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绘就“诗和远方”美好画卷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
3月29日,在派潭镇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大会上,该镇锚定打造“广东乌镇”这一目标,与13家企业签署农文旅项目合作协议,致力推动派潭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
派潭镇迈出的这一坚定步伐,是增城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好印证。近年来,增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稳步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持续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逐渐深入,增城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如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埔围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获得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第一名;成功创建8个广东省森林乡村、2个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近日,增江大埔围村登上央视《新闻联播》。透过镜头,全国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富有诗意的乡村美景,还可以感受休闲惬意的乡村生活和浓郁的田园客家风情,更能从中体悟增城在打造美丽乡村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增城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落实“四坚持四做好”工作举措,实现美丽乡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奋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为谋划好乡村建设,增城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通盘考虑土地利用、村庄布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大力实施“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组团发展战略,明确北部800多平方公里不发展制造业。同时,注重保持乡土风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按照“一村一规划”“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实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其中石滩镇金兰寺村、水龙村、桥头村、灯坣村四村连片美丽乡村群被列为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联络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全域科学布局新乡村示范带,重点推进“时光穗稻”“碧水银滩”等精品带建设,助力构建五园(五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轴(西部“科教+”、中部“休闲+”、东部“文创+”都市农业纵轴)、两片(北部都市农业生态优化片区、南部都市农业集聚赋能片区)的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布局。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增城坚持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全域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洗面”工程和“五个美丽”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积极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宽阔新路。
截至目前,全区285个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59个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了61个风格各异的省定特色精品村;用“绣花”功夫打造“四小园”,累计创建“四小园”5200个;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自然村污水收集率和治理率、集中供水覆盖率、物流配送覆盖率、村内道路硬化完成率等多个100%。
持续擦亮文旅名片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增城,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白水仙瀑、荔湖碧道等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榄雕和剪纸等浓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增城区依托增城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旅游产业等资源,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稳步有序推动文旅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擦亮文旅名片,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
为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增城先后出台并完善《增城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城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广州市增城区影视拍摄服务指南》等,强化政策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增城。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增城实施精准招商,紧密跟进和对接各类文旅体项目,目前已成功引进森林海休闲旅游项目、广州钧明欢乐世界等一批重点项目,以及中泽互动传媒、联瑞影业等一批优质影视公司、名家工作室和广东省电影行业(增城)服务中心落户,稳步推动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扩大平台影响力,增城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百园提质计划,助推钧明欢乐世界、瓜岭文化创意园等8家产业园入选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百园提质行动计划;助推1978数字文创小镇、宝盛国际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广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时,打造以1978数字文创小镇为核心的广州市(增城)影视产业孵化基地,于2022年6月成功入选广州首批影视拍摄基地,并吸引中国戏曲电影发展论坛、华语音乐传媒盛典、华语戏剧盛典等影视IP落户。
