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对外开放
珍贵史料见证百年园史
最老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858年
康有为带回国的石雕、全国首次妇女节的纪念活动……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在人民公园可以一睹为快。7月28日,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正式对外开放,全景式展示人民公园的百年历史。据介绍,这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可让观众穿越时光,沉浸式感受公园百年更迭。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公园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镜堂等出席了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启动仪式。
当天,人民公园还举办了“相约弦乐 流金岁月”文化活动,用弦乐四重奏奏响百年名园华美乐章;开展“科普一夏·自然集市”自然科普活动,展示波罗蜜、橘红、龙眼、苹婆、腊肠树等树木的果实和红花玉蕊、石栗、腊肠树等树木的小树苗,展现人民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
历史文化厅全景式展示人民公园百年历史。
首次系统性展示珍贵史料解读百年名园
建于1921年的广州人民公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在我国的造园史上具有开创地位与典范价值。
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展览内容包括“典范建设”“见证历史”“共治传承”“共享为民”四大篇章,是人民公园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性展示公园珍贵史料。这其中,有公园选址布告,显示园址的老地图,1930年代在公园里设置的儿童游乐场、公厕、北门等图纸,网球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警察殉职纪念碑、放声机、播音台、康有为从意大利带回国置于公园的石雕狮身人面像等照片,茶亭、观鸟区、儿童游乐场老照片,还有孙中山参加追悼列宁活动、全国首次妇女节纪念活动、地铁一号线全线开通典礼、羊城论坛、亚运火炬传递等照片。
类似的珍贵展品还包括摄于公园1950年代的视频资料,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市民在公园休憩活动的场景,真实、直观地呈现出那个时期的公园面貌。现场还播出了视频,展现了当年全国四大邮市之一的人民公园邮市的盛况。
“我们特地前往多家单位搜集资料,最老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85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汪波介绍说。
互动装置+实物展示打开“岁月的匣子”
展厅设置了许多创意互动装置,让市民游客参与其中,打开岁月记忆的匣子。旋转圆形控制器,可一键开启科技感十足的素模沙盘,从一张张老照片和建筑模型中感受从“第一公园”到“中央公园”,再到“人民公园”的空间演变。点击互动触摸屏,可以打开老相机和旧式电视机的形式,寻找百年公园的历史印记。
照片墙上,50多张老照片装载着市民与人民公园的美好回忆,在全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音乐亭、喷水池前的黑白旧照记录了时代芳华。汪波介绍说,众多照片里有一张是74年前一对兄妹留下的旧照,历史文化厅开放前,兄妹二人回到当年留影的位置,手持老照片再度合影。此情此景,彷如时光倒流。据介绍,历史文化厅正式开放后,将继续开展“我与人民公园的故事”老照片、视频和物件征集。
实物展柜则展示了20多件老物件,包括公园票券、曾设在公园的广州集邮俱乐部发行的《珠江邮藏》刊物、民国时期的“广东省城第一公园”火花等。通过实体手动“市民相册”,参观者只要“翻翻书”,投影交互技术就可让他们了解公园曾经举办的游艺会、菊花比赛、集体婚礼、粤剧演出、灯会、花展等活动。
科技赋能
小展厅大容量
汪波介绍说,为让不足100平方米的展厅和园区展现出更多内容,园方采取了许多数字化手段,形成“展厅、户外、云端”“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展示体系。通过运用物体识别互动装置技术、红外识别技术、多屏联动技术、投影mapping和摄像头识别等多媒体技术,展厅动静结合展现了大量历史档案。园区户外设置的AR场景,则采用空间识别与空间定位技术,搭建与真实世界融合的三维虚拟场景,生动再现了人民公园的历史地景。市民游客通过扫二维码,下载APP后,即可“身临其境”体验兽室、温室、象棚、网球场、播音台、儿童游乐场、观音像、围墙等历史地景的复原动画。
人民公园公咨委员、越秀政协常委、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认为,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虽只是公园里面一方小天地,但至少有三大特色,“一是以小见大、以近知远,信息量梳理展现很全面;二是摆脱老套展示,加强了年轻人群体互动体验和参与感,传播面更广泛;三是充分聚焦展现百年来人民活动的丰富多彩,提供的场所有茶亭、网球场、音乐亭、动物场、邮票市场等,各种聚会很温暖,应该发扬创新。”
据介绍,当天游园小程序也同时开通,以云端赋能的形式,满足游客线上线下观光需求,包括提供线上预约参观历史文化厅的服务。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位于公园西侧,每日分6个批次时间段预约参观展厅(9:30-10:00,10:15-10:45,11:00-11:30,14:30-15:00,15:15-15:45,16:00-16:30),每批次参观时间为30分钟,逢周一暂停开放。
近日,一个名为“绘画:地方、故事、风情、寓言”的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邀请了艺术家毛旭辉、马轲、秦琦、陈英杰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绘画与地方、故事、风情、寓言之间的关系,它们并非是绘画的全部,却让绘画具有了与人文世界的广泛联系。
本次展览,通过“地方”“故事”“风情”“寓言”四个关键词,展现了四位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绘画,呈现各自的表达。
在毛旭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来自“圭山”的启示和信念贯穿其中。“圭山”不仅是艺术家持续的创作主题,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本次展出的系列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超过40年;马轲本次展出的13件作品完整地展示了他近年来对绘画语言实验和探究的成果:即以画面的结构作为内容传达的主体;秦琦以无拘的想象和光怪陆离的组合拓宽了“历史风情画”的边际;陈英杰则以旅行的见闻、感受为蓝本,作品的创作过程如同他在西南的旅程,充满了淋漓尽致的冒险和自由的探索。
