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讲古堂第十期开讲:通信行业尖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黄埔讲古堂第十期活动现场。彭丽玲 摄
4月23日,“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第十期活动走进京信通信集团公司总部研发基地。京信通信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学锋,以“不忘初心,实业为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主题,向全区干部群众讲述了这家通信行业跨国企业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实干担当,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京信通信集团公司不忘初心、坚韧拼搏的创新创业历程,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众多中小企业历练发展的缩影。据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李国荣介绍,为进一步记录好、讴歌好区内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奋斗精神,今年黄埔讲古堂系列活动将结合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重点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等主题,选取创业者、企业家、中小企业代表作为讲古人,讲述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新创业奋斗历程;讲述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故事;讲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示范。
“通过‘讲古’的方式,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建设制造业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动力、添活力。”李国荣表示。
扎根开发区26年,从废弃小楼房到全球性跨国企业
京信通信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通信行业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国内移动通信还处于第一代“大哥大”的时代,主设备、附属设备和终端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跨国公司所垄断。京信通信的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的两名同班同学——霍东龄和张跃军,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其中的庞大商机。经过调查分析,他们发现了外国公司的配套服务短板,再结合自身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选择将附属外围设备的直放站产品作为起步,从而开启了京信通信的创业历程。
抓住机遇,应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需求,霍东龄和张跃军两位创始人设计了“现场勘测-方案设计-产品交付-安装开通-交付使用”的一站式交钥匙商业模式,发挥专业所学,研发生产并安装了第一批直放站。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的艰辛不言而喻。京信通信的追梦之路,始于广州近郊一座闲置的仓库。“厂房条件简陋,员工不足20人,两位老板既是设计师、工程师,又是安装工人,还担负着营销和采购业务员的职责。”李学锋回忆道,即便条件再艰苦,当梦想开始照进现实,京信通信便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由于抓住商机且选对了商业模式,京信的业务飞速上升。随即,两位创始人为广州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务所吸引,1997年把总部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落户于此。
如今,京信通信已在广州开发区扎根26年。“京信通信从原来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几千人的全球业务平台;从单一的直放站产品发展成为以无线网络产品、天线射频产品为主打的无线通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集团总裁徐慧俊在活动致辞时言辞慷慨、神采飞扬。京信通信始终不忘初心,以实业为本,聚焦通信主航道,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创新。
坚持初心不改,依靠科技创新聚力发展
活动现场,李学锋将京信通信的创业创新故事款款道来。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企业,京信通信一路走来,以实业为本、自主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攻克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到开展公司核心业务,从拓展布局全国市场到成为业务遍及全球的世界级通信公司,从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首次上市迈向法治化、全球化,到20年后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次上市;从承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重点赛事等通信保障工程,到为巴西世界杯三分之二的场馆提供无线网络覆盖服务……”这既是京信人的骄傲,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的骄傲。
初心不改,坚韧拼搏,是京信通信发展壮大的精神法宝。从创业之初到发展壮大,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京信人凭借着初心不改的坚守和顽强拼搏的韧劲,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正如创始人霍东龄所说的:“人总会遇到困难。有人能走得更远,就因为一个‘韧’字!有了韧,困难、困扰、挫折都不足为道。”
实业为本、科技创新,是京信通信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实业为本、不忘初心,依靠科技创新求生存谋发展,为社会创造真实的价值,我们坚持走充满艰辛而又正大光明的发展之路。”这是霍东龄2022年在一次大会上面对京信核心干部说过的话。
近年来,京信通信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屡获殊荣。2016年至2019年期间四年三次摘得中国专利最高荣誉—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荣获国家发明技术大奖;2022年荣获“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同时京信通信研究院被评为广州市高水平企业研究院,集团还在推动5G纵深发展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瞩目成效。
李学锋表示,京信通信高质量发展20余载,离不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京信将继续以实业为本,依靠科技创新为推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贡献力量。
(周翼、郑少叶、彭丽玲)
附件下载:
近日,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黄埔区住建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隐患排查
4月19日,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同志组织住建领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局系统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落实,4月以来,区住建局住房、建设、交通等领域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构建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党政领导干部带队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24项次。
当前,全区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区住建局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加强工地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督导检查,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4月以来,实地检查建筑工地468项次,督促项目对施工作业现场及生活区加强全区域全覆盖隐患排查,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常态化组织开展全员消防疏散等应急演练,完善各项安全文明施工举措。
其中,以学校、医院等财政投资建设民生项目为重点,区住建局不断强化政企联动、会商研判,在对广医五院改造项目等工程检查过程中,组织项目业主、参建各方现场研判,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民生项目按进度高质量推进建设任务。
同时,主动服务、提前介入,组织财政投资项目业主方、施工方、主管部门、消防审验部门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多方对接、深入研究,重点打通财政投资项目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的难点和堵点,专人指导,分类分项落实,确保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投入使用。
加强行业检查,开展专项整治
近期,按照全区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专项督导检查相关要求,区住建局举一反三,不断加强交通运输、消防、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集中攻坚,查缺补漏,深入推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警示,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4月,组织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约谈会议6次,参与企业172家次,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企合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通过集中约谈、现场检查等种手段,会同区交管总站到区内重点汽车修配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等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及时组织安全及消防风险隐患排查,确保防患未然。同时,对胜丰运输、航动物流等企业开展整改情况复查。
