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举行
更均衡调价方案获青睐
6月15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广州市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举行。
听证会上,18名参与代表中有1人因故请假,但提交了书面意见,所有代表均表达了对此次保教费调整的支持。其中,15人赞成方案一,按“财政负担65%、家长负担35%”制定公办全日制规范幼儿园(以下简称规范幼儿园)保教费,公办全日制示范幼儿园(以下简称示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较规范幼儿园保教费上浮21%;3人赞成方案二,按“财政负担70%、家长负担30%”制定规范幼儿园保教费,示范幼儿园保教费较规范幼儿园保教费上浮50%。
值得一提的是,听证代表们的关注焦点为是否要扩大示范幼儿园和规范幼儿园的价格差距,以及保教费最终能否用于提升幼儿园保育质量等。据悉,听证会后10个工作日将形成听证报告,再提交司法审查和政府审议。
方案:注重促进公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根据市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广州市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调整听证方案》,现行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为2012年制定并沿用至今,价格在365元/人·月至1285元/人·月之间。
此次听证会上,两套听证方案包括:
方案一:
按“财政负担65%、家长负担35%”制定公办全日制规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823元/月,公办全日制示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上浮21%,标准为995元/月。公办寄宿制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在全日制收费标准上上浮30%。
方案二:
按“财政负担70%、家长负担30%”制定公办全日制规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705元/月,公办全日制示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上浮50%,标准为1058元/月。公办寄宿制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在全日制收费标准上上浮30%。
两方案最大的区别是,方案一为各级各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不变或普涨;方案二为部分规范幼儿园减少保教费,部分幼儿园保教费增长幅度较大,拉开了规范幼儿园与示范幼儿园的保教费差距。
据悉,广州市幼儿园从1995年开始实施四个等级管理。2018年开始,市教育局牵头在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番禺区对公办幼儿园管理进行了试点改革,按示范幼儿园和规范幼儿园两大类别进行管理,2020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越秀区和白云区公办幼儿园纳入改革试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并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11个区全部纳入公办幼儿园管理改革试点,由各区结合本区实际开展试点,因此公办幼儿园收费相应进行调整。
家长:希望调整后费用用于提高办学质量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听证会上,无论是家长代表还是幼儿园代表,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我是支持这次调价的。”来自广州电子商务公司的消费者代表叶炜聪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相比,已经便宜很多了。“现在公办园收费标准还是10多年前的,当时六七元就能吃一顿饭,现在哪里找得到?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的教育,我认为调价很有必要。当然,我也希望通过调价,让公办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比较大的提升。”
市政协委员丁丹在中学工作了约30年。她认为,虽然人人都期待“物美价廉”,但从现实看,公办幼儿园调价合情合理,且有科学依据,是可以接受的。正所谓“三岁看老”,优质的学前教育有赖于全社会的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师资的稳定和优化。
对于听证代表来说,提高的保教费到底用在哪,他们最为关注。不少代表提出,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保教费用于推动公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上。
幼儿园:近十年幼儿园办学成本提高很多
幼儿园代表坦言,通过调价,一方面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
与收费标准调整利益相关方、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怡童幼儿园负责人梁艳清表示,政府、园方对调价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根据成本分担机制,家长给的保育费调整了,政府也会投入更多。“根据我的切身感受,近十年来幼儿园办学成本提高了很多。”她认为,要站在未来的角度看调价,这次的调价方案将使用很多年,调整的幅度还是比较保守。
经营者代表、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园长陈永莉用“两低两高”来形容如今幼师的处境:“一方面是幼师的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相对低,但又面对着家长的高期望和社会的高要求,这让很多幼师无法继续留在这个岗位。”她说,近年来,很多公办幼儿园,尤其是自收自支幼儿园的经费缺口很大,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希望通过调整收费,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办学水平。”
关注焦点:
教育资源均衡化还是差异化
方案一照顾到各级各类幼儿园
对于此次听证,所有代表都表达了对调价的支持,但对于方案一还是方案二,代表们则是各抒己见。两个方案中,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的方案一受到了绝大多数听证代表的青睐。
大多数支持方案一的听证代表认为,方案一照顾到各级各类的幼儿园,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薄弱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将惠及每一名孩子和家长。
“我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社会上有更多高质量幼儿园,提供更多优质学位给广大市民。”消费者代表岑伟和说。之所以选择方案一,他认为这个方案照顾到更多的规范幼儿园,覆盖范围比方案二广。从增加的费用幅度看,方案一家长每月多支出78元-173元,普通市民是可以接受的。
听证代表许建宇认为,方案一中,规范幼儿园和示范幼儿园的保教费相对接近,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但他补充,从化区和黄埔区地处非试点区,调价后部分幼儿园涨幅超50%,甚至翻倍,虽然这个群体比例占比很小,但他们收入会相对低一些,建议考虑区分定价。
来自某人力资源公司的听证代表杜健英则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谈到了调整保教费的必要性。他认为,比起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收费过低,背后产生的缺点就是大家都“挤破头”想进公办园,这样可能会带来社会矛盾、邻里矛盾。而且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如果对公办幼儿园投入过大,会对其他公益事业造成影响,最终受损的还是老百姓。“近几年,新开设的公办幼儿园标准高、招收的老师也是高学历,但等级评估存在滞后性,这些幼儿园还是规范幼儿园,如果收费限制得太低,不利于这些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孩子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
经营者代表、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幼儿园园长陈永莉更是直言,方案二的调价对自收自支类规范幼儿园不太友好,调价后不仅没有增加收入,反而每月减少2400元,这无疑雪上加霜。
方案二有利于高等级幼儿园建设
当然,也有听证代表认为,扩大规范幼儿园和示范幼儿园的收费差距,有利于激励高等级幼儿园的建设。
