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发车啦——换种方式打卡广州红色教育基地
7月14日,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的“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
图:“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图:中国红声嘹亮展演团表演《传承英烈精神 点亮理想之光》
为积极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宣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今年暑假,由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广州市越秀区少工委协办,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分公司承办的“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开始了,以“手绘主题车”双层巴士为桥梁,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3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红色宣教资源连成一线,引导青少年参观、讨论、探究、体验,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烈,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手绘红色主题巴士 讲述英烈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蓝天下的白云山、奔流不息的珠江水、在枝头怒放的木棉花……广州街坊们都十分熟悉的广州地标“搬”到了双层巴士上?原来这是“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线路特别打造的红色主题巴士。
车身以红色为底色,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浩气长存”牌坊、十九路军陵园凯旋门等三个标志性建筑图案元素特别引人注目,白云山、木棉花、珠江等广州地标元素穿插其中,展现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更独特之处在于,车身上的美丽广州是由约百名中小学生亲手绘就,在绘画中深入了解图画背后无数英烈的奋斗故事,进一步认识广州的“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追寻“红色印记”。除7—8月的周六、日开展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专线外,每逢周一到周五,这两台红色主题巴士还将在107路和观光2路营运,欢迎广大市民前往乘坐打卡、学习英烈精神。
图:学生们手绘主题车
“点到点”“一站式” 特色研学 赓续红色血脉
“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线路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黄花岗公园三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串联成一线,围绕这三处烈士纪念设施设计了四条研学线路。在研学线路主题巴士里,有党员和团员志愿者为学生们讲解烈士纪念设施的历史背景知识,使学生们在参观烈士纪念设施之前,就能对烈士纪念设施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在实地参观时更容易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黄花岗公园三个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均设计了适合青少年的特色研学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烈士纪念设施、观看广州起义英烈专题展、沙画视频《广州起义·革命火种永不熄灭》、广州英烈后人口述历史访谈视频、唱响《国际歌》、参观《碧血丹心——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史迹展》、参加“崇尚英雄,热爱祖国”互动问答等,使广大青少年感受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精神,树牢红色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图:学生们陆续踏上主题巴士
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该部门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用好烈士褒扬红色资源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的创新举措,是推动烈士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目前,广州有三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将这三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红色资源串联起来,充分发挥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主阵地作用,在全社会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图:学生们观看广州英烈后人口述历史视频
参加该活动的学生表示,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将努力学习,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就像刚刚现场看的红色演讲剧《传承英烈精神 点亮理想之光》中唱响的“我们是红色的少年,拥有红色的青春和红色的梦想”。
据悉,2023年7-8月每周六、周日为“崇尚·传承”青少年巴士学堂研学活动日,每个活动日当天安排四条研学线路。该活动面向全社会6-14周岁中小学生,可在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相关报名推文中报名。凡参与研学活动的同学,将获颁发“崇尚•传承”巴士学堂研学手册、研学证书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7月3日—7日,广州市司法局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2023年度全市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广州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龙晓林同志带队参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
龙晓林对全体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结合主题教育,把握好法援事业的政治方向。要深化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换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和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把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困难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二是锚定高质量发展,提升法援工作水平。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要牢牢抓住案件质量全流程监管这把“金钥匙”,提升法律援助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法律援助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把法律援助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是珍惜学习机会,增强法援队伍综合能力。要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学,从学习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去理解、运用,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劳动法前沿问题、刑事案件辩护要点与疑难问题、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滥诉行为的规制路径、大数据实务应用、沟通技巧和情绪疏导等课程。来自全市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业务协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人员(社会律师)共计52人参加了培训。
7月6日上午,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夏海霞带队到广州调研指导水行政执法工作。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勇,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张继涛、水政监察处处长张红卫,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邱慰荣,黄埔区副区长黎信坤等同志参加了调研。
市水务局、黄埔区水务局、南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黄埔区长岭街道综合执法办分别汇报了自2019年机构改革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我市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夏海霞副司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我市水行政执法部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做好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动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实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