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印发《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日前,增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印发《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聚焦法治宣传、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法治示范创建等方面,不断提高民众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学习宣传方面,突出抓好宪法、《民法典》《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包括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组织开展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落实《民法典》普法责任,广泛开展《民法典》“七进”活动;举办中小学生“《民法典》故事会”、《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宣传活动等。
围绕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根据园区、企业和工厂的法治需求,大力开展送法进企业、为企业办实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具体包括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治保障民生方面,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名树名木保护等方面进行宣传。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进一步加大法治乡村(社区)工作室建设力度,力争全区50%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法治乡村(社区)工作室;持续推进实施“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
推进行业依法治理方面,深化“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网”等多领域依法治理工作,开展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强化网民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网”,深入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普法宣传。

在“大钟楼”赴一场海关文化之旅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7日下午,广州海关邀请广大市民朋友走进全国海关系统第一家行业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俗称“大钟楼”),体验海关历史文化和海关守护国门安全、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愿景的主要措施,感受粤海关博物馆的深厚人文底蕴。当天,包括来自沙面小学的数十名小学生在内的近350人参加了这场生动有趣的海关博物馆文化之旅。
活动现场,4位小朋友在一副巨型飞行棋棋盘上“激战正酣”,棋盘上设置了关于食品安全的科普常识题目,回答正确就可以走动相应格数,最先到达终点的小朋友能获得一份精美“大钟楼”文创产品。该游戏的主持人、广州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二级主任科员董钟介绍,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互动游戏旨在增进中小学生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口岸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基本常识的了解和关注。
在粤海关博物馆东大厅,几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每个人手拿一个袋子,一只可爱的狗狗从孩子们面前挨个走过,突然在其中一个小朋友面前停住并蹲下,这时海关缉私警察谢警官从这个小朋友面前的袋子中取出了毒品样品,在场所有人报以热烈掌声……原来这是海关缉毒犬技能展示环节,大家面前的缉毒犬“卡尔”近年来在广州海关查缉的众多毒品走私案件中扮演了关键的“侦查”角色,是名副其实的缉毒明星犬。
随后,来自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三位专家分别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和选购知识、进出口新能源汽车检测、国门生物安全中的“异宠”等科普知识。“不合格的笔袋和书包含有过量的甲醛和增塑剂;颜色鲜艳、香味浓郁的水彩笔则可能出现汞、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元素超标,长期接触会影响健康”,高级工程师李骏奇向小朋友们介绍不合格学生用品中的有毒物质,并教他们用“一看二闻三手摸”的诀窍来选购学生用品。小朋友们认真听讲、踊跃回答,在学习到保护自己健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答题奖品——粤海关博物馆新推出的“大钟楼”元素文创产品。
广州海关还精心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活动的彩蛋环节,那就是广州海关联合广州市残联策划的“手牵手·阅海观楼”融合艺术展。随着小朋友们参观特需青年创作的以“大钟楼”和“粤海关历史”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在融合艺术展的留言板前留下童真质朴的感言,此次“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也告一段落。
市民可搭乘广州巴士集团特色线路,开启一场特别的博物馆之旅。
105线:恩宁路站下车可前往永庆坊(李小龙纪念馆)和广东八和会馆,在荔湾路站下车可前往陈家祠,在越秀公园站下车可前往南越王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镇海楼)。
182线:途经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团一大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中山纪念堂、八旗博物馆、越秀区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北京路商圈、中大北门等地。
地铁大学城南站-辛亥革命馆如约专线:该线路途经综合商业南区、南汉二陵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站点。
66线:沿线有仁威古庙、五仙观、万木草堂、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大佛古寺、城隍庙、药洲遗址、南粤先贤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州起义纪念馆等。
近年来,花都区通过激发“党建线、居民线、品牌线”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基础设施简陋、居民观念守旧、主观意识淡薄,精准分类率不高等难点、痛点问题,提升社会文明建设、平安花都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激活党建“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全区188条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推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党组织管理垃圾分类责任制度,压实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打通“区—镇(街)—村(居)—队(组)”四级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脉”。
激活居民“线”,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统筹协调、整体联动,积极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多方联合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做到垃圾分类全链条衔接,推动垃圾分类高效有序运转。积极引导“秀全大妈”“狮岭一家人”等10个镇(街)的“广州街坊”志愿者队伍,打造“党员+志愿者+义工”的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模式。
激活品牌“线”,广泛探索垃圾分类亮丽特色。探索建立“一村一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每条行政村设计一条农村垃圾分类参观线路,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与本村特色的历史遗址、人文景观、公共设施等点位相结合,打造垃圾分类品牌,持续深化“厨余垃圾不出村”经验推广,实现分类收集车辆及厨余就近就地沤肥处置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目标。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环保达人之环保有嘻哈”“分类能手大闯关”“我愿意为垃圾分类代言”等宣传培训活动,拓宽“线下+线上”宣教渠道,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花都经验”,受到央视关注和报道。原创歌曲《变废为宝》《红绿蓝灰》等优秀作品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台采用并推广。(温科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