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因地制宜探索治理路径 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样本(组图)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在千家万户,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缔造。近日,荔湾区城管执法局因地制宜积极调研垃圾分类宣传新模式,与昌华街共同探索在西关大屋社区打造垃圾分类特色路线,缔造垃圾分类宣传新品类,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调研组一行从逢源正街出发,进入西关大屋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宣传栏,探索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基层治理“好抓手”、党建引领“强阵地”的党建新路径。沿途检查周边垃圾分类投放点,以点位管养、设施配置、分类实效为三大重点,将已发现问题督促街道立行立改。调研组指出,西关大屋是旧时在广州老西关一代兴建的,是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砖木结构,门窗为花岗石装嵌,可以通过优化打造一批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具有西关风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让每一个投放点变成为一个旅游打卡点,形成具有西关特色的垃圾分类特色路线。同时展开一系列垃圾分类体验式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市民游客对垃圾分类文明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接下来,区城管执法局将继续围绕“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垃圾分类特色路线,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首先走出具有西关特色的垃圾分类路线,再推动形成各社区亮点的经验做法。

各有关单位:
根据《增城侨梦苑分园区及入驻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2022年度增城侨梦苑政策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增城侨梦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补助项目申报工作,经评审及审核,现将2022年度增城侨梦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补助项目拟补助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拟补助名单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核实申请,核实申请应当明确核实内容及理由并提供举证材料,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对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的,核实申请不予受理。
联系人:曾女士;联系电话:82882192;邮箱:
zckcz@gz.gov.cn;地址: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香山大道2号。
监督电话:32893282;联系人:钟先生。
附件:2022年度增城侨梦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补助项目拟补助名单.pdf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
2023年5月24日
广州市民政部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区治理、基本民生服务职责,紧盯保民生、解民忧、促发展目标,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努力以主题教育成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聚焦基本民生保障,以保民需、解民忧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出发点。构建全市“1+N”救助管理体系,优化“穗救易”救助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困难群众数据库,打通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需求-指挥-处理-反馈”的全流程网办,提升社会救助精准性、可及性、易及性。提供民生一站式服务,在穗好办上线“救助智诊”服务,录入相关信息后可一键判断是否符合救助条件,符合申请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可直接办理救助申请,方便困难家庭“足不出户”申办社会救助,以“智慧救助”“温暖救助”便民惠民。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制定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强化基本救助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在全国较大城市中率先出台引导流浪乞讨人员就业、自力更生的文件,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优化救助管理服务,更好满足受助人员寻亲、就业、社会融入等深层次需求。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以察民情、聚民力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关键点。推动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全覆盖,以一个核心引领全局、一套机制贯穿始终、创新议事协商“六步走”的“116”工作法让群众在社会事务上“唱主角”。启动新一批次507个和谐社区(幸福村)建设,重点创建村居57个、特色示范村居16个。深入实施“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在实现全市镇(街)社工站、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100%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争创“五社联动”助力“一小一老”服务示范点。高质量推进南沙区“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工作,健全乡村地名导向标志体系,规范乡村地名命名设标,把乡村地名“管起来”“用起来”,使地名服务“实起来”“活起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服务数字乡村、美丽乡村建设。
聚焦基本民生服务,以暖民心、惠民生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落脚点。持续推进“长者饭堂”、街镇颐康中心、村居颐康服务站等“硬”设施覆盖,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长护险、“平安通”、适老化改造等“软”服务升级,为全市213万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指导印发《南沙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本区港澳老年人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支持南沙区率先探索“跨境”养老,试点提供公办养老机构专属床位,便利港澳老年人养老。开展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联合督导,通过街镇未保工作站、村居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12345”热线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坐席保障全市1.7万困境儿童和230多万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用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快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城通办”让群众免于奔波,创新结婚登记颁证服务、集体婚礼和婚姻家庭辅导,以婚俗改革持续满足新时代群众需求,助力“爱满花城”。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广州市民政部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上,把学习成果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扛起民政担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