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大岗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2023-07-28 16:49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强化企业应急防范意识,规范各企业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全镇营造“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7月26日,南沙区大岗镇在广东力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大岗镇分管副镇长现场对演练做了点评和指导,市生态环境局南沙第七环保所以及镇生产安全、消防、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代表等20余家参加了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模拟危废装卸过程中液碱泄漏,威胁当地水质安全的情景,企业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赶赴现场开展应对措施,最终解除液碱泄漏危险,有效处置并避免了环境污染事件。通过此次演练,强化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提高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预期目的。
最后,大岗镇分管副镇长强调:一是各企业单位要重视生产安全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担起环境风险防控责任;二是各生产单位要以本次演练为学习对象,继续加强日常演练,坚决杜绝“纸上谈兵”,切切实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各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形成健全的生态环保安全责任链条,企业负责人和专职管理人员担起主要责任。四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强企业应急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牢固树立“演”为“练”、“演”为“战”的思想导向,不断强化辖区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城乡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 郭锦钊)

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司法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共同制定了《鼓励社会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简称《通知》),并以广州市全面依法治市办的名义印发实施。《通知》对社会组织如何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工作指引,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作为一种制度化、经常化和专门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法》赋予人民调解以明确的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是基层协商的有力抓手,也是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路径。《通知》明确指出,社会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发扬基层民主,推动民主协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首次将社会组织协商明确纳入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要求“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从“逐步探索”到“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协商不仅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渠道之一。
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不断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协商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非行政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独特属性和活动范围覆盖广的独特优势及了解及反映民生需求、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行业内部协商等。据了解,截至目前,广州市设有204家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由社会组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85家,这些社会组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助力社会矛盾化解,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聚焦“四化”提升“四率”深入谋划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为解决影响民政改革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提供实在管用的思路、办法和举措。
聚焦科学化,提升“转化完成率”。坚持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作为提升主题教育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及时召开局领导班子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专题研讨会,详实制定《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清单》,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机制,明确转化目标、任务和验收标准,区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任务,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截至7月底,22个重点课题均已形成调研报告,梳理可转化调研成果95项,已完成转化68项,调研成果转化率71.6%。
聚焦实效化,提升“问题解决率”。坚持民生导向,紧扣解决问题目标,用好小切口机制,用“清单管理”“联动整改”“长效机制”推进落实,把大兴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将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列入整改整治清单,定期盘点、滚动更新,确保落地见效。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分层分类、因题施策、靶向跟进,动态调整优化。
聚焦为民化,提升“对象惠及率”。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局系统132个调研课题(含22个重点调研课题)紧紧围绕民政职能职责定位展开,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中,涉及养老服务15个、未成年人保护12个,救助管理18个,调研成果惠及老人、儿童、困难群体、社区居民等服务对象。
聚焦长效化,提升“制度完善率”。坚持将做法经验化、探索系统化、措施制度化,把开展主题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截至目前,局系统共完成建章立制84项,内容涉及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采购制度、党支部评星定级标准、社工服务站管理等领域和内容,更加夯实民政安全发展基石,落实民政各领域各项政策等,其中,修订规章制度31项,新制定规章制度33项,制定和完善工作流程20项,涵盖重点事项率100%。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