来自越秀区的居民许竞青支持方案二,方案二拉大了规范幼儿园和示范幼儿园的收费差距,充分体现了收费与管理相适应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激励高等级幼儿园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此外,许竞青也提出建议,要加强监督保教费的使用情况,确保收费全部用于幼儿保育工作和改善办园条件。同时,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减免困难家庭、多孩家庭的支出。
“从总体上来看,按照方案二,家长负担的费用相对低一点。”消费者代表黄威坚表示。他还提出,希望进一步细化收费方案。

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活动定于6月17日9时至16时30分在珠江中大北门广场至广州大桥之间河段举行(即海印桥至广州大桥之间河段)。
记者6月15日从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获悉,广州交警将于活动当天7:30至17:30,对晴波路、潭月街、海山街、渔唱街及中大北门广场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期间只允许持证车辆、工程抢险、消防、医疗、公安执勤车辆进入管制路段,其他一切无关车辆(含非机动车)禁止通行。
6月16日7:00开始至赛事活动结束,取消二沙岛晴波路观光车辆临时停放点,禁止一切无关车辆在上述路段停放。
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引领大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广州,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从三元里抗英到孙中山先生三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从中共三大的召开到广州起义的爆发、从改革开放的敢为人先到如今的老城市新活力,“英雄城”一路走来,百年沧桑始终不褪火红的底色;619项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国家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第三,涵盖全国影响力的“大IP”和折射出中国革命深度与广度的“小史迹”,共同构成了“广州红”的壮丽大厦。
数字时代的号角声响起,广州正一边构筑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的制度根基,一边探索科技赋能遗址活化等数字文博工程,让红色种子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鼓舞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穿越百年:
中共三大见证城市精神
100年前的6月15日,中共三大会期进入第四天。从这一天开始,国共合作成为大会讨论的焦点。最终,大会促成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和首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统一战线的先河,开启了中国大革命的历史新时期。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100年后的6月15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内外,人潮涌涌。观众里,有白发老者,有稚气少年,他们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在展厅里逡巡,在三大代表们的照片前驻足,在纪念广场上展开火红的党旗、团旗、队旗,留下一张张难忘的照片。
如是场景,已成为再寻常不过的日常——自2021年6月20日改扩建竣工开馆日起,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先后接待6500批次40多万人次。无论是暖阳融融的春日,还是与“龙舟水”不期而遇的夏天,这处耸立在广州越秀恤孤院路上的纪念馆,总是吸引着无数热切、好奇、真挚的目光。
类似的景象,也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杨匏安旧居、团一大纪念馆、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中出现。遍布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众多红色史迹,已然成为人们走近历史现场,感受峥嵘岁月的最好课堂。
团一大广场
广州是全国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中国工人阶级产生最早的城市之一,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座城市之一,也是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那些光彩熠熠的文物史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物见证,也是历史为今天所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广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存,活化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不断擦亮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已成为羊城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红色资源开发的“广州经验”
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石,构筑在润物无声的制度建设之上。去年12月28日,《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办法》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今年5月10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将革命遗址和可移动革命文物都纳入保护范围,并明确了可移动革命实物的调查公布制度以及征集和捐赠制度,且每年7月为广州红色文化宣传月,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建立馆际合作共享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革命遗存保护,促进红色资源共享,推动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强调立足实际开发利用革命遗存资源,培育和打造广州独特的红色旅游品牌,让革命遗存“活起来”。
在有效的制度保障下,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被进一步激活,多种极具创新性的保护利用模式在一线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推广。
在刚刚公布的“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中,红色史迹的传承利用成为一大亮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文物保护利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等入选项目,将红色旧址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校外实践等有机整合,结合城市更新、旧城保护、乡村振兴等内容,打造了多处保护科学有效、服务效能提升、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景点。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州市还将重点突破与规划先行相结合,出台《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越秀区为核心、覆盖全市的“一核四片六廊”红色文化发展格局,正从图纸走进现实。
老家底:“大IP”“小史迹”筑起大地丰碑
广州的红色文物,是全国红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近年来,广州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红色资源的“家底”。
《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单体调查图文集》《广州市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技术标准》的相继完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提供“广州经验”。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对全市革命文物进行编辑整理、统计造册、分类归档、建立台账,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为这些宝贵遗产的存续发展打下了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省港大罢工纪念馆