持续加大对自建房、直管公房、公租房、物业管理区域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巡查检查力度,集中整治物业小区电动车乱停放、消防安全举措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为直管公房新增一批灭火器、火灾烟雾报警器等消防器材,对业主、租户、经营者加强消防安全提醒。
此外,充分利用全区公交车站滚动播放消防安全公益宣传,组织动员物业服务区域通过业主微信群发信息、公共区域张贴宣传海报、电子投屏等方式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织密群防群治安全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冯冬枚)
附件下载:
各区委宣传部、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现将《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以更加振奋的状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广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4月17日
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制定本方案。
一、深入实施文化艺术攀峰行动
1.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挖掘广州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资源,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工作项目,加强现实主义、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大湾区等重大题材创作,推出具有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广州特色、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推动广州艺术创作再攀高峰。
2.举办高质量文艺展演活动。办好“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广州)演艺交易会”“广州艺术季”,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文艺赛事,进一步激发活力、集聚人气、联动产业、繁荣市场。举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季,加强与香港、澳门艺术交流,提升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地位。
3.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建设。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造提升,优化剧场建设和专业化运营。推进文化艺术片区更新改造,拓展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依托广州大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广州文化馆新馆等演出场所,用好用活大湾区艺术中心、星海音乐厅、友谊剧院等一流剧场资源,吸引国内外精品剧目来穗展演,让世界艺术走进广州。
4.丰富高水平文艺惠民供给。结合重要节庆、重大活动等时机,用好“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平台,开展“向美而行”千场惠民文化活动。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进景区,做到每周有表演、月月有活动、各区有特色,力争全年市区各级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超万场,让艺术深入基层、深入生活。
5.科技赋能高品质文艺展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剧院行业深度融合,推出“云演艺”“云视听”“云展览”,建设“智慧剧院”,打造数字化沉浸演出场景,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沉浸式体验。利用5G+4K/8K等新技术,拓宽文艺传播渠道,扩大文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打造高水平文艺人才高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育文化艺术人才的若干措施》,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青年画家培育“青苗计划”、人才培育“英才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培育文艺人才。推进艺术名家工作室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名家,培养一批领军型艺术名家和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推动广州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二、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攻坚行动
7.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广州市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优化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布局,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8.推进新一轮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立足“国际一流、国内标杆、湾区核心”目标,推进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展示岭南文化风韵、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9.创新公共文化场馆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治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支持对公共文化空间实施“微改造”,推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转型。在珠江沿岸、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场所,丰富文化艺术和休闲观光元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轻食餐饮等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充满设计美感和艺术品位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
10.推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提质升级。创新资源供给和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融入群众日常。办好“文化有约”“文化下乡”和“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1.激发城乡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建设更多特色鲜明、品位彰显、与社区融合的主题图书馆和文化馆,打造全民素质教育和艺术普及新阵地。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等主题功能空间,拓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阵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完善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推动公共文化云平台和文旅融合平台升级改造,加大在线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文旅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水平。
三、深入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
13.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立法。做好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改陈布展,指导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改陈,推进南石头监狱遗址考古和海防遗址公园建设,策划举办十大精品展陈,组织“红色文化展演季”、中共三大百年系列活动,推出“读懂红色广州”旅游线路,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支高素质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深化广州红色文化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14.加强文物保护监管。完善文物保护体系,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开展文物资源普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修订《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陂头岭等重要考古遗址原址保护。加强考古研究阐释,编修《广州文物志》。
15.推动文物合理利用。修订《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加强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让“进博物馆看展览”成为新时代广州社会新风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让更多市民群众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16.推进海丝和中轴线申遗。推动马来西亚马六甲、印度尼西亚井里汶等海外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会同香港、澳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护合作。召开联盟联席会议,推进海丝虚拟博物馆建设,赴海外国家开展丝路花语文旅推介,举办联盟讲解员大赛和自驾游活动,开展广州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17.创新“类博物馆”建设。将具备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振兴,依托有城市记忆、历史文化价值的旧街区、旧厂房、古村落设立特色博物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学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厂史馆、校史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艺术、文创、高新技术等新业态博物馆。
