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助企能力 全力推动企业上市
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积极发挥金融保障的关键作用,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全力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截至今年5月份,全区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1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6家,境外上市企业5家,累计募集资金总额218.3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企业总市值达826亿元。
出台优惠政策 树立推动上市鲜明导向
日前,区发改局发布公告,对上市公司聚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给予300万元上市扶持补贴。这是我区兑现上市优惠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0年底,我区出台《增城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扶持办法》,对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已上市的区外企业将工商、税务关系迁入本区并纳入本区统计口径的,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本区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等。
同时,我区还用心用情用力提供优质环境、便捷服务,助力企业加快上市。聚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技术、服务、成本的综合优势,在生产规模、品牌知名度、技术开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已发展成为众多国际、国内卫生用品龙头企业的重要供货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卫材热熔胶生产企业之一。得知该企业有上市需求,我区相关部门上门走访,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帮助协调解决在股改、辅导、上市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掌握上市进度。最终,该企业于202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打造培育示范基地 完善上市“后备军”资源库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全流程上市培育体系和‘惠融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等三大服务体系,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供给模式,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为增城培育更多上市企业。”近日,在“资本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时代——北交所上市专题培训活动”上,区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傅靖向辖内区属国企、企业园区、金融机构及近100家后备上市企业代表发出动员令。
这次培训的所在地正是我区在增城低碳总部园打造的企业上市培育示范基地,旨在着力引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数字经济、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增城区企业往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增城区企业上市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培育示范基地运行以来,我区成立企业上市顾问专家库,组建企业上市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为持续提升企业上市水平,我区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特色培训,对上市相关政策、企业上市服务内容、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规划及审核关注要点、提升企业商业价值成长空间及科技企业的估值方法以及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企业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解读,指导企业把握机遇,用好用活政府扶持政策“红利”,瞄准合适板块加快上市。截至目前,我区梳理出符合入库拟上市企业51家。
增强内生动力 科创企业不断蓄能增势
5月17日,位于石滩镇的金泰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完成创业板转主板上市。同在石滩镇布局的增城立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立高食品”)已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敲钟上市。
作为一家集烘焙食品原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立高食品的上市是增城产业新活力的体现。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近年在“芯、车、显”等领域的不断耕耘,增城区域产业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逐步释放。据统计,目前增城共有186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0家。
“上市企业特别是民营上市企业的发展水平能反映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加速形成实力雄厚、经营良好、特色鲜明的上市企业群,是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也是对我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果的有力宣传,更有利于以龙头上市企业为牵引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

6月1日-2日,国家统计局能源司综合处、碳排放统计处派员组成联合调研组,到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和林德气体(广州)有限公司调研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情况。
调研组先后深入两家企业生产车间,一边实地参观企业生产线,一边听取企业技术人员对炼钢和制氢生产工艺的介绍。随后,调研组分别与两家企业进行座谈,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的介绍和企业技术人员关于企业主要生产工艺、能源消费情况和碳排放量核算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碳排放环节的计量和统计情况,围绕如何统准统齐炼钢和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与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对企业碳排放统计的扎实基础和提出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方法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
据悉,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国家尽快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供统计支撑。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出台全国及省级地区能源活动部分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案(试行),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深入了解钢铁、制氢行业企业工业生产过程及碳排放情况,为2023年完成工业生产过程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案制定和完善提供思路和参考。
广州市统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刘枫,省统计局能源处、省能源局节能处、市统计局能源处和黄埔区统计局有关人员参加调研。
能源处供稿
2023年6月5日
走进柯子岭,焕然一新的沥青路面,映衬着青砖墙面的复古韵味,与充满客家风情的巷道交相辉映……环境、安全、秩序一点一滴的改变每天都在柯子岭联社发生,村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切实提升。
柯子岭位于广州市白云山西麓南侧,是白云区景泰街辖内的一个城中村。曾经的柯子岭,历经岁月侵蚀,楼宇陈旧,设施杂乱,与毗邻的白云新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村民们普遍希望能早日改变传统印象中城中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2018年以来,白云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陈钢、杜永新、刘顺燕等以及人大景泰街道工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积极投身治理行动,破解制约难题,持续跟踪推动柯子岭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
