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召开广州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座谈会
2023年6月25日下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吕昕一级调研员(市管)主持召开广州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座谈会,部分行业协会及在穗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局内相关处室,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等约30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宣贯了《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播放了海珠7.22及珠海3.25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片。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代表建设单位分享了项目管理经验,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和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介绍了《建设工程关键岗位安全履职工作指引》编制进展和主要内容,各行业协会,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围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智慧工地、关键岗位安全履职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并提出意见建议。会议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一、广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各相关参建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排查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推动企业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各参会单位要将会上交流的优秀安全管理经验及安全关键岗位履职经验在企业及项目推广使用,树立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全员安全生产履职意识。
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加强智慧工地建设,打通政企数据互联,提高信息化监管效能。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坚持把党建助力城中村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四推进”方式狠抓城中村“人屋”基础信息排查,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持续夯实城中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基础。
一是高位推进城中村基础排查工作常态化开展。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书记、机关党委第一书记、局长沈小革同志亲自立项“党建引领“人屋”底数摸查 实现城中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项目,定期主持召开基础排查组调度会议,推动基础排查工作走深走实。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印发《2023年度基础排查工作要点》,出台《关于做好城中村基础数据信息动态更新工作的通知》等,从信息采集、数据动态更新、租赁房屋动态巡查等方面提供规范指引。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调度、信息报送、部门协调、督导检查机制,共召开调度会议15场;建立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联络员工作群,印发基础排查工作专刊19期,编发简报信息93篇。局领导下基层调研督导60余次。
二是持续推进城中村基础数据摸排水平逐步提高。更新数据上报渠道。印发《关于做好城中村基础数据信息动态更新工作的通知》,实现各相关职能部门数据共享至市政数局城中村数据汇聚平台,改变过去人工统计报表做法。丰富信息采集渠道。组织发动来穗人员和出租屋主(房东)等使用“粤居码”小程序主动申报登记个人、房屋等信息,推广运用“粤居码”系统。目前我市流动人口“粤居码”领码率达96.04%。大数据助力精准核查。联合公安部门、市政数局梳理比对流动人口数据,将疑似新增或者注销的人员信息名单及待核查流动人口数据下发基层组织核查。2023年以来来穗系统通过“精准核查”模块下发核查数据23批247.96万条,已核查247.72万条,补登记人员信息80251条。
三是持续推进城中村网格规范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优化城中村综合网格划分。全市271个城中村共划分5227个综合网格,实施编码固定,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完成上图发布,置入“粤政图”和“穗智管”,为实施城中村精细化治理提供基本单元。规范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市城中村配备专职网格员5434人,已有170条城中村实施专职网格员“十统一”规范管理,制定专职网格员“五有两熟知”具体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市网格化信息系统与来穗系统共融共通,实现安全隐患事件从来穗系统流转到网格系统办理。2023年1至5月全市城中村上报网格事件14.32万宗,办结率99.65%。
四是持续推进城中村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成效初显。推动围院式管理提质扩面。在2022年建成一批围院式管理城中村的基础上,对新增符合条件的城中村继续扩大围院式管理覆盖面。截至5月底全市实施围院式管理城中村增加到192个。压实租赁双方责任。推出《出租人十义务、承租人五应当》等内容,广泛开展房屋租赁政策宣传,推送工作动态498条,各级来穗部门开展政策宣传151场次。完善楼栋长制建设。在2022年明确所有规模以上出租屋均配备楼栋长基础上,2023年继续推动各区加强楼栋长动态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截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出租屋配备楼栋长204154人,配置率100%。持续提升居住品质。我市以城中村连片出租屋、村社物业为重点,推动实行城中村出租屋第三方代管。全市实施第三方代管出租屋达到46911栋,占规模以上出租屋的23%。推动城中村社区自治。积极推进将城中村出租屋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加强自我管理、监督。目前全市245个城中村将出租屋管理纳入村规民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豇豆质量安全水平。6月30日,市农业农村局在黄埔区广州市豇豆绿色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全市豇豆绿色种植标准化示范经验推广现场观摩会,会议由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刘汉新处长全程主持。
现场会以推进豇豆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为主题,科学设定常规露地、露地+防虫网、绿色防控3种种植模式和喷雾用药、滴灌用药2种用药方式共6块试验种植区,对比绿色防控、绿色防控+防虫网;常规喷雾、常规喷雾+防虫网;滴灌施药、滴灌施药+防虫网6种生产模式下豇豆管控措施效果,通过取样分析、成本核算、技术路径和防治效果等综合评价,获得了不同防治措施下农药残留风险水平,构建一套不同规模的豇豆生产主体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标准化绿色种植技术。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黄健祥博士等专家团队从试验背景、试验设计、试验结果三方面详细讲解示范基地的创建及成果,介绍豇豆质量安全的关键风险环节、控制措施、管控技术及对策。通过现场参观示范基地,听取示范成果汇报,观摩生产技术、快检技术演示等,为与会人员示范引领豇豆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助推豇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在现场会上,相关部门还发布《豇豆美洲斑潜蝇防治技术规程》《豇豆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团体标准2个和《豇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1个。
市农业农村局林丰平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全市豇豆绿色种植标准化的示范经验现场会的圆满召开,既是对我市前期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下一步治理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希望各区要深刻认清豇豆农残攻坚治理的重要性,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加大豇豆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突出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豇豆绿色优质;坚持疏堵结合,零容忍依法查处豇豆质量安全问题。
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刘晚治处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王旭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我市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豇豆农残攻坚治理系列做法予以高度肯定和评价;市局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质量安全和种植业工作的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韶关、湛江、茂名、肇庆、揭阳等5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活动全程进行线上直播,观看人次40万以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