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审计局以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为引领 服务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省、市工作大局,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2018年,广州市审计局实施的赛马娱乐总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获全国审计机关表彰审计项目。2021年,广州市审计局实施的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省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二等奖。2022年,广州市审计局实施的广州市重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及运营绩效情况审计项目荣获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省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三等奖。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市审计局党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局提升审计项目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抓好审计项目各项工作落实。坚持领导带头,突出以上率下,其他党组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分管区局、分管业务处室审计项目质量各项工作,机关业务处室将评优审计项目质量标准要求落实到审计工作第一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好科学筹划。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进行项目立项,科学谋划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在现有审计力量和资源基础上,对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预期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安排。适时出台并实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案,强化审计组源头质量控制,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健全审计质量常态化检查机制,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制约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抓好项目评比。市审计局对标对表评审标准要求,组织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坚持以审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审计规范化建设、突出提炼审计信息、揭示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提升审计整改实效和大力推进审计创新等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量化评分。采取分组打分、交叉复核、统一审核、党组审议的程序,确保评比结果客观公正,选送优秀项目报送审计署参加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全市审计机关争先创优意识不断增强,精品审计项目不断涌现。

2023年5月16日下午,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主办的“把握《南沙方案》政策机遇 筑巢引凤增添金融活力”之外资银行走进南沙暨跨境金融政策推介招商活动在南沙越秀IFC顺利召开。
活动邀请了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赖志鸿,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和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主要领导,以及广州地区外资银行有关负责人出席参加。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致辞表示,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广东唯一的国家新区、广东自贸区最大片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拥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等重大平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市第一;税收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呈两位数增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蓄势崛起、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
林少礼诚挚欢迎广大企业家、外资银行朋友牢牢抓住南沙开发开放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特别是用足用好国家赋予南沙的税收优惠、要素跨境流动、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重大支持政策,把区域总部等更多布局在南沙,积极投身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乘着发展的东风,金融产业也走上了快车道,跻身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局长廖晓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南沙金融开放创新的发展情况。南沙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税收等指标多年均排名全区行业前5。2022年南沙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近200亿元,同比增长9.1%,全区行业排名第5;金融业税收全区行业排名第3,占全区主要企业税收近10%。累计集聚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种细分类金融企业近6800家,近8年新增56倍,其中创新型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占全市1/4;融资租赁公司占全国1/5、全市4/5以上;私募基金企业约占全市1/5,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管理人占全市3/5。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南沙要加快推动跨境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争取更高水平的跨境试点政策,推动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用好用足QFLP和QDLP私募基金跨境投融资试点政策。加速促进跨境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南沙将研究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发展政策,形成门类齐全、领域丰富、专业规范的理财资管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加力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新样板,依托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的机遇,把握南沙制造业基础夯实、绿色技术发展优势,支持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气候投融资产品。加强建设南沙特色期现联动市场体系,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发展,共同打造期货产业集聚区,在完善期货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延伸期货产业链条,设立商品期货交割中心,联动发展相关现货、交割、仓储、物流市场。
