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在黄埔举行 聚焦岭南文化传承创新 探讨黄埔文化强区实现路径
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现场。
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湾区之夜——岭南文化大赏”。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黄埔生机勃勃。8月1日,以“传承岭南文化,永续城市记忆”为主题的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近300位文化界和艺术界的大咖相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专家献策等形式,纵论如何传承岭南文化、赓续城市记忆,畅谈文化高质量发展广东如何先行,解码大湾区如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解读文化强省战略的县域样本,并深入探讨从黄埔文化到文化黄埔的四大实现路径。当天的论坛现场还展出了内容丰富的岭南非遗展,并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湾区之夜——岭南文化大赏”晚会。
路径一:
留住乡愁,激活旧村改造中的文化价值
城中村是广州在城市高速发展中遗留下的时代印记,不仅是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初到广州的温馨小屋,其背后的村落、祠堂等更是保存了一代代广州人、黄埔人的文化记忆。
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中帛琉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集合,而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化的灵魂,是重要的传承载体,如何在城中村改造中留住乡愁,让城市增加记忆。
“黄埔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区域,是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核心的文化根脉。”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骆建云发言中分享了黄埔融德里的改造案例。“沙步村改造保留和改造了具有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传承传统岭南水系空间,打造出了古建筑群的聚集地,对于黄埔的旧村改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在当天的论坛中,黄埔的文冲幸福里和南岗融德里旧村改造项目中的文化元素数度被提及。其中,文冲幸福里项目是通过引入企业参加旧村改造,对范围内的古村落的建筑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和修复,让村民记忆中的风水塘、大榕树、陆氏大宗祠、文冲碉楼,还有文凤陆公祠等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有序传承。
在全面推进城镇改造的大背景下,黄埔在全省首创建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李雨航就是一名文化遗产检察官,他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能单靠行政机关单打独斗,需要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携手形成保护合力,才能真正践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
“黄埔城中村改造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占298处,占全区数量近70%。黄埔区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加强保护、规范管理、多方参与,让沉寂在城中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站长吕雪以“全国首个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为例介绍了黄埔区留住乡愁的创新模式——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出动14356人次、对黄埔区454处文物实施每周2—3次无间断、全方位的巡查,多方携手打造高质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黄埔模式”。
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非遗负责人李伯云讲述了一个用文化弥合曾经械斗的两个村子的文化故事——黄埔非遗项目“榕迳约会景”的来历。他特别强调说:“维护共同的价值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旧村改造带来的巨大的利益再分配和利益冲突,就可以依靠文化来弥合。”
“我们传承岭南文化的媒介是什么?那些蕴含了岭南文化精髓和城市记忆的文献是重要一环。”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冷东认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寻根”。“如果能让散落在欧美等国家清代黄埔珍稀海事档案回归‘娘家黄埔’,将成为黄埔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文献建设成果,成为广州千年商都的一张名片,擦亮黄埔海丝文化品牌。”
路径二:
科技赋能,培育黄埔流量文化IP
传承岭南文化,重点在于保护和发展;赓续城市记忆,重点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创造培育流量文化IP的前提,而打造流量文化IP,科技加持很重要。
“打造流量IP,需要科技赋能。”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曲柳在发言中建议,可以挖掘黄埔的一些文化资产并进行数字化,形成更多的文化主题的消费场景,也可以将海丝博物馆、外贸博物馆等文博类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文化总部中心,创新展演方式,一方面是线下在场的体验,一方面是线上元宇宙的感受。
“要坚持以IP为核心,让文化艺术走进日常,真正体现在衣食住行里面。”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IP商业化总经理仓可认为,可借助科技的手段重新解锁文物展览,帮助传统文化的藏品实现图谱化或者故事化的清晰的表达;并可以借助web3.0、数字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和年轻人共创的方式,利用年轻人的灵感,让传统文化以虚拟人物或者数字藏品的形式从博物馆走上线上线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此外,IP也可以帮助文旅产业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出更加新兴的形式,比如全景演出、智能餐厅、科技酒店、智慧零售等等,丰富整体的文旅产品的体系。
“数字文创是新岭南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新岭南文化,广东改革研究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陈池有自己的理解,他以黄埔为例,认为可通过数字文创打造黄埔的文化引擎,开发黄埔历史文化内核,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高度挖掘黄埔历史文化内核,擦亮历史文化名片。同时以黄埔历史文化内核塑造IP ,通过数字文创裂变出IP洐生产业链,推动大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成为黄埔新的经济增长点。
“都说文化和旅游产业迎来了黄金时期,那黄埔的文旅产业如何破局?如何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如何不负诗与远方的期待?”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建平分析,黄埔应增加文旅消费的体验价值,锻造高品质“文化打卡地”。黄埔的南海神庙、黄埔军校、迳下村、大吉沙……都已具备了成为文化IP的潜质。
