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李鹏程:广州要当好湾区文艺合作“核心引擎”
编者按:5月8日,“新定位、新机遇、新使命——共建人文湾区,推进文艺交流合作”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广州是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主办轮值城市。峰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就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上,如何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贡献广州力量,展开深入探讨。现转载专访内容,以飨读者。
问:本届峰会在广州举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您如何定位广州在峰会合作机制中的地位,不断推动和引领人文湾区建设?
李鹏程:广州和大湾区各城市地缘近、人缘亲、文缘广、艺缘深,自古以来就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相亲相望的一家人,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千百年来以岭南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互动从未间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中心、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湾区核心城市称号的城市,广州无疑是这个合作机制的“核心引擎”。
广州要当好“人文湾区”建设核心引擎和岭南文化中心角色和责任,就必须以平台阵地载体为抓手,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统筹,搭建好结构均衡、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强大的各类文化艺术平台。
近年来,广州在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平台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成立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工作坊”、粤港澳大湾区美术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动漫联委会,广泛吸纳港澳优秀文艺人才进入本地文艺组织,打造世界华文文学交流基地,举办广州国际文学周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盛典,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好资源、创作、展演、传播等四大平台。综合系统谋划,不断优化整合存量平台资源,力争实现各文艺门类平台建设全覆盖,着力提高平台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配套性、协同性,强优势补短板,重点促进平台向品牌化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湾区城市群“艺术之城”创建工程。
问:您在峰会主旨发言中提出,广州将着重推进“四大”文脉传承工程。“四大”工程包括哪些具体工作?
李鹏程: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四大文化品牌不仅是广州、更是属于大湾区共同的文脉和精神家园。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这一传统文脉,是“塑造湾区人文精神”重要途径。
为此,广州将着重推进“四大”文脉传承工程:一是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高水平推动红色文化文艺创作研究,开展好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凝聚大湾区奋进的磅礴之力。
二是大力推进岭南文化赓续工程。比如,把岭南画派、三雕一彩一绣、粤剧粤曲、醒狮等文化元素面向世界发扬光大;把迎春花市、菠萝诞、逛庙会等岭南文化活动办得更具国际影响力。
三是持续推进海丝文化传播工程。深入挖掘、彰显海丝文化独特魅力,以国际化的开放视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
四是积极推动创新文化引领工程。在最大的范围内凝聚最广大的人心、形成最有效共识,进而形成建设“人文湾区”的内生动力,提升大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号召力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峰会平台可以赋予广州“四大文化”新的“打开方式”——让红色文化底色“亮”起来、岭南文化底蕴“活”起来、海丝文化传承“火”起来、创新文化品质“优”起来,从而助力广州加速迈向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问:您提出着力打造大湾区文艺创作“共同体”,以更高水平推动湾区文艺创新发展,这一设想具体如何落实?
李鹏程: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共生互动,合作共赢,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愿景。从目前来看,粤港澳三地文化协同性刚刚起步,文化交流的层次有待深入,各地特色文化资源要素尚未实现多方流动、良性循环,阻碍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实施。
我们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建立大湾区艺术发展智库,以“文艺+”的开放姿态和巨大包容力大力建构与培育以数据为中心模式的艺术经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主动输出,实现“破圈”传播、“跨界”生长,打破隔膜和游离,共享、共促文化事业发展。
我们将主动加强与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和湾区各城市文联工作对接,着重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机制中地域分隔、运行机制、文化环境等问题,着力探索推出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岭南文化保护与利用等共享制度机制。
我们将积极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联盟”和大湾区文化发展基金,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特别是要以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契机,探索湾区文化艺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南沙试验区、南沙机制,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文化交流平台。
问:您对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还有哪些期许?广州市文联将如何强化文艺创作扶持引导?
