩产。同时,积极为辖区企业链接本地资源,打通企业发展内循环,其中福恒嘉邦、世达橡塑、慧谷功能材料等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超150%。
此外,该镇还积极盘活12个村级工业园,建立村级工业园用地底册。发动场地受限的企业积极参与“工改工”或引导其入园区发展,确保原有的优质企业能留在中新、深耕中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要求,推动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7月24日下午,市散水节能中心会同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新一届班子成员和技术顾问召开了广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研讨会议现场)
会议结合国家、省、市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分析讨论了目前我市混凝土行业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现状,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研究成立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课题工作组,以推动行业向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市场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为目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助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海珠区非遗名单更新 马面裙制作技艺入选
近期与马面裙相关的话题活跃度很高。先有“北大女生穿马面裙参加毕业典礼”的新闻引发网络热议,后有苏州“穿马面裙戴发簪”的冰淇淋走红网络。记者留意到,今年5月,广州海珠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更新,马面裙制作技艺入选,马面裙再次成为服装业界备受关注的热门非遗元素。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表示,“更好的传承就是使用,致力将马面裙技艺解剖再改良应用到当下时代背景下,才是对传统更好的保护。”
现象
从大牌抄袭到大学毕业礼穿着 马面裙话题活跃度高
马面裙作为被年轻群体热议的对象,初始的网络记忆应该从“迪奥抄袭”的事件开始:迪奥宣称,一款全新半裙采用“标志性迪奥轮廓”,事实上,该裙装款型是明显借鉴中国汉服文化中的马面裙,其中裙摆的马面褶裥设计尤为明显。在明确马面裙是源自中国服装文化后,各种各样的与马面裙相关的热搜跃起,马面裙灵感也融入人们生活当中。
“最近苏州售卖一款‘穿’马面裙的冰淇淋,挺有创意的。”“90后”国际潮牌买手柒小姐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尽管‘雪糕穿裙子’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存疑,但在传播传统汉服的创新方面值得点赞。记者留意到,在北京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典礼上,一名女生在学位服上搭配云肩,穿着马面裙参加拨穗仪式。网友们欢呼“太好看了,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拉满的“中国风”引来一片叫好声。据中青校媒调查显示,45.49%受访者有过‘穿国风’的经历。记者发现,去年中央美术学院曾专门对学士服进行改良,融合云肩等元素设计出“国风学士服”,在保留普通学士服结构的前提下显出华夏风姿。
业内表示,非遗的价值在于真正落到生活中“活络起来”“焕新起来”,纺织行业应以此深耕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激发更多的新动能。
非遗
马面裙制作技艺列入海珠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面裙是汉服的一款代表性服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以不同的纹样、工艺、材料,诉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示民族的自信和力量。记者获悉,今年5月广州海珠区公布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面裙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的项目类别新增入选。业内表示,马面裙作为服装不仅自带文化价值,它更是与岭南相关、与广州相关的一种记忆和语言。
在广州生活在左服饰有限公司的大本营,记者了解到马面裙与岭南的渊源。此项非遗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选料、设计制版、刺绣、车缝等工序。传统设计制版,大部分沿袭保留明、清两代马面裙的基本形制,讲究物尽其用。裙门上的精美刺绣,是广府地区马面裙的一大特色。由于拥有本土成熟的粤绣行当,故广府地区的马面裙上多粤绣(广绣、潮绣)传统纹饰刺绣。
作为生活在左品牌的创始人兼总设计师,林栖收藏马面裙已有8年的时间,对每一条马面裙都如数家珍。她以一条刚从欧洲淘回来的收藏级马面裙为例讲解道:从裙身的破损程度能看出曾经历周转无数,但当年手工制作的真丝花边织带却保持得很好,其极薄的工艺在当下几乎都是极难达到的程度。林栖轻抚裙身牡丹刺绣的细节处道。“仔细看还有打籽绣、八宝纹、平绣。”另外,她遗憾地说,“这条裙子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有颜色,但如今中国传统色彩‘冻绿’已经失传了,连植物染色都无法染出来。”
保存完好的花边织带
失传的中国传统色彩“冻绿”
“传统马面裙上身搭配的是氅衣,长度通常会遮盖裙身上半部分,因此贵重工艺会展示在裙脚处。”林栖展示了一条通过拍卖所得的藏品马面裙,裙身烙印的是手工极其精良的粤绣绣花。“它的织带、如意纹等,表达的是蝶恋花花型,还有另一条手工制作的粉色鱼鳞百褶裙,它的保留度特别完整,上面的盘金绣层次很丰富……”
粉色鱼鳞百褶裙
层次丰富的盘金绣
在林栖看来,她珍藏的近100条马面裙是中国服饰文化的沉淀,也是岭南的时代记忆。
市场
一条马面裙传遍海内外 “非遗”拥有更高商业价值
作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林栖还致力赋予传统马面裙新生命,她表示,“更好的传承,就是使用。”如果人们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地穿着它、感受它,又何谈真正地传承它?
事实上,传统文化正逐步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开始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京东服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京东汉服、马面裙、新中式等国风汉元素服饰搜索量大幅提升,汉服类目成交额同比增300%。其中,以宋制汉服为基础的改良日常汉服、马面裙等品类最受消费者欢迎。
包括马面裙在内的中国传统服装,不仅在国内火起来,也香飘至海外市场。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今年3月,广东省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额172.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4.7%。其中传统服装收获大量订单。“我们许多国外订单,都是提前三个月到半年预订的。”林栖表示,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国外女性客户,预订了20条高级定制连衣裙,指定马面裙改良设计,客户还强调“制作时长不是问题,可以等待。”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韶通告诉记者,“非遗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升纺织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他认为在品牌“出海”的过程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可以成为品牌的特色和标志,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陈韶通还表示,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手工技艺和艺术价值可以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通过引入非遗元素,可以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观察
一条马面裙的可持续生命力
非遗的传承发展主要包括审美与时尚两方面,前者着重于传统古风文化的传承,后者着重于现代语境下中国风的创新再表达。一条马面裙完全可以将以上两点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延续下去。关键在于如何以年轻人、未来人的角度去思考、诠释、焕新。
陈韶通表示,非遗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且富有历史文化的资源,可以为纺织服装时尚行业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在当今注重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市场环境下,将非遗元素融入纺织服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还能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需求。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曲晶也表示,年轻人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希望通过服装等产品来传达出传统文化的美和内涵,让更多年轻消费者能发现传统服饰美。以马面裙为例,曲晶认为,谁能将传统的马面裙通过现代工艺技术进行创新改良,通过视觉审美的创新,在年轻人心目中成功构建传统文化的美学体系,谁就能铸就国潮品牌的新内核。
非遗元素在服装行业应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