调查显示,广州现有各类红色旅游资源619项,其中物质遗存类红色旅游资源526项,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93项。2021年,广州又核定公布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4处和8112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国家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处,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第三。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这当中,既有中共三大会址、春园、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IP”,也有九湖乡农民协会旧址、中共新塘地区党支部旧址、阮海天故居等见证了一地革命风云,折射出中国革命的深度与广度的“小史迹”。它们共同构成了广州红色文物的壮丽大厦,筑起巍然屹立的大地丰碑。
新案例:城市历史“教科书”再续新篇
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南石路28号地块(原广州摩托车厂)考古清理出清代炮台和民国监狱等重要遗存。“南石头监狱”的历史走入公众视野。
据亲历者回忆,在1927年至1937年间,先后有数千名共产党员或革命志士关押在南石头监狱。去年4月16日,南石头监狱遗址入选“广东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7月23日被公布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广州正在积极推动南石头监狱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在遗址上规划建设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4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
历史遗存是城市里最生动的教科书。广州怀着对后世负责的使命感,完成了东园文化广场、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杨匏安旧居、海珠广场、花都区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等修缮保护,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风貌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以来,省市区三级累计投入超2亿元,完成75个革命遗址、82个项目保护修缮工作。
广州起义纪念馆
近两年,广州有5处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于近期核定公布,南石头监狱遗址等6处文保单位入选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36件(套)文物入选省级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红色文化联动的“广州探索”
一朵花 一座城 英雄气育英雄人
今年3月,一朵朵英雄花装点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场场红色活动在木棉树下举行,广州举办“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12大项、6000多场活动,掀起绘红棉、拍红棉、颂红棉、咏红棉、品红棉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热潮。
以文化物,诠释英雄花内涵。推出红棉胸针等文化创意产品,以花为媒展示革命精神、彰显文化产业底蕴。崇尚英雄的广州人礼待英雄之花,近年来持续增加木棉种植量、提升景观效果,逐步打造木棉景观带,已有30多处较大规模的开花木棉树群,全市木棉种植数量近4.8万株。满城木棉,见证着绿美新风韵。
以文化城,展现英雄城气质。“英雄花开英雄城”活动LOGO在广州塔点亮,主题精品公益广告让大街小巷、网上网下红棉璀璨,花城一派英雄气概。度身定制红棉主题地铁专列、公交、巴士、游轮、航班和书店闪耀全城,让红棉文化点亮公共空间,红色故事悄然传到眼前、传到耳边、渗入心间,全城沉浸其中。
以文化人,传承英雄魂薪火。全市红色场馆大串联,以任务式学习模式精制“信念的抉择”“信仰的灯塔”“青春的力量”等多条红棉研习线路,组织20支队伍参加“红棉研习”启动暨示范活动,掀起大湾区青年参与红色研习的热潮。“红棉悦读”花城书房遍地开花,300多场阅读活动在实体书店、特色阅读空间、图书馆举办,书香育人。全市精选20多部红色主题电影在红色场馆播放上千场次,组织五老宣讲队伍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打造沉浸式国防科技体验场景。
“红棉,作为广州这座城市的生活和精神象征,生命中辐射着绝不消失的、洋溢的美,有一种万丈光芒!”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说。一场“广州,满城为你赋诗”青少年红棉诗会,让英雄精神乘着诗意,英雄城气概更昂扬。
回望火红之春,“英雄花开英雄城”化物、化城、化人,让红色种子在市民大众心中,特别是青少年思想中生根发芽;展望2023全年,红色脉动“十二时辰”不停歇,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鼓舞着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以文化人 以艺动人 唱响红色广州故事
6月15日,在广州艺术剧院,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携手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推出的话剧《春园·1923》进行首场公演。舞台上的演绎,让历史文献和老照片中的那些文字和形象更加立体。
用文艺生动再现革命故事。广州近年来精心创排话剧《春雪润之》、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旗帜》、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山乡风云》《三家巷》(青春版)、木偶剧《游曦》等一批红色题材舞台剧目,推出长篇小说《乌江引》《第一缕光》、广播剧《向秀丽》《农运先声》等30多部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国画《第一次携手》、油画《西藏民主改革》等近百件红色主题绘画雕塑作品,凝心聚力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
高规格打造“红色艺术季”。广州引进大型史诗歌剧《长征》、民族歌剧《沂蒙山》《半条红军被》、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舞台剧目;举办“百年风华 时代画卷——广州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展”“岭表华彩”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写生展、“生命的赞歌——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美术作品展”,讴歌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主题创作开花结果。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旗帜》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曲艺作品西河大鼓书《大营救》、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获全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芭蕾舞剧《旗帜》、广播剧《团一大在广州》、长篇小说《乌江引》等多部红色文艺精品项目获2022年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画《第一次携手》、油画《西藏民主改革》等4件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入选由中宣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项目。
广州积极推进数字文博建设,科技赋能革命遗址的保护活化,创建沉浸式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博物馆、举办数字化展陈。同时创新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培育红色旅游景点,建成6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国家A级景区,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