“研发投入不仅要在科技上,在文化产业上也要‘舍得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广东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加大创研投入,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这一点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罗丽深有体会,作为文艺“粤军”的一份子,她坚信要讲好新时代广东故事,必须有破圈跨界的艺术创新勇气和魄力,创造出立足广东实践的精品力作。
路径三:
文化出海,赋能黄埔智造打造国际品牌
“讲好国际传播‘世界语’的前提,是对黄埔文化的深入研究与解读。”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广东中心主任丁莎她看来,无论是拥有“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将帅摇篮”黄埔军校,还是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批“实践样本”,黄埔区都展现出一脉相承的“开创者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黄埔始终保持经济蓬勃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
具体而言,黄埔文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粤剧一样是岭南文化的大名片,其在北美、东南亚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是相当大的。”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学军认为,可以以南海神庙作为一个物理载体,将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汇聚在一起,定期举办音乐盛典,将广东音乐推向世界舞台。
“黄埔有80家上市企业,很多企业的‘出海’,伴随的就是黄埔文化的‘出海’。”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黄埔海外新闻官贺励平以一个“老外”的视角,回顾了粤语、广东点心、岭南艺术品等岭南文化从近代至今的强大海外影响力,提出中国传统艺术手工艺术和中国文化复兴可以向路易威登、爱马仕等欧洲奢侈品品牌学习,鼓励年轻人了解、学习传统手艺。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空中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王雅君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新科技如何赋能岭南文化建设。她以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为例,指出无人机编队飞行已在中国成为各大节庆常用的一种庆祝的表演方式,但在国外还并不常见。可以将岭南文化元素融入进去,通过这样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输出,从而吸引到很多年轻人的欣赏和喜爱。通过此类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给文化传播带来流量,实现在新时代“下南洋”、“下西洋”。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重视文化交流,就是‘走出去’,传播是很重要的。”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认为,真正好的文艺作品“走出去”其实并不难,但要重视作品情感内核,提升作品新鲜感,打好艺术家这张牌。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繁荣既是经济繁荣的表现,又对未来的经济繁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研究院副院长顾涧清认为,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路发祥地、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州的“四地”文化资源是广州文化创作活动的“富矿”,只要围绕这“四地”内容生产和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路径四:
拥抱流量,以新时代新风貌吸引年轻人
如何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岭南文化,自觉加入到岭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不仅需要提升年轻人的文化自觉,也同样需要从岭南文化自身的角度出发,主动拥抱新时代,以新时代新风貌吸引年轻人。
“游戏企业在拥抱年轻流量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广州玩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外事务副总裁李荣芳从游戏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年轻人是游戏市场中最为活跃和热衷的用户群体,可以考虑在游戏中加入人们熟知的黄埔文化元素,比如加入黄埔港、黄埔军校这些实景。对于熟悉这些实景的游戏玩家可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更有着代入感,对于不熟悉这些文化场景或者文化背景的玩家可以促使他们线下探索和打卡的兴趣。
著名粤剧名家吴非凡已经在黄埔开设少儿粤剧班。她说:“粤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创新的剧种,现在的粤剧头饰都使用了非常先进的材料,国内其他剧种都来找粤剧师傅定制头饰。”在谈到去年爆红年轻观众圈子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青年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电影和哔哩哔哩这些新的平台带给了青年人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埔区政协原副主席龙莆尧说,黄埔的历史文化又厚重又精彩——是对外开放地,革命策源地,人文荟萃地。讲好黄埔历史文化的故事,就是让年轻人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时事评论员饶原生则对南海神庙“游波罗娶老婆”在年轻人中翻红进行了分析。他说:“这说法很俗,我们以为它不会传播,可是事实上恰恰相反,波罗诞的时候,很多高素质的美女都在那里聚集,玩相亲游戏!”饶原生总结道,传统文化的内容,用现代手段做好包装,年轻人就会喜欢,所以还是要往这方面努力。
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向年轻人推广,“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伟潮在黄埔开办了面向小学生的第二课堂,走进校园教小学生雕刻龙头龙尾。他说:“我从小非常热爱龙舟文化,就得益于当时村里的龙舟文化氛围。如果没有儿时的熏陶,就没有我作为传承人的今天。”也正因为如此,张伟潮希望通过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活动,为居民搭建和丰富参与分为更广的社区活动的非遗体验平台,激发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得少年者得未来,得年轻人肯定得天下!”刚在黄埔区开了广州第一家覔书店的深圳市友谊书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栗旭岗用一句话总结了怎么让文化走近青年——“要从手上走到心里,年轻人的流量在哪里,全都在手机上,在手机里的一个个APP上,所以文化要从移动端想办法。”
文/黄蓉芳、张成、黄三笑、徐洁芹、孙旭东、郑嘉俊、王嘉敏、林晓彦、范敏玲、焦婵娟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我市上周(7月24日-7月30日)主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平稳。蔬菜交易量增幅明显、价格微幅下降,猪肉和水产品价格微幅波动,鸡蛋价格继续回升,粮油价格平稳。
