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方日报:扩展城市规划大“骨架” 支撑发展能级攀“高峰”
详细内容

南方日报:扩展城市规划大“骨架” 支撑发展能级攀“高峰”

时间:2023-04-26     人气:20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

  中新广州知识城召开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战略咨询会

  转存图片

  图为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供图

      

  俯瞰广州东北部,两座人工湖绿意盎然,三山环抱一谷的空间格局依次铺开。城中有园,园中有产,这里便是中新广州知识城。

  201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从凤凰湖畔的8.08平方公里起步,十三年过去,当年的阡陌农田、偏远郊区,逐步蝶变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日前,中新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深化中新合作,中新广州知识城上下求索。

  4月23日,一场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称“广州知识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的战略咨询会在凤凰湖畔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以及全国知名设计大师围绕如何打造广州知识城环九龙湖片区,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要把一个城市做好,最重要的是先把规划做好。”刘太格说,十三年前,广州知识城的规划从做大产业项目出发,发展至如今的宜居城区,更需要考虑如何吸引人、留住人,规划布局、城市系统则应做得更加合理化。

  当下的广州知识城,迫切需要拉开城市空间布局,塑造一个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载体。

  从凤凰湖“萌芽”到九龙湖“繁茂”

  中新合作起步区,从凤凰湖畔拉开序幕。

  环湖四周,风光旖旎,是冉冉升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城。从腾飞科技园、知识大厦,到中大肿瘤中心、广州新侨学校……生产、生活要素一应俱全。

  “广州知识城的发展居然这么快。”刘太格因参加此次咨询会,再次来到广州知识城。2008年,《中新广州知识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由刘太格领衔设计,时隔多年故地重游,他惊喜于广州知识城的变化之快,是他当年做规划时没有预料到的。

  十三年来,广州知识城历经战略构想、起步成长、提质升级、高速发展四个阶段,规划面积从123平方公里扩容至23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扩张至100万人,从阡陌之地成为现代新城。

  这里知识经济成色十足:通过全力打造“三集群两高地”,筹建产业项目154个,预计达产产值超5500亿元。

  这里创新力量日渐雄厚:已布局40家科研平台、9个研究机构、6所研究生院、475个海内外顶尖项目,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这里内外交通畅通无阻:已形成“五横五纵”路网格局,规划建设8条轨道交通、7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一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相当于指南针对于轮船的作用,指南针做得好,你就能达到目的地。”在广州知识城规划之初,刘太格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先进理念,提出构建带状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的总体构想。在他看来,扩大规模对广州知识城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凤凰湖畔日新月异,广州知识城的空间规划格局也在与时拉开。

  驱车沿九龙大道往北,一眼望去,便是已突破“百米大关”的知识塔。作为未来广州知识城的标志性建筑,滨湖天际线的制高点位于知识塔,向东西延伸至文化塔和智荟塔,科技馆、生态走廊塑造天际线的波谷。

  “大湾区九龙湖,中国式现代城”寄托着社会各界对于广州知识城九龙湖环湖总部经济带的新期望。陂头岭遗址公园、环湖公园、科技馆、文化塔……在当天的战略咨询会上,未来筹划的一批新项目逐一披露。

  从生机勃勃的凤凰湖到蓄势待发的九龙湖,折射出广州知识城十三年来的发展变迁。

  广州知识城正在布局“一核两心多园”城市空间,环九龙湖打造总部核心经济带,南北构建新龙、枫下两个片区副中心,建设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教创新园等价值创新园区,从北到南形成优势互补、多点开花的城市空间载体,打造“环山绕水的现代新城”城市名片。

  从产业新区起势到综合性新城腾飞

  广州知识城以产业起家,从这里起飞、走向世界的创新故事口口相传。

  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纷纷推出一批世界级“拳头”产品,填补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等多个领域空白;集成电路产业粤芯半导体4次增资扩产,集聚烯湾科技、深南电路、创维、兴森快捷等上下游企业80多家。

  多位专家在调研后,看到了广州知识城的多元属性。广州知识城的“新”,不仅“新”在创新创业,也“新”在能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其规划跳脱出大园区的思维定式,强调的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利、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广州知识城正从产业新区迈向综合增长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表示,广州知识城的规划历经几次调整,规划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逐步缩小,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提高,用地结构的变化折射出知识城从产业新城向综合性新城的转变。

  在潘安看来,广州知识城与其他城市不同的一处是“宜游”,知识城“三山相拥,城景交融”,是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适合工作、生活,也是面向全球、大湾区游客的乐园。

  知识经济关键点在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全球人才集聚广州知识城,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知识城对于广州到底是什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认为,广州知识城远离中心城区,一方面要考虑怎么建才能留住人、吸引人,另一方面要考虑规划能够反映未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城市格局。

  人民城市人民建。在李晓江看来,广州知识城的建设要聚焦全域城市化,把人的需求分析清楚,做好多样化供给,从年轻人友好转向全龄型友好,将园区建设模式转向有魅力的城区建设模式。

  近年来,广州知识城除了诞生高精尖的产业大项目,国际一流水准的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遍地开花。2021年,迎来第一批学生的广州新侨学校,其作为华侨中学联属学校,将新加坡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带到广州。

  “一个建筑离不开一个地域、文化、时代,广州知识城是有文化、现代化的花园城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何镜堂认为,广州知识城要立足自身,做好人与自然的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从千年岭南积淀到世界文明交织

  从4500年前的陂头岭窖穴遗迹,到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示范区。广州知识城,远不止步于一座未来之城,这里有历史馈赠的丰沃土壤,更有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

  当天,沿着九龙大道,专家队伍一路调研广州知识城,在九龙湖畔停留了长达半个小时。湖心岛上的陂头岭遗址公园规划策略,吸引了一众专家驻足探讨。

  这几年,在知识城考古发现的陂头岭48座窖穴遗迹,将广州的拓荒痕迹追溯至4500年前,这也是目前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

  从出土的陶鼎、陶罐、双肩石铲、玉块等文物,可以捕捉到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痕迹。

  在一座崭新的城市里,掘出“千年遗迹”,知识城重新审视了“何以南国”的历史坐标。

  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曾专门到陂头岭遗址现场考察,他在会上用“颠覆认知”形容当时的“收获”,并称这里将来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遗址保护地。

  “我更希望这近1万平方米的遗址,成为九龙湖的人文积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说,环九龙湖的城市规划要本着敬畏生态和自然的态度,思考如何保护璀璨的中华文化遗产。

  中新双边合作,在这片土壤上崛起一座中国式现代化新城,这是一次千年岭南文化和世界文化交织的新尝试。

  潘安表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新”,有双重内涵:一是中国和新加坡双边合作不断深化的见证和结晶;二是集科创高地、宜居之都、智慧绿色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城。

  十三年来,从荒芜之地到未来之城,广州知识城不断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崭新之姿”。

  今天,顶级规划专家再来思考广州知识城环九龙湖片区的战略谋划,应将这片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土地,置于特别的历史时空和国家大局中。

  广州知识城承载了三重使命:从产业载体来看,知识城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知识经济产业集群高地,成为关键核心领域自主创新的“策源地”;从城市发展来看,知识城在广州东进战略上需要把城市做强;从国家战略来看,知识城是制度性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的“新高地”,是中新高质量合作的“新样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诠释者”。

  中新关系应时代而生,顺潮流而兴,如今开启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新篇章。双边关系如何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发,这是对一座千年“新城”的历史考验。撰文:刘珊 傅鹏 陈思勤


  (南方日报   2023年4月25日)

附件下载: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