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出炉
7月25日下午,“改革强动力 创新激活力”——“南沙改革创新榜”发布活动在南沙举办。当天发布的“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充分展现了南沙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
广东省委改革办督察处四级调研员郭金有,广州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黄健仙,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区委改革办主任谢伟等出席活动。
南沙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
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南沙不断强化“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这一使命意识。南沙自贸片区自2015年挂牌以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据南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南沙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成果884项,共计41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当中不乏多项“全国首创”“全省首创”成果。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南沙自贸片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三,投资自由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了南沙创新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
“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呈现三大亮点
评审组代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谭炳才在现场表示,“十大改革创新案例”特色鲜明,可概括为三大亮点:
紧扣国家战略,立足自身功能和特色特点,有效反映南沙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的驱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丰硕成果;
突出首创敢为,充分发挥南沙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敢于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探索;
注重创新集成,聚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发挥改革创新动作用和联动效应,充分展现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南沙的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根据今天发布的案例和以往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南沙创新的集成性很高,在推出的近900项创新成果里有很大比重都能在全国、全省以及全市进行推广,这为其他地方提升营商环境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暨南大学中国 (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顾乃华表示。
多维度展现改革创新优势与特色
“十大改革创新案例”高度彰显了南沙多维度、多层次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的优势与特色。
1.服务国家战略,勇于争先示范
为有力落实《南沙方案》关于“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的发展要求,打造“千亿冷链”,南沙积极创新口岸通关模式,通过系列创新措施,在全国首创冷链项目政府立项规程,打造全国最大进口冷链查验平台,跑出全国最快冷链货物通关加速度。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南沙在全国首创新型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全球溯源中心”,将商品信息向数据生产资料转化,促进全球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已累计吸引全球超1.5万家企业参与溯源。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南沙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探索创新模式,率先推出了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构建以气候投融资标准为引领的政策体系和“交易、融资、研学”三位一体绿色服务体系。
此外,南沙还构建了广州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依托试点区让首批示范运营车辆持牌上岗,有效推动了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
2.聚焦惠企惠民,优化营商环境
南沙持续深化“数字政府”与“数字电网”互联互通,在全国首创空地一体化政企联动供电新模式,建立现场可视化、运营数字化、管控智能化的政企“云管控、云监督、云服务”高效联动服务。随着供电新模式有效运营,南沙已助力182个项目实现早投产、早用电,整体项目推进效率提升56%。
为满足独角兽企业发展需求,南沙充分对标先进,创新推出专项政策“南沙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组建政府、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对接平台和服务团队,多项条款支持力度领跑全国,如今已成功孕育4家独角兽企业以及一批准独角兽企业。
3.协同港澳发展,深度融合对接
在首创的粤港澳三地标准互认模式基础上,南沙围绕粤港澳三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清洁生产审核要求,发布了《粤港澳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和《粤港澳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估验收规范》两项团体标准。这是三地共同制定的第一批绿色发展团体标准的有效探索,将技术标准与粤港澳大湾区清洁生产需求和诉求紧密结合,探索清洁生产审核区域互认机制。
聚焦港澳青年安居乐业,南沙充分利用多重战略平台和优势政策,多措并举支持港澳青年发展融入南沙开发开放工作,包括出台一个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构建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启动一个港澳青年“湾区启梦”双创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个创享湾港澳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目前到南沙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超4000人。
4.谋划群众所盼,增进民生福祉
经过6年发展,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建立的“微警认证”服务平台已服务1999家单位的2601个政务应用,成为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平台,是全国范围内政务(认证)数据首个达到“亿级”数量的省级平台。各级单位、各类应用只需进行微改造即可接入身份认证服务,最快1天即可上线服务。
为探索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南沙创新性构建了党建网格、综合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融合”机制,基于全区1264个综合网格,全方位建强网格“硬实力”,统筹城市发展与治理,打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十大改革创新案例”是南沙改革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南沙改革创新亮点的不同缩影。如今,在全面落实“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使命任务下,南沙紧跟全球化发展新形势、紧扣国家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紧抓协同港澳新契机,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十大改革创新案例”的诞生,将为南沙改革创新建立新标杆、注入新活力,推动南沙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出新出彩、行稳致远。
7月27日上午,国内空气能热泵行业龙头企业——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在增城开发区核心区正式开工。这是助推增城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区委书记赵国生,区领导曾鸿斌、蒋日光、李永强、邓静红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以及项目投资方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恩泰公司”)董事长赵密升、企业合作伙伴、员工代表等参加工厂开工活动。
抢抓新能源科技创新机遇
据了解,纽恩泰公司于2015年落户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于2019年正式投产。自落户增城以来,纽恩泰公司通过大力布局发展新一代高科技空气能设备,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纽恩泰品牌历史深厚,连续10年被评为“空气能热泵行业领军品牌”,2022年7月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纽恩泰“新能源热泵”产品被应用到中国南极科考站、第18 届、19届亚运会场馆中,并成为北方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的中坚力量,为实现“碳中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纽恩泰公司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率先实施产能布局。在增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以空气能产业经济为依托,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设5栋智能厂房、20条智能产线,项目集研发、产业、文化、生态于一体,规划建设空气能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产品体验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多个功能中心。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于2025年投产运营,项目投产后将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预计投产5年后年产值可超100亿元。