李鹏程: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这是由解决“有没有”“多不多”“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要求,是由注重文艺创作速度、数量、规模转向注重文艺创作质量、效益的要求。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创作生产出更多高品位的优秀作品,关键在于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文艺人才,目的在于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此,广州市文联将强化文艺创作扶持引导,提升文联系统指导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将深入推进广州市文学文艺创作基地及创作团队建设,继续开展年度“文学广州”扶持项目、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推动“诗词之都”“文学强市”成机制、成品牌,深入开展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区空间、特色空间及乡村空间活动,用高质量的文艺成果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近期,我们将围绕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100周年,重点开展以“理想之光”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以美术的形式讲述中共三大及大革命时期发生在广州的红色故事,书写这座英雄城市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
文:南方+记者 杨逸
来源:南方Plus
编者按:5月9日,人民政协报第03版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署名文章《扛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担当》。现转载文章内容,以飨读者。
“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以新的定位,明确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习近平主席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时表示,“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化部署和有力引领,是对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庄重宣示和强力动员,为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春风吹遍伶仃洋,创新潮涌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定位,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依托。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扛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广深港澳核心引擎作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关键,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着眼于“从0到10”的科技创新全过程,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全链条创新路径。发挥大湾区“大学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集聚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依靠原始创新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全球化布局、品高价优的科技领军企业,推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无人驾驶等“硬科技”攻关。系统谋划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深化湾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和战略性产业主导权。
夯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教育变革创新。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驱动大湾区教育资源高效配置。以崇尚科学与创新为导向,深化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教育模式改革,以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基础,完善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创新发展。增强研究型大学培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引导应用型大学适应湾区产业结构调整学科设置,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从培养传统产业工人向培育新兴产业工程师转变。
激发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化人才引领驱动。面向全球人才资源,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与世界通行的海外引才制度接轨,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全球创新交流活动,释放“以才聚才”的强磁场效应。探索“创新+创业”“科技+资本”“战略+科学”等科学家培养新路径,让更多人才在重大任务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推广以才鉴才、企业鉴才、专家鉴才等新型人才选拔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产业人才在湾区汇聚扎根、干事创业、实现价值。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深化区域规则衔接。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依托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三大平台,探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开展跨境创新合作政策先行先试。协同港澳体系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湾区特色的“科技王牌军”。深化与全球创新型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5月9日第03版
开展督导检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保证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整顿各项部署在全系统一贯到底、层层到位的有力抓手,是推动解决自身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教育整顿实效的重要举措。
4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教育整顿督导工作办公室深入委机关各单位,通过听取汇报、谈心谈话、查阅资料、调研指导等方式,对机关各单位教育整顿工作进行督导。据了解,督导主要围绕3个环节10个方面展开。在学习教育环节,委机关各单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完善情况、领导干部是否带头学带头讲、干部是否存在“自学”变“不学”现象等,都是督导的重点。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严督实导,推动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
天津市纪委监委各督导工作组以下看上,带着问题直奔基层一线,通过参加会议、明察暗访、调阅资料等方式,检查是否存在敷衍了事、学用脱节、学习效果层层衰减等问题。“我们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到一线单位特别是基层党支部,检查专题学习、交流研讨、教育整顿和业务工作结合等情况。”第一督导工作组负责同志介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弱项,及时提出督导建议,推动扛牢主体责任,确保各项部署责任一贯到底。
聚焦“铸就政治忠诚、落实严的要求、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贵州省纪委监委坚持边发现问题边督促整改,推动督导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据了解,该省纪委监委派出的11个督导组已全部完成进驻,对全省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全覆盖督导指导,推动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步骤、分重点开展教育整顿。
垂直管理单位纪检机构层级多、链条长,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方式方法,推进压力传导,确保督导检查工作精准有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根据派驻纪检监察组、税务系统内设党委纪检组、税务总局派出机构及直属单位不同特点,制定多个实施方案,分层分类指导督导。
“我们按照‘抓机关带系统’的整体思路,统筹推进教育整顿工作。”驻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举例说,各省级税务局纪检机构人数多,督导重点看其专班设置、方案制定情况,看有没有扩大或缩小教育整顿范围,是否存在“上下一般粗”照搬照抄现象。市县级税务局纪检机构人数较少,该纪检监察组在督导省级局纪检组同时,随机抽查市县级局纪检组教育整顿具体情况,推动省市县级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止出现形式主义问题。
此外,该纪检监察组还督促税务系统纪检机构加强交流互鉴。据了解,教育整顿以来,驻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已发出10期工作简报,对如何开展学习教育进行具体指导,对各地存在的问题不足、注意事项及时提醒。
谈心谈话、调研督导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开展督导检查的重要方式。该纪检监察组综合监督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能源局等垂直管理单位,涉及纪检干部多、体量大,扎实推进教育整顿工作,必须有力压实责任,推动“热力”传导。
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近期,通过履职谈话、集中座谈等面对面交流,该纪检监察组已与30余家省级垂管单位纪检组组长等人谈心谈话,督促统一思想认识,出台针对性细化举措。
为进一步推动落细落实教育整顿主体责任,该纪检监察组分管副组长带队,到福建、陕西、宁夏、四川等省垂管单位纪检机构开展调研督导。据了解,调研督导既检查学习教育环节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按计划推进学习教育、问题线索清仓起底,又看纪检组日常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在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和福州市调查队督导检查期间,督导组逐一约谈总队、市队纪检组组长等人,明确工作要求,督促在抓好本级纪检干部教育整顿的同时,强化对下级市县队检查指导。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