“自双Q试点落地以来,南沙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扎实有力,首单QFLP外汇登记业务成功办理。”在存量业务方面,已有7家基金管理企业获批QFLP试点资格,获批额度超163亿元人民币,累计储备投资项目超100项,首单QFLP外汇登记业务已成功办理,标志着南沙跨境投资外汇政策实质性落地。万联天泽成为首家获批QDLP和QFLP双试点资格的企业。在增量业务方面,组织辅导广药资本等17家基金管理企业申报试点,积极与数十家境内外主体对接沟通,主动开展一对一招商洽谈活动超30场次。在政策推广方面,绘制试点路线图,组织拟制试点政策解读“一文读懂”“一图看懂”,指导政策咨询超百次。
据介绍,南沙的QFLP试点具备申报门槛条件较低、基金投向范围广泛、审核工作机制完备、申报流程简便快捷、外汇管理政策便利、监管要求明确清晰、适用优惠所得税率、政策扶持配套有力八大特色优势。特别是,近期出台的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印发《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2022版)界定指引》,明确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为主营业务的基金管理企业,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据悉,南沙计划出台最新的金融业奖励扶持有关政策,对于开展跨境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给予落户奖、经营贡献奖、跨境股权投资奖等多重奖励,预测累计最高可达数千万元。
“南沙自2021年获批国际化人才特区以来,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2万人,3年翻2番。”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局长郑翔表示,目前南沙正在谋划全新的人才政策,构建“1+3+N”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其中“1”指的是上周推出的“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南沙将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青年人才托举行动等九大行动,最高奖补1亿元,该政策将作为南沙区人才政策体系的核心,全面激发南沙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具有支持力度大、覆盖面广、创新亮点多、服务保障优等特点;“3”指3项支撑性政策措施,分别为人才服务措施、人才评价办法、人才培养措施;“N”指的是N个专业领域人才政策,包含金融等重点产业人才专项政策,港澳青创等重点群体专项人才政策以及重大平台专项人才政策等。
南沙持续推动金融人才加快集聚。通过政策申请帮扶、协调沟通、专人跟办、集体审议等方式响应人才诉求,累计集聚了超100位广州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广州金融专业人才、南沙区高端领军人才、人才绿卡入户和总量控制指标入户人才。建立了南沙金融专家智库,聚焦跨境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融资租赁、股权投资、金融科技、期货产业、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以及金融综合研究、风险防范、上市辅导等领域,累计入库专家30位。
“《南沙方案》政策机遇无限,南沙金融业发展大有可为。”外资银行代表在发言中明确表达了对南沙金融业发展的信心,引起了在场参会人员的强烈共鸣,获得频频点赞。6家外资银行深耕南沙多年,取得了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成果、金融创新成绩。东亚银行成功落地了飞机租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具有“南沙特色”的授信业务。渣打银行将发挥在绿色金融、供应链融资、境内外资本市场联动、跨境结算及资金池归集、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南洋商业银行致力于服务港澳人士在南沙乐游、乐学、乐业、乐创、乐居,协同信达资产、信达地产、信达投资、信达香港等集团成员,拓宽南沙企业融资渠道。三菱日联作为最早进驻南沙区的外资银行,积极为日资企业在华发展和经贸活动搭建了沟通桥梁,使更多日本企业了解大湾区、了解南沙。创兴银行在南沙设立了“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智能服务区”“一带一路”投资咨询服务专窗,并提供“商事服务香港通”“跨境见证开户服务”等服务。澳门国际银行作为首家进驻广州的澳资银行机构,可为内地和澳门投资者提供便利快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梅花点点开 戏韵湾区传
5月18日晚,随着京剧《阳明悟道》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演,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演出全部结束。此前的11天,17台终评剧目在广州、香港、澳门精彩上演,戏剧的艺术之光点亮了大湾区的璀璨星空,也让大湾区的观众过足了“戏瘾”。
据悉,17名“竞梅”演员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参加终评,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获奖名单将于5月21日揭晓,并与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同时在广州颁奖。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于5月8日在广州拉开帷幕。本届梅花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
花开湾区
17出好戏在穗、港、澳精彩上演
今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也是广州第四次举办梅花奖。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开创了穗港澳携手同办“梅花奖”的先河。
17台登上梅花奖终评舞台的剧目,其中粤剧《文成公主》、秦腔《诗圣杜甫》等15台剧目在广州演出,另有2台分别在香港、澳门演出。
国家京剧院《春草闯堂》剧组于5月15日在香港高山剧场演出。1979年,“春草”的首任饰演者刘长瑜曾携该剧赴港演出,大获成功。此次,刘长瑜的亲传弟子张佳春以“春草”一角在香港角逐梅花奖,也是对刘长瑜为京剧艺术奉献一生的致敬。
上海昆剧团《牡丹亭》剧组于5月16日在澳门威尼斯人剧场演出。《牡丹亭》与澳门历史渊源颇深,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三次写到澳门,可见这里让他倾心难忘。此次昆剧《牡丹亭》在澳门开演,可以说是再续四百多年前汤显祖澳门之旅的前缘,也是对汤显祖倾情创作《牡丹亭》的一次艺术呼应。
17位进入梅花奖终评的优秀演员,携参演剧目在穗、港、澳闪亮登场,为大湾区观众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对加强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大湾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11天的终评演出期间,广州各大剧场人潮汹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蜂拥而至,各场演出均一票难求。
林女士在观看了《荒唐宝玉》之后表示:“《红楼梦》的故事看过很多,这个来自黑土地的宝玉别具一格,非常民俗化。”第一次看黄梅戏的广州市民王女士表示:“黄梅戏真好听!”更有戏剧爱好者追着剧目辗转于几个剧场,“能集中看这么多好戏,真过瘾!”