副区长李永强在致辞时表示,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的顺利开工建设,既是企业抢抓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新机遇,实现更大跨越式发展的积极行动,也是助推增城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对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助力增城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助力东部中心智造产业聚集
7月23日,市委全会提出打造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从“东部枢纽”到“东部中心”,增城正成为广州二次创业的战略要地,伴随着战略升级,东部中心势必要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聚集地,而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正是位于东部中心的智造产业聚集区。
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在契合国家布局高质量发展之际,以打造“行业标杆企业”为阶段战略目标,以“专精特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升级智能制造和数字信息化建设,构建包括总部新区在内的三大产业基地,实现全面协同、链接、服务上下游客户,致力让空气能新能源产业成为增城“芯显车”产业之后又一张“新”名片,助力增城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双碳大势下,纽恩泰将依托厚植科研沃土的清洁能源创新科技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实力,不断探索中国空气能行业新高度,打造空气能行业第一品牌,让空气能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必需品。”纽恩泰公司董事长赵密升说。
纽恩泰总部新区数字化智能工厂开工建设,是增城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优质营商环境招商引商的生动实践。一直以来,增城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优化,将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聚焦企业初创、落户、建设、投产全流程、全链条,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增城区以“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服务为牵引,力推“一项目一清单一专员”强化开工要素保障,推动“带方案出让”“多证一齐发”“关键项验收”等一批创新举措顺利实施,全区产业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实现20个项目动工,8个项目试产,10宗地块通过“带方案出让”,3个项目实现“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开创了广州市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先例。
“今后,增城区将一如既往为项目筹建提供及时、便捷、精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也将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上再强化、行动上再加力,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跃升。”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标清不能播放,切换为高清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调研采访活动日前走进南沙区,了解人大代表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听代表们谈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两会他提交的《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一周内就得到20多个职能部门的签收、推进办理,4月10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专门召开办理情况座谈会,就会办单位的意见进行答复。
“我对制造业四化平台的建设情况、推动产业合作中本土企业与港澳企业合作的制度完善、工信部七所部属高校等科创资源在穗转化情况、产业链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措施等进行了详细问询调研。”郭晓欣说,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没想到建议这么快就得到答复,没想到相关部门如此重视这个建议,“让我真切体会到建议办理过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为一名深耕制造业20多年的人大代表,郭晓欣一直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在2022年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他共提交了7份建议,涉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制造业智能升级、文旅示范区建设、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后疫情时代我市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
郭晓欣说,作为人大代表,他广泛深入地调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就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难点堵点痛点进行阐述,对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政策扶持、要素支撑提出建议。
其中,参加市税务局座谈会,就新推出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和制度性安排,分专题、分行业推出政策指引,更精准对接民营企业,让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快享受”,确保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提出建议。
在南沙区政府举办的南沙区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上,郭晓欣就依托“链长制”对汽车制造业产业链进行进一步细分、如何更好地帮扶指导民营制造业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如何更好地将减税降费措施惠及民营企业等方面提出意见。
“以我们广州海缝为例,面对未来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也无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和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郭晓欣说,因此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推进绿色化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实现转型,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他表示,企业在改造升级之路上一定走过弯路,遇到不少阵痛,避免不了不必要的浪费,企业主甚至面对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也对转型升级失去耐心和信心。
因此,他建议以工信等相关部门牵头深入开展智能数字化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分行业分区域选取建设一批智能数字化制造示范工程,以此为样板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按布局进行推广复制。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调研成立专项行动有目标有计划地指导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程,以此推动更多规上制造业实现智能数字化的升级改造。
郭晓欣来自民营实体经济领域,他认为自己更要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从最熟悉的领域问题作为切入点,挖掘出有质量有价值的建议。
在2023年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他提交了《关于提升科技产业园含金量,吸引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南沙的建议》《关于广州市公共充电桩合理规划布局的调查研究报告及对策建议》《关于借助文旅产业赋能南沙发展,助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的建议》《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4份建议。
作为连任的老代表,郭晓欣履职尽责尽力,在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履职过程中,共提交15份建议,内容涵盖了“二孩政策”下的女性就业、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园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垃圾分类精细管理、促进汽车消费等方面,其中有4份建议被广州市人大评选为当年度优秀代表议案建议。
谈及最近的履职经历,郭晓欣表示,4月20日在黄阁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接待群众来访时,有群众反映部分街道、路面停车混乱、拥挤以及外出的公共交通不方便,部分公交车等候时间长等问题,他都进行了记录收集并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目前我正在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在实地调研后,将把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人大代表纽带桥梁的作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他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