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办2023年地震灾害社会救援队伍现地处置演练
7月28日下午,由广州市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广州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广州市地震局承办,增城区应急管理局、增城区中新镇人民政府协办的“2023年地震灾害社会救援队伍现地处置演练”在增城区中新镇中新村举行。演练重点是组织和锻炼我市地震灾害社会救援队伍开展多灾种多科目现地演练。
本次演练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郑程藩担任演练总指挥,省地震局副局长钟贻军亲临现场观摩并为演练作点评,市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同志在现场观摩了演练活动,市地震局、市红十字会、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增城区应急管理局、发改局、公安局、卫健局、消防大队、供电局、气象局、增城区中新镇人民政府及11支社会救援队伍200余人参与演练。
演练模拟2023年7月28日15时,我市增城区发生4.6级地震,增城区中新镇受灾严重,一些村居旧屋坍塌,居民受困,需要搜救、疏散转移。市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广州市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Ⅲ级响应,在受灾严重的中新镇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协调调度各救援力量,统筹指挥现场救援。
演练科目有灾情报送与指挥部决策、灾情侦察与生命搜救、群众疏散安置与救灾物资调拨、塌楼破拆支撑搜救、高空救援、燃气泄漏燃烧与灭火救援、检伤分类与防疫消杀、群众落水救援与安全转运、城市内涝救援、供电与通信保障、地震监测与气象监测等。
演练过程中,各参演部门分工明确反应迅速,过程井然有序贴近实战,整个演练响应及时、指挥科学、撤离有序、救援得当、处置果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演练,进一步掌握了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特点和难点,提高了市区两级指挥部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处置能力,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练指挥协同,政府和社会协同救援。
演练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11支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演练提高我市地震灾害社会救援队伍处理地震灾害现场指挥处置能力,协调高度各救援队伍的能力,以备在突发地震灾害时,社会救援力量尽可能辅助政府力量有效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努力提升抗震救灾实战能力和水平。
二、展示装备,高科技高效率救援。
在演练开始前,组织11支救援队伍展示讲解救援装备,科普救援知识。演练中,无人机、灭火弹、搜救犬、遥控救生圈、两栖救援车、排涝挡水板、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等高技术装备投入使用,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
三、练救援细节,精准规范化救援。
检验各社会救援力量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动作的专业性和熟练度,检验训练成果和装备水平。救援过程中,救援队伍发现被困人员,用国际通用标识做好标记,制定救援方法;在塌方处实施支撑加固,防止产生次生灾害;搭建空中救援通道,进行高空绳索缓降以及船床吊篮担架T型救援。
郑程藩强调,要以本次演练为契机,认真总结此次演练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查找不足和短板。树牢安全发展的理念,居安思危,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切实做到守护广州平安应急“十大理念”。要坚持预防为主,站在防风险、保安全、稳大局的战略高度,全面做好以风险普查为首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项重点工程,加快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灾害风险。要坚持科学救灾,衔接好防抗救责任链条,进一步构建科学高效应急救援体系,做到统一高效指挥、部门协调联动、处置有力有序。要坚持强化队伍,统筹武警、消防等专业和各类兼职的救援队伍建设和联动,加快提升应对重大灾害应急响应救援能力,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灾害风险治理新格局。

近日,省工信厅在广州从化组织开展2023年度省无线电监测技术演练活动,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无线电监测队伍围绕理论、信号源徒步查找、信号分析和卫星干扰定位等4个科目展开业务技能大比拼。由我市工信局无线电监测站2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广州代表队参加演练,经过激烈角逐,共获得单项比赛一等奖7个、二等奖1个,并包揽个人总成绩前两名。
市工信局把本次活动作为提升我市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力的重要契机,在赛前全面动员,认真组织开展集训,强化和巩固专业知识结构、业务技术能力和监测设施操作水平,为比赛打下坚实基础,在演练中充分展示了我市无线电监测队伍业务能力。接下来,市工信局将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全面提高无线电管理队伍综合实力,提升无线电安全保障技术能力和水平。
7月21日,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在位于狮岭镇新杨村升扬玫瑰园的水稻新品种试验基地进行机收测产验收,通过现场综合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准确实测各水稻新品种产量情况,为花都区水稻生产选择良种良技良法提供科学依据。
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试验基地种植了今年新引进的青香优19香和二广香占3号水稻共20亩。经过实割、称重等环节初步测定,青香优19香折合湿谷亩产557公斤,二广香占3号折合湿谷亩产543公斤,均超出优质高产水稻创建500公斤/亩的目标产量,达到预期目标。
花都区农技人员介绍,青香优19香作为杂交稻,是经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认定的首个超级稻中的丝苗米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达到我国一级米质标准;二广香占3号水稻是我市农科院选育出来的常规稻新品种,根据这次试验,它表现出较强抗性,而且比青香优19香早熟大约五天,从目前情况来看,它们的产量均达到上千斤,整体表现较好。
针对双季稻种植季节紧、成本高,而花都区规模化蔬菜种植场普遍对双季稻种植意愿不高的现状,为提高菜农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面积,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下半年还将在该基地开展再生稻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探索试验工作。
今年,花都区农管中心共引进2023年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4个,分别在我区赤坭东海菜场、花东佳兴菜场和东超生态农场、花山许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示范种植,进一步推动我区各镇街水稻生产均衡发展,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节本提质增效,为花都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