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75天!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白云区首批安置房封顶
8月2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竹三安置区首批安置房正式封顶,比计划工期提前75天,打响了机场三期白云区安置区建设全力冲刺的第一枪。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齐怀恩,白云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晓杰,广州机场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铁峰,中建一局集团华南分局局长宋宝传,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封顶活动
(封顶仪式)
实干担当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安置项目在白云区共配建7个安置区,建筑面积约433万平方米,可提供29060套安置房,安置户数超9500户。
(竹三安置区住宅楼透视图)
机场三期白云区安置区自2022年7月动工建设以来,广州机场建投集团严格落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项目建设中深度运用BIM技术,各住宅小区按不低于绿色建筑二星的标准实施。本次率先封顶的竹三安置区,广州机场建投集团以劳动竞赛为抓手,统筹各参建单位全面投入优势资源,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工程建设降本增效;践行装配式建筑理念,水平结构采用装配式结构,整体装配率高达52%,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助力项目提质增速。
(竹三安置区鸟瞰图)
为民造福 托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机场三期白云区安置区以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民生福祉为指引,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体现岭南建筑特色,造型简洁大方,富有时代气息。项目同步规划了幼儿园、托儿所、小学、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福利院、商业服务、公共绿地、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并全面落实海绵城市设计要求,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以高质量社区回馈动迁居民,为居民幸福感加码。
(封顶活动合照)
广州机场建投集团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力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在机场三期民生工程建设中再创佳绩、再开新局,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搭建工会与新业态群体的沟通桥梁
7月2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带队到白云区,调研新业态劳动者、先进制造业(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区领导邱之仲、杨雄忠陪同调研。
调研组来到明信网约车服务中心,调研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参观了该企业车辆维修部、办公楼大堂、大堂职工休息区、心理咨询室、职工议事厅、职工大学堂、党建室等,了解该企业发展情况和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还前往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先进制造业(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参观了白云电气绿色智慧能源职工创新中心、工匠培育工作室、职工之家、职工民主管理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听取了该企业发展、工会工作情况汇报。
座谈会上,民科园工会联合会向调研组汇报工会工作情况,区总工会汇报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情况,市总工会汇报主题教育、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情况。
吕业升肯定了市总工会、区总工会、民科园工联会三级工会取得的工作成效。他表示,各级工会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重视网约车、直播电商、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群体,给予新业态劳动者更多的帮助和关怀,搭建工会与新业态群体的沟通桥梁。同时,要将更多的新业态劳动者团结组织起来,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多倾听他们的诉求、意见和建议,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支持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还有人种田么?
答案自然是有。“食在广州”的背后,是广州对稳产保供一如既往的坚持,蔬菜、水产品、水果产量自给率分别超100%、90%、70%,领跑超大、特大城市。
但广州是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对地均产值显然有要求。所以肯定不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于是一群新农人正在颠覆农业的模式,所以就看到农作物种在空中、一人管一个农场、猪住进楼房、鸡听着歌长大……
抛弃对农业的刻板印象,来!一起体验在广州种田。
我在广州种地
种地萌新天天“偷懒”,不下田却能大丰收
每亩产出超450公斤湿稻,尽管是第一次试种,极飞超级农场研发负责人管武烈上一年的晚稻收成称得上丰收。令人惊讶的是,管武烈并不是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满打满算务农经验才2年。
这正是极飞超级农场的“超级”之处:一块新地、几个“萌新”、两年时间,尽管汇集了各种不利因素,但收成竟赶上不少务农多年的农民。
我在广州养鱼
一部手机,养好6800亩“刺身级”草鱼
工人们只需轻触手机,就能控制鱼塘增氧、自动投料,还能一键导出养殖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养鱼决策”。
“在过去,饲料从搬运、拌药到投喂,都由工人们亲自肩挑背扛,一天下来都累坏了。”诚一智慧渔业硬件研发部部长唐荣说,经过自主研发使用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养殖管理变得轻松、高效,养殖户得以从繁琐的劳作与工序中解放出来。
我在广州种花
全国1/8红掌,来自从化这间“工厂”
一株小小的观花红掌,蕴藏着一场十余年的科研攻坚。
从一片叶尖,到成千上万盆完整植株,在位于从化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一叶成林”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年,超过5000万株花卉种苗、200多万盆示范成品,从花卉中心销往全国各地,为千家万户装点上片片绿意。
我在广州种菜
最“卷”生菜,不“吃土”还四季“无休”
欢迎来到“植物工厂”!一个遍布机器的蔬菜世界。
在广州花都区赤坭镇的广州绿沃川高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蔬菜工厂内,一棵棵生菜从一粒种子到一棵生菜,通过利用自动播种育苗,立体催芽、自动移栽、自动收割等高科技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四季循环复种,农业与工业的界限在这里模糊起来。
我在广州种果
水果更香甜的秘诀,藏在这群“农户”身上
什么工作,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吃水果?
走进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的办公室里,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所里的研究人员正拿着量尺、糖度仪等工具,对几颗刚摘下来的新鲜番石榴进行“解剖分析”。在水果世界里,每一颗水果都被“寄予厚望”,经过数十年的栽种选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甜蜜礼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