目前,历经5年两届人大代表的接续推动,柯子岭村已全面进入施工改造阶段。景泰街在充分挖掘保留柯子岭联社客家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讲好柯子岭“一山一井一树一基地”故事,预计2025年打造成为具有岭南特色客家风情小镇——“柯子坊”,为柯子岭注入新活力,引入知名国企团队入驻柯子坊,整体提升柯子岭综合品质,全面打造景泰街东部文旅商圈,久久为功把景泰建设成白云区“美丽、舒适、和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首善之街。
把握契机
推动住宅楼统租统管,增加集体收入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经之路,但柯子岭联社土地资源有限,外来人口众多,升级改造管理有一定难度。
图为景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钢(左3)、人大工委主任曾丹(右3)到“柯子坊”项目部走访调研。
柯子岭,总面积0.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60人,流动人口约2万人,物业楼宇636栋。柯子岭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景泰街下辖唯一城中村。200多年前,广东各地客籍人士陆续从兴宁、五华、梅县、东莞、河源、博罗、增城等地迁徙而来,聚居建村,经历代繁衍生息,姓氏31个,形成200多年历史的“百家姓”村落,客家话目前仍是柯子岭村民的通用方言。
景泰街党工委书记陈钢是第十七届白云区人大代表,针对联社经济基础较薄弱、长期依靠街道资金扶持的实际,他一直在谋划一条适合柯子岭的改造发展道路。他认为,加快推进城中村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是回应民生需求、践行人民至上的实际行动,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虽然过程会比较艰辛,但结果将会很美好。
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中。
2022年,城中村专项治理工作开展。“这对柯子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把握契机,推动联社改造升级落地。”陈钢介绍。
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后。
景泰街以点带面推动村辖私有住宅楼统租统管,提升整村环境面貌,营造商业氛围,增加股民和联社集体收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新路子。2022年9月,景泰街召开专题会议,对在人大街道工委组织开展的“党建引领城中村综合治理集中调研”中提出的如加装电梯、外立面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可能影响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改造进程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法。
对此,人大代表们在街党工委的指导、人大街道工委的组织下,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整体工作思路,结合地铁11、12号线站点即将开通和5A风景区白云山周边有利条件,充分挖掘保留柯子岭联社客家文化元素,盘活文化资源,讲好柯子岭“一山一井一树一阵地”故事,充分释放白云山西麓这颗人文“明珠”光辉魅力,为打造具有客家风情的“柯子坊”积极建言献策。
智慧治理
实现全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现任柯子岭经济联社第一书记的杜永新是白云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尽管已经卸任,但他把人大代表这个称号视为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职责,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身份标示牌一直摆在自己的办公桌面上。
“我在基层工作已近半生,要说感触最深的事情,就是努力推动柯子岭综合治理往前一步,让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这是杜永新常挂在嘴边的话,虽寥寥数语,却饱含着人大代表浓浓的情怀和责任担当。
他清醒地认识到,柯子岭属典型城中村,将来是地铁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必经之路,这里寸土寸金,必须让城中村脱胎换骨,但他同时也意识到柯子岭要脱胎换骨,治安问题必须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针对辖区城中村存在安全隐患和治理复杂形势的问题,杜永新依托街道的支持,积极统筹公安、住建、消防、城管、环卫等力量积极推进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美化等工程,努力提升城中村整体人居环境,破解城中村管理难题。
同时,在他任柯子岭经济联社第一书记时,他想到要以科技助力柯子岭治理,牵头完善柯子岭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出入控制装置等前端设施建设,充分整合街、村居、社会单位三级资源,实现全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保证出租屋门禁安装100%覆盖、门禁运维100%管理、门禁实时通行记录100%上传,并借助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平台,汇聚综合管理、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综合治理数据资源,打造柯子岭综合治理平台,大大提升柯子岭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景泰街依托人大力量不断促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水平,让柯子岭这个“小、旧、散”城中村不断焕发新活力,为柯子岭联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奠定下扎实基础,共同守护柯子岭的长治久安。
环境换新
从自觉遵守转变为主动参与
城中村外来人口较多,部分人群思想觉悟不高、自觉性差,增加了管理难度,每天产生大量垃圾,有时候人手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村道就出现垃圾堆积的情况。还有部分村民贪图方便,将废弃的大件杂物乱堆乱放。村里背街小巷的墙面经常被贴满小广告,影响村容村貌。
对此,人大代表们认为,只有在推进城中村整治过程中,激发村民参与整治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现任柯子岭经济联社党支部副书记的刘顺燕是白云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工作上的女强人。她在柯子岭工作多年,对柯子岭的情况非常熟悉,如何能让柯子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她上任后马上开始在村内不定期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扫活动,并发动联社“两委”一班人努力提升村容村貌,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致村民一封信》,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引导住户从自觉遵守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促进联社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打造宜居社区。
老有所养
摸底数勤调研,柯子树下听民声
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一直关注柯子岭村的发展,把柯子岭的升级改造当作为工作聚焦的重点议题。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主任曾丹定期组织研究,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让城中村尽快破茧蝶变。
依托柯子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居委会、联社等平台,人大景泰街道工委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打造“柯子树下听民声”品牌。
为更好满足包括柯子岭联社在内的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街人大办组织刘顺燕、张满宗等区人大代表全面收集群众对养老工作的意见建议。
在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中,毗邻柯子岭村的景云社区在区级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参加市级复审。在2023年5月,经上级部门推荐,迎接了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带队前来景泰街考察学习白云区城乡养老工作,增添了争创“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为促使升级改造工作有力度的同时有温度,目前柯子岭联社正在全力推动柯子岭文旅品牌创建,谋划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云畅游项目。
人大街道工委邀请区文广旅体局、区人社局领导、旅游策划专家及唐燕萍、肖灼彪等多名区人大代表召开柯子岭文旅品牌营建专题座谈会。在推动柯子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人大街道工委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在激活与传承柯子岭客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大代表与联社人员一起探索挖掘并创新柯子岭特有的客家特色美食文化,同时联系区人社局就业训练中心积极为柯子岭培养融合“客家特色”的粤菜师傅。
在景泰两届人大代表的接力推动下,处于白云山和白云新城高楼大厦之间的柯子岭,终于迎来了改造升级的全面开工,未来将实现城中村蝶变,旧貌换新颜。具有客家风情的“柯子坊”,未来既是环境优美、满足现代人多元需求的社区,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烟火味的地方,是一个有趣而又让村民常念的地方,浓浓的柯子情依旧未变。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