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生态修复“久久为功”
鼓励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参与生态修复行动 探索建立可持续生态治理模式
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海洋生态保护议题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广州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成为其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地基”。
近年来,从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到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广州也做出了系列探索。
南沙区虎门大桥北侧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曾堆满垃圾的海滩今成鱼鸟觅食的“黄金海岸带”
广州作为一座河口型海洋城市,其海洋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也集中在番禺、南沙等沿海地区。广州市地处珠江水系四大口门的入海口,具有河海双重属性,为典型的咸淡水混合区。化龙、南沙湾、万顷沙河口等地,生态敏感性高,分布红树林等重要生物群落,是广州严格保护的滨海生态底线。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陆续在番禺、南沙等地组织开展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其中,南沙区虎门大桥北侧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以下简称“虎门大桥项目”)是广州深入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走进虎门大桥项目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左手边玉屑银末般的海滩,右手边望去便是新种植的红树林:一公里长的修复岸线边上,清澈的海水轻抚干净的沙滩,温柔的海风吹动红树的枝叶。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杂草丛生、堆满了建筑垃圾和海漂垃圾,而今已成为风光旖旎、鱼鸟觅食的“黄金海岸带”。
为满足防浪防灾、生态修复、人文景观等多种需求,虎门大桥项目共设置入口展示区、红树林种植区、沙滩修复区、堤前绿地生态修复区4个区域。其中,红树林种植区共种植了适合本地生长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等树种,既能抵御海洋灾害对岸基的破坏,又可以净化海水,还吸引海鸟及海洋生物到此栖息觅食,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据介绍,虎门大桥项目共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955米,整治修复面积44040平方米,种植红树林面积0.49公顷。目前,广州还在南沙大力推动建设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实施南沙区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项目,修复岸线长度1094米,营造红树林约4.01公顷,管护现有红树林7.3公顷。
最大程度激活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活力
面对占地球面积约70%的广袤海洋,仅靠政府主导推进生态修复是不足够的。业内人士指出,在广州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过程中,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鼓励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都参与到生态修复行动之中,最大程度激活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活力,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治理模式。
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广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提出“深化陆海统筹,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目标。其中包括,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快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的综合协调机制,同时健全完善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等。
2023年初,由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创建的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科普行动项目(以下简称“坦头村项目”),就是广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的首次尝试,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共5万美元资金支持,以及中环宇恩(广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约41万元人民币的配套资金支持。
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国家协调员的刘怡表示,坦头村项目主要通过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加强与当地社区沟通,将采取自下而上的动员方式,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海洋生态治理。
坦头村项目建议书显示,在两年项目期内,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将在该地区补种红树林约300棵,改善天然红树林区域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的现状,实现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坦头村项目将通过搭建红树林保护志愿小组、举办线下科普及培训活动、研发科普微课等方式,让至少300户本地居民形成红树林保护基本意识。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广州正逐步翻开海洋生态治理的新篇章。未来广州要推进陆海统筹,用绣花功夫精心设计现代海洋新城,将海风、海景引入城市,理水营城,打造有岭南特色、生态优良、曲线优美的一横八纵岭南水乡,打造有三大城市客厅、四大公园体系构成的公园体系,打造生态人文功能兼顾的韧性城市本底。

我区2023年全国普通高考6月7日顺利开考,全区共535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据了解,2023年全国普通高考时间为6月7日至9日。我区设有增城中学、增城区一中、新塘中学、荔城中学4个常规考点,共设置207个考场,其中常规考场187个,备用考场20个。我区各相关单位、各高考考点切实提高站位,加强部门联动,做好暖心服务,全面落实高考各项工作。
各考点秩序井然 考生赴考实现“顺利开考”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我区2023年高考工作平稳、有序实施,各学校树立为考生服务的思想,为考生提供温馨贴心的应考信息和生活服务,向考生强调绝对不能携带电子通信设备进入考点,并为考生做好心理辅导,使考生在考试期间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考出水平。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可能为考生提供舒适的食宿环境,并组织考生安全依时到达考点赴考。高考首日,全区各考点秩序井然,现场协调有序,保障有力,考生赴考顺利,考风考纪良好。
当天上午7时许,记者在增城中学考点看到,在区公安分局的护航下,运送外校学生的高考专用车陆续抵达该考点,有部分考生由家长护送到考点现场。记者在考点现场看到,大多数考生上“战场”时心态平静,守候在考场外的家长明显减少,不少家长都是把孩子送到考点,等孩子顺利进入考点后就离开了。他们表示,不想因“陪考”而给孩子带来压力。
