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组织开展2023年“护航一工程三行动助力海珠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活动
近日,由海珠区总工会、区应急管理局、区住房和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开展海珠区2023年“护航一工程三行动 助力海珠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海珠区职工安全生产劳动技能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为核心,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实现我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双下降”。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与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应急救援、职业病防护等,线上知识竞赛包括安全作业类、消防救援类和职业病防护类,线下技能比武包括消防演练、应急救援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海珠区“兵支书”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兵支书”队伍综合能力素质,扎实推动海珠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又快又好开展,为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于近期组织全区由退役军人担任社区书记的“兵支书”在海幢街道培训,培训特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专家授课。
会议强调:全区“兵支书”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充分认清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夯实基层基础,紧紧围绕思想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服务等领域下大功夫,打造属于海珠独有的退役军人服务特色与品牌。通过“品牌促服务”的方式奋力推动海珠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授课内容紧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实际,从如何提升“兵支书”在基层服务站的治理能力出发,通过“加减乘除”法提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服务保障工作水平,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尊崇。
会议特邀海珠区南洲街道珠江御景湾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越秀区洪桥街道三眼井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优秀“兵支书”莅临现场分享作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最后一公里”守门人的感受与服务工作经验。
培训后学员们一起参观海幢街道寺前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参观的学员感叹:与其他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不一样,自己就是退役军人,最能体会退役军人的苦与痛。部队服役同甘苦,退役返乡为人民,我们须守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使服务对象感受到“家”的温度。
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海珠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海幢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图:调研垃圾分类特色路线)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在千家万户,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缔造。近日,荔湾区城管执法局因地制宜积极调研垃圾分类宣传新模式,与昌华街共同探索在西关大屋社区打造垃圾分类特色路线,缔造垃圾分类宣传新品类,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调研组一行从逢源正街出发,进入西关大屋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宣传栏,探索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基层治理“好抓手”、党建引领“强阵地”的党建新路径。沿途检查周边垃圾分类投放点,以点位管养、设施配置、分类实效为三大重点,将已发现问题督促街道立行立改。调研组指出,西关大屋是旧时在广州老西关一代兴建的,是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砖木结构,门窗为花岗石装嵌,可以通过优化打造一批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具有西关风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让每一个投放点变成为一个旅游打卡点,形成具有西关特色的垃圾分类特色路线。同时展开一系列垃圾分类体验式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市民游客对垃圾分类文明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接下来,区城管执法局将继续围绕“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垃圾分类特色路线,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首先走出具有西关特色的垃圾分类路线,再推动形成各社区亮点的经验做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