薪火相传
多位梅花奖得主甘当绿叶
在本届梅花奖终评演出的舞台上,很多剧目中,都有往届梅花奖得主甘当绿叶,为“竞梅”演员的终评演出保驾护航,体现了戏剧人“一棵菜”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体现了戏剧艺术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由“竞梅”演员章益清饰演祝英台,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三度梅”获得者茅威涛饰演梁山伯。章益清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和茅威涛老师演对手戏,这对于我来说压力巨大。但有茅老师他们的辅助、帮助,让我很快就走进了祝英台的世界。”
京剧《石评梅》中,余书豪的饰演者李鸿图是叶派著名小生,曾获梅花奖的他也是为青年演员郭伟甘当绿叶;越剧《唐琬》中,观众看到越剧张派的郑全和尹派的梅花奖得主陈丽宇的合演;昆剧《牡丹亭》中,梅花奖得主吴双饰演判官、完颜亮两个角色,当年他以《川上吟》的曹丕一角“竞梅”时,罗晨雪在剧中饰演曹丕的夫人,此次罗晨雪“竞梅”,他在《牡丹亭》中出演配角为她保驾护航……
粤剧《文成公主》中,二度梅花奖得主欧凯明,梅花奖得主黎骏声、陈韵红齐齐为青年演员李嘉宜配戏。欧凯明说,“《文成公主》集中展现了广州粤剧院的总体实力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可见剧院对年轻演员的重视,帮助青年演员成长,我们希望能够起到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
名角心声
粤剧《文成公主》参评演员李嘉宜:要想塑造好文成公主,需要同时具备小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的表演功底,十分不易。但我认为,只有敢于突破,走出舒适圈,才能在舞台上找到不一样的自己,让角色与自我互相成就。
粤剧《文成公主》参评演员李嘉宜
秦腔《诗圣杜甫》参评演员王航:这部戏中要通过四个行当塑造出杜甫在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人生时期的形象。通过无数次与先贤的心灵对话,逐渐提升艺术感悟,深化了对角色的理解,我努力走进诗圣杜甫的心里。
秦腔《诗圣杜甫》参评演员王航
河北梆子《郝士超折子戏专场》参评演员郝士超:这台折子戏将我从艺30多年来的所学集中展示给观众,我用最佳的状态和最好的心态将这台演出完美呈现。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为我未来的技艺精进提出更高的要求。
河北梆子《郝士超折子戏专场》参评演员郝士超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参评演员章益清:我和祝英台同为绍兴地区的人,很有缘地在舞台上对接,完成了一次现代与古代的对话,我觉得这是演员与角色的一种缘分。这个角色非常经典,我们用当代的一种方式去呈现,让角色更加灵动。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参评演员章益清
龙江剧《荒唐宝玉》参评演员栾兰:我们选取贾宝玉人生最具代表性的“荒唐点”,塑造出一个不拘礼法、个性张扬的“黑土地贾宝玉”,全剧充溢着浓浓的龙江剧艺术风格特色。很高兴将传承于恩师白淑贤的双手书法“绝活”再次亮相舞台。
龙江剧《荒唐宝玉》参评演员栾兰
越剧《唐琬》参评演员郑全:我于2008年和《唐琬》相遇,当时觉得与她距离很遥远。15年该剧一路演下来,也是我在舞台上不断实践的过程,从唱腔、人物内心的挖掘上,每一次演出都有新体验。希望大家喜欢唯美的《唐琬》。
越剧《唐琬》参评演员郑全
昆剧《瞿秋白》参评演员施夏明:经过大量的案头工作并数度赴瞿秋白纪念馆采风之后,我确定了人物塑造的主基调,更通过借鉴传统程式动作,提炼现代生活肢体语言等方式,最终达到以程式演人物的舞台效果。
昆剧《瞿秋白》参评演员施夏明