在区第一中学高考考点,不少家长和送考老师身着红色衣服或者旗袍送考。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这些红色元素是为了帮考生讨个“好彩头”,寓意“开门红”。
在荔城中学考点外,有家长还专门定制了助考服装,她们身着印有“金榜题名”等字样的红色上衣,寄语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
早上8时未到,新塘中学考点已有许多考生在家长的护送下赶到考场等待考试。“我在多个路口看到有交警维持秩序,路面很畅通,我和孩子7时30分来到新塘中学考点了。”家住翡翠绿洲小区的曹先生说,感觉孩子的状态挺好,孩子进去后自己留在考点外的休息区安心陪考,志愿者还送来矿泉水,服务很周到。
当天上午11时30分,随着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信。有同学表示,与前几次模拟考试相比,这次考试题目难度适中,对接下来的科目有较大的把握。
多部门协同联动 护航考生实现“平安高考”
高考首日,为保障高考安全顺利进行,我区多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全力为高考“保驾护航”。
增城公安提前谋划、深入排查、精细安排,按照“一考点一团队一方案”工作部署,加强4个考点及周边的巡逻防控以及治安、交通秩序维护。同时,大力提升涉考警情的处置级别,在常态安排的基础上增设“广州110报警服务台高考专席”,确保快速受理、出警、处警,高效妥善处置各类涉及高考的紧急事件。
区卫健局派出医疗救护队进驻各考点,每个考点还配备一辆救护车并提前准备了急救药品及装备,力争在最短时间进行应急处理。
增城排水公司在考点区域特设了排水保障咨询服务点,确保发生应急排水事件或者启动暴雨预警后能够立即开展现场抢险工作,同时在各高考考点及赶考路线沿途易涝点进行布防值守,目前各值守点排水设施均正常运行。
考试开始前,增城供电局已安排发电车进驻所有考点,备足抢修物资,并充分研判雷雨、大风天气等各类突发因素。高考期间,如若发生停电,备用电源可立即投入使用,实现不间断供电。高考首日,增城供电局24小时保障考点及重要场所供电安全可靠,进一步落实高考保供电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会同属地镇街,派出了巡查组对各个高考考点开展污染源防控巡查和噪声监测,严格控制周边噪声符合规定限值。新塘镇安排专项小组在新塘中学周边进行巡查,并开具检查单,督促周边商场商铺做好高考期间的噪音控制,严禁举办户外活动,严禁鸣放大喇叭,大力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社会各界开展志愿服务 守护考生实现“暖心高考”
高考首日,记者在各考点看到,众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通过爱心送考和设置志愿者服务点、考生家长休息区、爱心驿站等,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新塘镇公共服务办(科教文组)积极对接新塘中学考点和广汽传祺新塘基祺店,该店派出6辆专车,为在新塘中学参加高考的困难家庭考生、军人子女、行动不便的学子,提供上门“一对一”免费送考服务,解决出行之忧。
中国铁建大桥局广州市东部交通枢纽施工项目团委安排了龙均爵志愿服务队驻点新塘中学考点外。6月7日,志愿者向考生和家长派发了清凉饮料、矿泉水约80箱以及高考寄语、减压神器、防暑物品药品一批,并引导陪考家长在专区休息。服务队还在考点周边路段停放了多辆“暖心伴考车”,随时为有需要的考生和家长提供用车服务。
此外,中国工商银行新塘火车站支行在考点外设置了驿站,志愿者们不怕炎热,来回穿梭,为有需要的考生和家长免费提供铅笔、签字笔以及矿泉水、纸巾、小风扇等物品,以实际行动爱心助考。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什么?也许藏身在街巷村庄中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会告诉你一个生动的答案。广州共有60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已有7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工作。代表和群众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有哪些动人故事?
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调研采访活动,由十余家中央、省级和地方重点媒体组成记者团,深入广州各区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的生动实践。第一站,走进广州天河区。
代表“随手拍”
政府“马上办”!
“2023年5月7日,暨南大学虹口街16号处生活垃圾误时投放点的垃圾没有分类。”今年5月7日,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小环在暨南大学走访时,发现一处垃圾未分类,随即用手机拍下照片,在“天河人大”微信公众号的随手拍小程序上发出这段文字,并配图。
几个小时后,暨南大学便在“随手拍”平台予以回复,表示该问题已转学校总务处办理,就生活垃圾分类开展专项整治。5月8日,“随手拍”平台更新办理进度,显示石牌街道城管办已现场督促整改完成。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用时不到24小时。
“代表‘随手拍’,政府‘马上办’!”如今“随手拍”已成为天河人大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代表履职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广东省人大代表王斌、广州市人大代表邱琇等纷纷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通过“随手拍”履职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2020年10月,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创设代表“随手拍”,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指尖履职”。人大代表在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可登录“随手拍”小程序,以图文形式填写意见建议,由街道工委或区人大办转办、交办,确保“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
自开通“随手拍”功能以来,各级代表通过“随手拍”等途径,有力推动了天河区市容环境、垃圾分类、市政设施管养、园林绿化、共享单车管理、水环境治理、交通拥堵点疏解等多个领域的近2000宗问题得到解决。其中,80%以上的问题得到立行立改,取得了良好效应。
24小时服务“不打烊”
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石牌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毗邻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仅0.31平方公里的村内,住着超2万名外卖、快递小哥。服务好、发挥好、凝聚好这2万余名外卖和快递小哥,成为城中村治理的一项重点。
为此,石牌街道在绿荷西大街设立了“暖蜂巢·小哥驿站”,免费为外卖和快递小哥提供休憩场所,60多平方米的区域功能设置齐全,小哥们可在此休息、充电、学习。
这是天河区人大石牌街道工委聚焦民生实事、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天河区人大石牌街道工委主任郑少琼介绍,石牌街有149个小区,占全区14.2%,治理难度大。人大石牌街道工委创建“平时+夜间+周末+云接访”模式,做到服务“不打烊”、 接访“不断档”、诉求“不搁置”,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石牌东路二街10号加装电梯问题困扰了业主八年之久,成为许多街坊多年的心愿。这里加装电梯之路一波三折,我们约谈了许多部门,终于在今年4月顺利开工。开工当天,不少老人家眼含热泪向我们表达感谢,特别感动。”在天河区石牌街道绿荷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郑少琼向记者们生动讲述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背后的故事。池锦玲、王凤丽、刘小毓等多位驻站的省、市、区人大代表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履职故事。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努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反映上来,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广东省人大代表池锦玲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