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增城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
4月24日,区委深改委2023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增城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2023年增城区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项目》《2023年镇街基层改革创新项目》等重要文件,突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主题、增进民生福祉,明确了12个改革领域48项改革任务101条改革举措,创新提出了15个区级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项目和26个镇街基层改革创新项目,营造赛龙夺锦、奋勇争先的改革创新氛围,为做优做强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增城路径提供更加强劲动力与支撑。
据悉,今年改革重点工作安排,透露出增城全面深化改革新动向,主要体现为“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梳理细化年度改革举措,提出创新型引领型改革事项,擦亮增城改革品牌。二是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推动增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深入改革探索,注重与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创建专班制闭环式抓落实机制,打造“工改工”提质增效增城示范,创新留用地利用开发模式,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机制等领域重点发力,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增城路径,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添上改革引擎。三是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人才政策“信任制”申报机制,做优做特“增城妈妈”“增城小吃”“增城工匠”特色品牌;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城乡一体的绿美增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建立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移交处置工作机制,推动颐康服务站村居全覆盖,完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年增城改革重点工作
一、营商环境改革
1. 创建专班制闭环式抓落实机制
2. 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机制
3. 打造“增心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
4. 出台实施《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及配套政策措施
5. 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6. 建设全市首个区级市场智慧监管平台
二、经济体制改革
1. 开展“智车”“亮屏”“强芯”行动
2. 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
3. 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4. 创建国家级、省级孵化器
5.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6. 推进国际化街区试点建设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 推进区级党政机构改革
2. 健全“区政合一”一体化运作机制
3.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4. 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5. 深化“数字政府”建设
四、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1. 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 建设广州东部枢纽1个核心区+3个协同试验区
3. 打造“工改工”提质增效增城示范
4.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五、农村综合改革
1.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 探索创建都市现代农业“增城模式”
3. 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4.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5. 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
六、民主与法治领域改革
1. 打造增城政协的“百姓提案”
2. 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3. 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
七、文化体制改革
1. 打造“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品牌
2. 擦亮甘泉文化品牌
3. 争创“中国诗歌之乡”
4. 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质升级计划
5. 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
八、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 构建“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的工作体系
2. 打造“情暖万家”家事案件审判项目品牌
3. 建立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移交处置工作机制
4. 推行在建工程项目根治欠薪改革试点
九、重大民生领域改革
1. 做强“增城妈妈”“增城小吃”“增城工匠”特色品牌
2. 创建“争优创特”教育品牌
3. 打造“荔军创业”就业创业品牌
4. 创建中医药强区
5. 推动颐康服务站村居全覆盖
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 打造城乡一体绿美增城
2. 打造荔韵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3. 建设太子森林公园迁地保护示范区
4.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5. 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十一、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2. 实施干部培养选拔“859095”工程
3. 深化人才政策“信任制”申报机制
4. 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专项治理
5. 推进新经济组织“红链计划”
6. 深化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十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1. 推进“群众有诉求、纪委快出手”
2. 深化“巡纪贯通”“巡审结合”
3. 探索联动监督整改机制
4. 建立行贿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五一”假期临近。记者27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五一”假期,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继续施行免收通行费政策,具体免费时段为4月29日0时至5月3日24时。
在当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顾志峰表示,综合考虑假期公路交通出行规律、假期时长、天气情况、旅游政策环境等因素,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公路网将呈现总体流量高、自驾占比高、新能源汽车出行增多、拥堵路段多点分布等特点。“预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将达到5330万至5430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约73%至77%,假期首日也就是4月29日流量可能突破历史峰值。”顾志峰说。
针对今年“五一”假期超大流量的路网运行特征,顾志峰表示,将加强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公路气象及路况信息;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调度,及时开展疏堵保畅;加强出行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区停车、如厕、充电、加油等服务能力;加强公路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保障路网运行畅通有序。
近日,新修订的《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正式印发实施。《指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DB4401/T 144—2022)等相关文件对旧版进行重新修订,将进一步规范我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助力广州市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指引》抓住关键环节,从收集容器配置、分类投放、收集、集中、处置等关键环节规范了有害垃圾相关设施设备配置和关键环节重点作业等要求,并作出了3个明确:一是明确了有害垃圾范围和种类,进一步满足垃圾分类的新需求、贴切工作实际。二是明确了有害垃圾收集容器配置要求,进一步对有害垃圾收集容器的配置要求、制式收集容器的外观和规格进行修订,使得《指引》易懂、会用、好操作,更便于基层干部、作业人员操作。三是明确了有害垃圾经费来源,进一步明确了中心七区和外围四区有害垃圾处置经费来源,强化了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经费保障。
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将紧跟生活垃圾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推广实施《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指引》,促进全市各单位积极、有效地开展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