京剧《石评梅》参评演员郭伟:这部为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而量身定制的戏中有大段极具情感张力的“程腔”。最后一场歌与舞的结合不仅使这部剧“好听、好看”,更是将京剧中的唱、念、做、舞化为一种情感的外延与精神的象征。
京剧《石评梅》参评演员郭伟
晋剧《望海楼台》参评演员郑芳芳:这次改编主要以一把古琴来贯穿,因为古琴最能体现一个古代女子知书达礼的形象。我们是“老戏新演”,唱腔是程派的嗨嗨腔,它奔放,希望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晋剧《望海楼台》参评演员郑芳芳
京剧《马超》参评演员唐恺:这次改编的《马超》是一出武生戏,但它有文有武。我们丰富和加强了文戏、武戏,使剧情更加合理连贯,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唱念做打的技巧更加丰富,舞台场面更加好看,相信广大青年观众会非常喜欢。
京剧《马超》参评演员唐恺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参评演员袁媛:相比传统戏的柔美,现代戏更铿锵有力,要通过攒拳、提筋这样的身段动作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又不能过于程式化。结合黄梅戏的表演特色,我会在柔美中体现英雄人物的刚毅。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参评演员袁媛
京剧《春草闯堂》参评演员张佳春:《春草闯堂》是经典保留剧目,数十年来能常演不衰,离不开刘长瑜先生毫无保留地传艺和一代代京剧人的辛勤耕耘。我全力以赴,尽善尽美地完成演出,希望给香港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京剧《春草闯堂》参评演员张佳春
昆剧《牡丹亭》参评演员罗晨雪:全本《牡丹亭》历经数年研磨,凝聚几代艺术家心血,是倾注我们全团之力精心创作的一部作品。这是本届梅花奖在澳门上演的唯一作品,我会用心用情地演好它。
昆剧《牡丹亭》参评演员罗晨雪
黄梅戏《汤显祖》参评演员梅院军:我们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去描绘一个真实故事。黄梅戏将汤显祖的浪漫、本真和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会全力以赴,打造一个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汤显祖》。
黄梅戏《汤显祖》参评演员梅院军
歌剧《与妻书》参评演员孙砾:用男中音声部特有的魅力来塑造林觉民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我很珍惜这次机会。用歌剧的艺术手段讲述我们中国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
歌剧《与妻书》参评演员孙砾
话剧《雾重庆》参评演员王弋:话剧《雾重庆》创作于1940年,于1941年在重庆首演,重庆有“雾重庆”之称来源于此剧。这次上演的2021版是该剧的第五个版本,创作团队在保留原剧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人性角度的解读和价值升华。
话剧《雾重庆》参评演员王弋
京剧《阳明悟道》参评演员冯冠博:《阳明悟道》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贵州的龙场,是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民族风情非常浓郁。剧中很多场戏都融入了地域元素。希望大家在剧场能感受、体悟京剧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京剧《阳明悟道》参评演员冯冠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