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公布“文化人才工作室”“文化人才文化创意项目”验收评审通过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机构:
根据《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法》(穗埔府规〔2018〕15号)《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穗埔文广旅规字〔2020〕1号)《“文化人才工作室”“文化人才创意项目”验收工作方案》(穗埔文广旅〔2022〕64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对2019年扶持的“文化人才工作室”“文化人才文化创意项目”开展了验收评审工作,经公示无异议,现公布验收评审通过名单。
评审通过的申请单位,可登录黄埔兑现通—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http://zcdx.gdd.gov.cn),根据办事指南要求在线办理资金拨付申请。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5月31日
附件
“文化人才工作室”“文化人才文化创意项目”验收评审通过名单
序号 | 单位名称 | 项目名称 | 拟划拨第二笔资金(万元) |
1 | 广州市凡花似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吴非凡工作室(国内文化人才工作室B档) | 120 |
附件下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佩带领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民政局联合调研组到招商高利泽广州番禺国际康复颐养中心、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示范平台等机构实地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
联合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解中法养老服务合作项目、普惠型医养结合项目和老年人大学、市居家养老展示智慧信息化平台等运营情况,现场开展老年服务对象对助餐配餐、康复护理、嵌入式机构养老、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代表对相关专题的意见建议。
苏佩强调,养老服务工作是“国之大者”,必须以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推动广州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坚持民生为本,把准专题调研的方向、目标和定位。严格对标对表,清晰把握壮大养老产业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好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实践,要实现保民生和促发展的双赢,继续当好全国养老服务工作的先行示范;二要坚持实事求是,找准推动发展的突破点和发力点。要全面掌握全市老年人口和全市养老产业情况,要基于客观事实去分析研究,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切实做到“双轮驱动”“双业并举”;三要坚持实干为要,做到调查研究、推动发展一体推进。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化建设、品牌培育、宣传引导等方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谋划和布局,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文琦、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易利华和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处,市民政局有关处室、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市老人院、市核养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实地调研和座谈。
2023-06-02 10:13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1日,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指导、南沙区万顷沙镇主办、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协办的“红树林生态产品打造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集思会暨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召开。
本次活动是2023年南沙区首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红树林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的盛会。活动以“维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公众及媒体代表等超过五十名嘉宾共聚一堂,为万顷沙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红树林的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这个国宝。本次活动的召开,不仅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同时也掀开了南沙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的新篇章。
点“红”成“金”,“国宝”赋能区域发展
有“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广州的红树林保护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南沙区是广州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67.31公顷。其中,万顷沙镇的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为南沙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区。
万顷沙镇地势平坦、河道开阔,不仅拥有南沙最生态自然、曲线优美的河道岸线,这里的鳗鱼、麻虾、青蟹、黄眉头、黄脚立等水产品,以及番石榴、粉蕉、莲藕等农产品也是闻名全省。以水产养殖、特色农作物种植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当地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基础上,万顷沙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红树林+生态产业”新发展模式,将红树林保护与周边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相关绿色产业建设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让红树林变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金树林”。
向“绿”而行,大咖云集共谋未来
21日召开的“红树林生态产品打造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集思会暨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是万顷沙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的又一重要举措。
活动当天,嘉宾搭乘游船沿河而下,对洪奇沥水道的红树林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在参会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万顷沙镇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示范点正式揭牌。据了解,位于十四涌附近海域的示范点将在今年6月完成建设,新一轮营造的红树林总面积约为12亩。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嘉宾们在集思会上围绕“红树林生态产品打造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发表主题演讲,并针对万顷沙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友绍主要介绍全球红树林的分布状况与研究热点,介绍了其团队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日利亚等国家在红树林研究和保护方面开展的合作研究,重点报告了在红树林修复保护、抗重金属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王友绍《红树林生态学研究与示范》
澳门自然生态研究学会会长梁冠峰介绍了澳门地区的湿地变迁及生态修复:“澳门湿地的变迁对万顷沙的湿地保护和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梁冠峰《澳门湿地的变迁及生态修复》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陈粵超则分享了湛江红树林的保护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
陈粤超《湛江红树林保护经验分享》
广州碳排放交易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负责人张怡从海洋蓝碳交易出发,介绍了红树林在蓝碳交易方面的探索和潜力。
张怡《海洋蓝碳(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实践》
多位专家为万顷沙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产品打造建言献策
这场“头脑风暴”也为万顷沙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作为主办方代表,万顷沙镇党委书记高飞表示,万顷沙将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推动红树林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造集美食、美景、美育于一体的红树林旅游线路,将是万顷沙红树林生态系统发展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促进红树林更好发挥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同时推动广州南沙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
红树林修复保护的“万顷沙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南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未来,万顷沙将继续挖掘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以生态系统的改善赋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开展更多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湿地及海岸带保护的科普教育活动,带动民众投身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一同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
(南沙区万顷沙人民政府 蔡英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