一、蔬菜交易量增幅明显。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蔬菜日均交易量为9039吨(周总交易量为63275吨),环比(较2023年第29周)上升4.62%。32种主要蔬菜综合零售周均价为8.79元/公斤,环比下降0.45%,同比下降0.40%。
二、猪肉零售价格环比基本持平。我市生猪日均屠宰量19888头(周总屠宰量为139216头),环比下降1.73%。四种猪肉(精瘦肉、有皮上肉、五花肉和排骨)综合零售均价为41.16元/公斤,环比基本持平。
三、鸡蛋零售价格继续回升。红壳鸡蛋、光鸡零售均价分别为12.63元/公斤、39.09元/公斤,环比分别上升0.80%、0.24%。
四、水产品零售价格微幅波动。五种(草鱼、鳙鱼、鲫鱼、罗非鱼和鲈鱼)水产品综合零售均价为25.72元/公斤,环比上升0.09%。
天蓝水清地绿,绿美画卷徐徐展开。黄埔体育中心北侧休闲公园绿意盎然,乌涌碧水盈盈鱼翔浅底,姬堂社区莲塘村干净整洁风光推窗见绿……一幕幕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的画面,正是广州黄埔大沙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发展成果体现。
近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大沙街道工委按照市、区人大关于围绕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绿美黄埔 绿美大沙 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方案,重点关注黄埔体育中心北侧休闲公园建设、广东最美河涌乌涌管护、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运营等项目,坚持创新方式、丰富载体、突出重点、强化宣传,为绘就黄埔绿色发展新画卷积极履职建言,着力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聚焦“一树一草”,助力绿色空间“再扩容”
7月14日,人大大沙街道工委组织联组代表来到大沙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先行前往黄埔体育中心北侧休闲公园,了解公园建设管护情况。
黄埔体育中心北侧休闲公园于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当年建成,地处广州科学城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的重要节点,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功能为一体,更是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大沙联组代表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形成代表建议,向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提交《关于优化提升黄埔体育中心北侧休闲公园品质的建议》,得到区人大、区政府的重视和及时督办办理。
身处在绿荫环绕的林间小道,代表们纷纷表示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实践。黄埔体育中心北侧公园已有良好的绿化基础,建议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持续改善公园生态环境,提升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绿色景观带和运动健身区,拓展群众的公共绿色空间。
强化全过程监督,守护水清岸美“好去处”
视察活动第二站,代表一行来到乌涌左支(姬堂段)堤岸。从“臭名远扬”的黑臭河涌到人人称赞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涌”之一,离不开市、区、街道各方共同的努力与坚持。在人大代表全程介入的监督下,大沙街大力清理左支流流域范围内“散乱污”场所,积极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工作,加强河涌日常巡查工作,打造了高质量碧道和优美自然景观。
天空碧蓝,林木青翠,微风中岸边水草摇曳,河涌中的小鱼悠闲自在。“这里的环境真舒爽,让人心情一下子也开阔起来!”代表们对乌涌左支的优美环境赞不绝口,并积极履职献策,为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发声。希望街道巩固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河涌管护工作向走深走细,重点协调好旧改拆迁与环境治理、城市发展平衡,持续做好城市生态建设工作。以绿美黄埔建设为牵引,坚持林河共治,美景共享,加强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全面提升滨水空间人文、生态、功能品质,打造高端人才的理想生活港湾。
垃圾分类进村入户,精细化打造“美市貌”
建村于明代的姬堂社区莲塘村已有500多年历史,农田片片生机盎然,古树参天枝繁叶茂,彰显乡村振兴生态之美。
来到视察活动第三站莲塘村,代表们视察姬堂社区莲塘村垃圾分类设施,并听取街道办事处关于村(社区)级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工作情况的介绍。据悉,在区职能局、街道、社区各方共同努力与坚持下,全街转制社区28个投放点全部配齐硬底、遮雨、公示、照明、洗手、擦手“六要素”,均遵循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打扫—清洗—擦拭—消毒—保养“五步精细保洁”步骤,落实投放点“巡查-发现-告知-整改”闭环管理,辖内市容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代表肯定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工作的成绩,建议逐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多渠道开展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自觉自发行为的良好氛围。
代表服务零距离,常态化广开“民意窗”
人大大沙街道工委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形式,结合“引代表进来,代表走出去”模式,坚持就地就近就民原则,打造“一桌两椅”简易联系平台,积极引导人大代表贴近群众,与群众话家常、谈衷心。通过代表接访解决电动车停放区域增加、安装电动车入梯报警器、汽车乱停放占用消防通道、联动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守护河涌干净等问题,助力和谐文明社区美丽家园建设,巩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露天电影放映活动、增添体育设施多措并举回应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适时介入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题,推动电梯安装完成,实现多户老人家方便上楼心愿。及时邀请房屋专家回应商铺外地面下沉担心房屋安全问题,守护群众安全……在人大代表积极履职融入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下,一个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 “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沙实践。
通过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人大代表围绕广州生态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精准把脉促绿美,频出“金点子”、“绿办法”,把人大工作主动融入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中,自觉做绿美黄埔、绿美大沙的传播者、践行者、护航者,为打造绿美广州生态建设黄埔实践贡献人大代表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