18.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建立健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演活动。办好国家级“非遗品牌大会”,提高广州非遗影响力。开发具有广州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组织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更多非遗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四、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19.引领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布局智慧文旅“新基建”,发挥“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作用。鼓励文旅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旅建设、文旅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构建文化内容和数据生产、传播、消费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提升文旅数字化水平。
20.培育壮大文旅龙头企业。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加大对文旅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旅企业集团。落实文化创意产业链行动,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新场景、新模式,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21.推进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稳增长促消费的带动作用,用3到5年时间,打造总投资超1000亿元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引领和带动整个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22.搭建“文化出海”服务平台。聚焦数字内容,发挥广州文化与科技、创意、装备制造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优势,支持以动漫、游戏、文化装备为重点的企业出海,做大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贸易平台,培育文化出海“领头雁”,促进文旅产业双循环发展。
23.加大文旅招商力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强化专班招商机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部门和企业间互动,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以良好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升广州文旅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24.深化“百园提质计划”。聚焦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直播等优势行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推进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办好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鼓励优质龙头企业打造文化创意特色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激发集聚效应,构建梯次配套、各具特色的园区体系,形成吸聚产业的梧桐树、引力场。
五、深入实施文旅消费提质行动
25.推动文旅消费回暖。鼓励文化旅游企业组建经营联合体,策划推出文化旅游休闲“优惠套餐”,通过整合资源、跨界营销、票价补贴等方式,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市民群众参与文旅消费活动。举办“广州欢迎您”、“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广州旅游超级目的地”系列活动,挖掘黄埔波罗诞、天河乞巧节、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民俗节庆资源,办好文交会、漫画节、艺博会,拓展多元文旅消费模式,促进文旅消费加速回暖。
26.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文旅企业拓展夜间游览、购物、演艺等服务,推动夜游与科普研学、亲子游、甜蜜经济等结合,打造更多夜间主题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设24小时书店,延长博物馆夜间开放时间,推出广州“不夜城”活动,扩大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将夜间经济打造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7.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着力在“引客来穗、留客过夜、乐游消费”上下功夫,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服务创新,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加大对旅行社“引客来穗”奖励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来穗旅游市场。发挥媒体优势资源和平台,通过发布文化旅游攻略、打造专题品牌节目,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擦亮“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品牌。
28.创新国际化营销模式。加强入境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发展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推进20个境外文旅推广中心运作,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参展参会、专题推介、境外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传播广州文化旅游名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9.激活乡村文旅消费潜力。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培育红色旅游、非遗研学、体育康养、自驾露营等新业态,开展车尾箱集市活动,助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广州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展红棉星级民宿评定,组织民宿业务培训,推动民宿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丰富对口帮扶地区文旅交流合作,打造“百万老广游”旅游帮扶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30.营造文旅消费放心环境。持续整治文旅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文旅市场诚信服务体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优化提升旅游问询服务,努力将问询服务网点打造为传播岭南文化的公共服务阵地,为来穗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文化、有情怀的“金牌广式服务”。
六、深入实施示范创建提升行动
31.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广州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对标对表国家标准加快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按照全市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育计划,加强业务指导,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建立良好创建梯队。
32.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坚持争先创优,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丰富文旅消费惠民措施,提高文旅消费便捷程度,扩大文旅消费产品供给,优化文旅市场消费环境,全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33.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支持广州黄埔区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支持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文化和旅游贸易融合互促发展,增强文化和旅游贸易综合竞争力。
34.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融入旅游产业链,发挥旅游的载体和渠道作用,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5.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从化区整合温泉、森林、乡村等优势资源,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孵化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广州文旅吸引力、核心竞争力。
36.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旅行业文明创建行动,严格按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要求与评价》标准,加强文明旅游引导,提升文明旅游工作水平,促进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