《圭山组画·红土的恩赐 ——春天的绿树枝》(毛旭辉)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四位艺术家不同的绘画之路,蕴含了他们丰富的自我表达与思考。广东美术馆长期致力于绘画本体语言的观察与发展,“M4学术提名展”作为专注绘画发展的全新学术品牌,希望能够借此系列展览为公众呈现绘画在当代表达的多重可能。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8月20日。
从“毕业季”迈入“就业季”,广州正持续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团队比较年轻,共同语言更多一点,我喜欢在这边上班。”广州女孩小钟是今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近日在街道人社部门的牵线下,找到一家初创直播团队任职。
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广州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推动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一边扩岗畅渠道,一边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把招聘会开在高铁站、夜市里、商圈中,持续推动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今年上半年,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招工服务月”等专项招聘活动,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894场次,提供招聘岗位87.10万个,服务求职人数113.15万人次,初步达成意向超10万人次。此外,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区人社部门及院校就业创业e站共举办“阳光就业”线上线下招聘609场,累计提供岗位74.56万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桥搭路。
50家企业带着1939个岗位来到“招聘夜市”
近日,北京路步行街内举办的一场“招聘夜市”吸引了大批市民求职,50家企业带着1939个岗位现场“求贤”,现场还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养老金等社保政策及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
北京路夜间招聘会
“这里的年轻人特别多!”现场广州联通公司招聘代表周玉对记者表示,没想到能到人流量这么大的商圈进行招聘,招聘会才开始不久就收到四五个意向登记,而且都是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他们对我们的‘赢在广州’就业体验官活动特别感兴趣。”周玉表示,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联合举办了这次就业体验官活动,有意向的求职者可以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天的职场体验,包括深度了解企业情况、现场参观、就业指导、未来职场分析等,“求职者容易有顾虑,不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有了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2021届高校毕业生小林在摊位里进行了登记。“这里(招聘夜市)虽然没有网上选择那么多,但起码是真实的招聘,网上遇到一些HR有‘已读不回’的情况。”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学习软件工程的,因为不满意岗位调动,今年2月他在原来的单位辞职。辞职后他主要在网上平台找工作,但大都没有回音。这次收到招聘会的信息就过来看看,希望找到能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的工作。
“我们希望让年轻人知道,来北京路不仅有好吃好玩,还有好工作!”招聘夜市主办方越秀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充分利用商圈的天然人流优势,“将招聘现场送到求职者面前。”
招聘会人气火热
这已经不是广州人社部门的第一场“招聘夜市”。早前,天河区人社部门为契合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白天不方便参加求职的需求,联合棠下街道举办了灵活就业招聘夜市。如今,招聘会已经走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校园、社区,开在人流量更大的高铁站、夜市、商圈,搭建更多对接平台,“求职者在哪里,公共就业服务就到哪里”。
将落实对相关青年群体的“1131”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七八月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时期。
家住广州海珠区海幢街道的小钟是今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去年秋招开始小钟便开始找工作,除了参加校园招聘会,她还在线上投递简历,但得到回应不多。“因为在外地读书,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主要是外地企业,我想回广州工作。”小钟表示,她后来通过家人找到开在社区里的就业驿站,登记了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求职意愿。不久,便有工作人员联系并向她推荐工作岗位。因为自己学习电商专业,小钟表示希望从事相关工作,比如直播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在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小钟进入了街道一支直播团队见习。“团队比较年轻,共同语言更多一点,我喜欢在这边上班。”小钟说,目前团队还在初创阶段,已吸引了一些企业洽谈合作,对于团队未来她充满信心。
“我们多方发动拓岗增量。”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实施“人社局长千企行”,引导企业通过“阳光就业”线上途径及院校招聘、省内外招聘等线下招聘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已累计走访重点产业企业126家次。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2023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未就业跟踪服务的准备工作,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该负责人表示,将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该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系统、基层走访等途径,建立完善实名制跟踪服务台账,一对一精准落实就业服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