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用地 助力先进制造业能级提升
先进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中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的工作部署。当下,白云区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如何通过“高质量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动力转换、优势再造?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以下简称“白云区分局”)通过规划发展平台、“工改工”等有效举措强化用地支撑,打造更加适应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面向未来的产业空间,着力做好这道“必答题”。
规划先行拓展集聚空间
今年以来,白云区聚焦“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奋力推动“平台载体”向“产业高地”加速迈进。
广州民营科技园(下称“民科园”)是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园,也是白云区“一园两城三都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规划形成38平方公里“一核三园”发展新格局,打造9.6平方公里体现世界产业和科技前沿趋势的未来产业创新核心区和包括10.2平方公里的美丽健康产业园、9.4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8.1平方公里的智能家居产业园在内的三个制造业基地,形成“总部+基地”“专业生产十综合服务”发展模式。
其中,智能家居产业园是广州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示范平台,被认定为广州定制之都,拟建设智能家居制造基地、个性定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智能家居产业,着力打造智能家居全球标杆。
白云区分局在规划上结合产业项目积极优化空间布局,陆续组织编制了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北侧地块、健康城二期及民科园核心区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是今年3月10日,《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明确“以创新型民营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主业”,进一步将产业用地扩容提质,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优化提升为177.26公顷,工业用地的建筑面积达到了360-715万平方米,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充分空间保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效果图
据了解,近3年,民科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4倍,园区营业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通过高质量的规划,推动先进制造业科学布局,集聚成群,白云区以此锚定航向。
资源保障企业提质扩产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强力支撑,白云区分局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强化对先进制造业的土地供应。今年以来,白云区已供应工业用地(含新型产业用地)8宗,合计用地面积529亩,建筑面积108.33万平方米;正在挂网工业用地(含新型产业用地)5宗,合计用地面积205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今年3月,广州白云液压机械厂有限公司竞得广州航空配套产业园AB0704010-1、AB0704011-1地块。广州白云液压机械厂有限公司是从事液压设备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也是广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竞得土地后,白云液压计划建设高端液压设备制造基地,瞄准智能装备制造,朝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的智能系统集成方向大步迈进。
近年来,白云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白云区分局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要素保障和高效规划服务,支持民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不只是依靠土地出让保障先进制造企业的用地需求,白云区分局还高效盘活存量用地,通过旧厂改造释放发展空间,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比如,白云清洁此前受限于历史问题,企业无法实施产能拓展和厂区建设,单位土地产出无法进一步提升。白云区分局充分利用城市更新优惠政策,通过实施“工改工”全面改造,完善历史手续,明晰权属登记,破解企业发展掣肘。
项目通过改造,建设集“办公、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智能、绿色的清洁能源装备研究生产基地。改造后建筑面积由9.18万平方米增加至21万平方米,容积率由1.69提升至4.0。改造扩容后,白云清洁将增设多条生产线、大型智能生产设备以及研发中心,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和税收均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白云清洁股份有限公司旧厂自主改造项目正在开展主体工程建设
为先进制造业用地腾空间、谋增量,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然成为白云区当下全力以赴的方向。
提升服务筑牢发展根基
完成土地出让并不是终点,更应该是政府持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起点。
2023年5月6日,距离拿地过去仅仅6个月,白云区著杰生命科学园就实现了首批厂房主体结构封顶。著杰生命科学园项目聚焦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以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生产为核心,已吸引春天医药、泽生科技等10余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签约入驻。
之所以有这样惊人的速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著杰生命科学园是广州市首宗“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四证并联审批项目。从提出申请开始,仅用一天,就同时获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许可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事实上,这是白云区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云区分局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至5.0改革,陆续实施“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整合用地规划“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等措施,率先在全市推动“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并联审批新政落地实施,深入推进惠企利民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释放审批服务效能,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制造企业用地需求大,在提质扩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亦多,此时更需要职能部门为之排忧解难。2022年白云区分局全市率先出台《白云区工业用地宗地分割或合并工作流程(试行)》,支持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完成两宗相邻用地合并审批,助力企业建设大体量厂房,满足扩大生产基地的需求。
激活新动力,再造新势能。白云区分局坚决扛起规划资源担当,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不遗余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用地”,筑牢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推动白云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土地供应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推进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用地问题,帮助企业加快施工方案报审进度,着力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靠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海珠湾隧道作为广州南站快速通道的重点工程,项目工期要求紧,周边地块权属复杂,拆迁难度较大,为促进重点工程项目加快落地,该分局主动担当,攻坚克难,通过积极协调和部门联动,促成储备地块原权属人提前交地,为海珠湾隧道工程提供了用地保障,助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创新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近日,海珠区黄埔经济联合社向该分局下属单位区土地开发中心赠送锦旗“实现留用地开发振兴乡村 助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感谢其守正创新,积极沟通市区两级部门,规范征收集体土地工作,协助联社办理经济发展留用地不动产权证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村社合法权益,以扎实行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延伸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企业层面难以协调的问题,该分局推出土地供后“延伸服务”工作模式,积极对接招商、规划审批、供后监管等部门,承上启下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据悉,广州华秀房地产公司于2022年竞得滨江西地块,该分局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该公司在开发建设时存在施工方案报审等问题,于是主动对接,加强协调,全力协助企业解决掣肘问题,最终为企业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后,该分局下属单位区土地开发中心获赠“服务热情周到 工作快捷高效”锦旗。
下一步,该分局将进一步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解决企业和群众面临的问题,为海珠区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积极贡献。
黄埔经济联合社赠送锦旗
广州华秀房地产公司赠送锦旗
《岭南膳食模式》起草组专家接受记者采访
7月30日下午,在中国营养学会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广东省营养学会牵头并组织专家制定的《岭南膳食模式》在广州正式发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锋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徐庆锋在致辞中指出,深入开展居民膳食模式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具体要求。《岭南膳食模式》是岭南区域营养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岭南传统饮食文化为特色,以促进健康为核心,为岭南人民量身打造了一条健康饮食之路。他强调,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精细化梳理岭南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中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为群众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要积极开发制作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科普作品,把《岭南膳食模式》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
据悉,专家组历时一年,通过总结岭南地区居民传统的饮食特点,并结合现代循证营养健康证据,凝练出《岭南膳食模式》八条特征,具体为:食材广博、搭配合理;蔬菜足量,水果丰富;水产充足,肉禽蛋奶适量;杂豆常有,全谷坚果不缺;饮食清鲜,少盐少油;喝茶多,饮酒少;多蒸煮快炒,少煎炸腌制;叹早茶、常煲汤,重食养。专家表示,该膳食模式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一种,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发布会上,临床营养、社区营养、疾控机构、餐饮行业、食品生产企业、学校、山区营养、营养师、养老服务、营养学术研究等领域营养健康相关工作者代表共同发出践行《岭南膳食模式》的倡议,并通过线上直播与广大市民分享。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