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探测仪精准识别30米内生命信号
科技日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刘园园)记者27日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煤科)获悉,该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日前进行了实地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测试指标均满足实战要求。
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地震救援实训场地,一个“黑匣子”被放在瓦砾、混凝土等废墟上,测试人员手持“遥控器”,在几分钟之内实现了30米范围内多名受测人员的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精准识别。
废墟上的“黑匣子”,正是这款新型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它由中国煤科所属应急科学研究院先进救援装备研发团队研发,型号为“LST-30/120DM-CCTEG-1”。
中国煤科一级首席科学家、应急科学研究院院长齐庆杰介绍,该探测仪具备多种工作环境下介质补偿能力,其探测信号可穿透砖墙、木板、混凝土、土壤等非金属介质。它能够在较远距离内探测到幸存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信号,给出生命体的距离信息,探测距离可达30米,并具备厘米级的分辨率。
“这款新型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可快速精准搜寻被掩埋幸存者,适用于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塌方事故的救援现场,可为灾后复杂环境下掩埋人员定位和搜救工作提供助力。”齐庆杰说。
研发团队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训练基地的高层建筑垮塌、地震废墟、震后斜楼等多种灾后模拟场景下,对受测人员进行了生命信号的探测与定位测试,验证了这款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探测时间、定位距离及定位精度。
齐庆杰表示,下一步,研发团队将持续开展大范围大埋深场景下的实地测试,不断提升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核心性能指标,为灾后救援提供更加快捷可靠的技术和装备。
为深入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拓展航运交易等服务功能,广州航运交易所组织赴中国船东协会、上海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运去哪(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交流。
调研组详细了解各单位在航运指数、航运期货等方面与国内其他机构的合作情况,认真听取各单位对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的看法及建议,围绕如何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工作开展深入交流。
下一步,广州航运交易所将锚定新的标高追求,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彻落实《南沙方案》,为推动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日报武汉7月27日电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蒋朝常)27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邢永忠课题组(水稻产量生物学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挖掘到水稻的一个重要增产基因GY3,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合成,GY3可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粒数,将试验区产量提高7%—15%,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不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种植的亚洲栽培稻包括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漫长的亚种分化和长期育种选择过程中,粳稻(短圆形)和籼稻(细长形)不仅在稻米外形特征上表现出巨大差异,在基因组水平上也有很大不同。
针对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形成的机制异同问题,邢永忠课题组博士后吴比等开展了近12年的研究,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分裂素合成途径,解析了水稻增产重要基因GY3的调控机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利用籼稻品种特青和粳稻品种02428,构建高级遗传群体并克隆了基因GY3,发现粳稻来源的GY3为优良等位基因,具有增产效应。他们还在粳稻GY3启动子区域鉴定到一个反转座子插入,该反转座子的插入能增强GY3启动子区域的表观修饰,降低GY3表达量,从而增加每穗粒数和谷物产量。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GY3参与了细胞分裂素的“两步法”合成,敲除或者抑制GY3的表达,可减少细胞分裂素合成前体底物的无效消耗,提高体内活性细胞分裂素含量,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GY3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大部分粳稻(98%)和少部分籼稻(21%)携带优良GY3等位基因,而当前推广的籼稻品种绝大多数不具有GY3增产等位基因,这表明,GY3在籼稻育种中还没有被利用。
随后,课题组将GY3优良等位基因导入4个籼稻恢复系,发现恢复系的试验区产量提高了9.1%—16.3%。利用这些改良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种,也比原始杂种的试验区产量提高了7.4%—15.4%。这些结果表明,GY3可作为籼稻高产育种的重要基因,有望推动籼稻品种产量大幅度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