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每逢节假日,派潭镇上九陂村迎来住客爆满的盛况,借助白水仙瀑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不少游客到位于朱村街的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休闲散步,了解增城丝苗米的“前世今生”,感受乡村的美好风光……
(下转2版)
近年来,增城以创新的理念抓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换代,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促进“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和打造派潭生命健康小镇、仙村荔枝小镇、正果老街、增城丝苗米博物馆等一批融合发展项目,创鲜番石榴等35个农业公园成为都市人的网红“打卡点”。
为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增城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出台民宿开办指引等政策,有序盘活旧村委用房、古村落、泥砖房、旧学校等资产资源,推动闲置农房资源蜕变成为“造血项目”,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比如,邓村石屋社通过对文物、历史建筑的抢救修缮、改造活化,从破败古村变身为岭南特色旅游村;“彼岸云水间”民宿的前身是无人问津、空置多年的破旧厂房,经过精心打造,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精品网红民宿。目前,全区共有民宿140家,精品民宿30家;派潭镇、正果镇获得“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称号;“万家旅舍”民宿旅游品牌成为增城乡村旅游又一“靓丽名片”。
与此同时,增城精心设计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共打造精品旅游线路14条,其中“增城生态乡村精品游线路”“工业研学游线路”分别获评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东省第二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筑牢农民稳收的“蓄水池”,增城依托都市现代农业,推行“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试点推行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积极开发“景区+民宿”“文化+民宿”“美食+民宿”模式,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据统计,2022年全区接待游客935万人次,旅游收入110.67亿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35元,同比增长6.6%(增速全市第一),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9个百分点。

诗词大赛 各显风采
暖春,海珠湖畔,古色古香的广州新文化地标——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勾画出“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的景致,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市民张开古韵典雅的怀抱。
湿地湖畔春意闹,群英荟萃诗兴扬。4月16日,在这座极具古典韵味的“岭南园林式文化馆”的曲艺园中,一场“沉浸式”古诗词吟咏盛会——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选手齐聚羊城,吟诗作对,金句连连,书写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篇章。
诗意漫卷,以古为新
广州掀起“诗词热潮”
以诗会友,共叙热爱。本次活动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邀请了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曾大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担任评委,名家荟萃,群贤毕至,倾力打造广州“诗词之都”闪亮名片。
“流花越秀花为绮,海珠桥下珠江水。”这首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写下的关于广州的诗,恰如其分地揭示出广州作为“繁花之城”“诗词之都”的深厚底蕴。广州,既是岭南的文化中心,也是南方诗词文化的重镇,广州自古以来的深厚诗词底蕴,让“诗意花城”实至名归。
美好传统,现代演绎。经过六年洗练,广州诗词挑战赛已然成为书香羊城品牌活动之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密切关注。
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自启动以来,更是在广州掀起一股“诗词热潮”。先后举办的多场诗词系列活动,既让一颗颗诗心种子在广州生根发芽,也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诗词盛宴。
今年,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决赛移师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古典诗词遇上古风建筑,为市民大众带来更有“氛围感”的文艺享受。
在上午进行的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中,选手们通过笔试答题充分“亮出”各自的诗词综合知识水平,既考验诗词积累水平,更考验他们在现场的灵感迸发。经重重筛选,20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选手突出重围,其中既有初露锋芒的四年级选手,也有“各怀绝技”的物理老师、摄影师、编辑、科研人员等,均鼓足干劲、有备而来。现场评委一致认为,多才多艺的选手们在比赛现场积极展现自我,在笔试中也表现出较高的诗词水平。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射箭、投壶、贴花钿等体验区域,新奇的互动玩法吸引了众多市民,体会穿越千年的文人之乐。
智慧与才情齐飞,同台竞技决巅峰
飞花令、即兴吟诗、知识抢答……气氛紧张热烈
进入下午的正式决赛,来到庄严古雅的总决赛舞台,精心设计的屏风点染出“云山珠水”之意蕴,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极富岭南特色的独特一面。
在这里,古典诗词的“羊城故事”得以精彩书写。突围选手需通过四个环节层层晋级、一决高下。
诗歌写人生,诗学论高下。在同台竞技中,选手们各显神通,风采动人。决赛环节,既有选手深情吟咏经典诗词歌赋,也有诗词知识激情抢答环节。现场气氛紧张热烈,选手们的比分一度陷入胶着,难解难分,观众纷纷直呼过瘾。
古诗吟新思,古貌展新颜。比赛进入高潮,极富汉唐风格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五强选手在此即兴吟诗,娓娓道来快意畅想。
围绕“诗词之都”主题,选手在现场引用或者创作诗词,以自己的独特理解阐述诗歌。最终决赛不但考验选手的诗词知识积累,更着重考验选手的诗词品鉴与创作能力,新颖性、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及韵律性均要兼顾。
比赛进入高潮时分,一个令字,一句诗词。飞花令,向来是诗词挑战赛必不可少的精彩环节。昔日文人墨客的风雅之趣,此次悉数重现,浓郁的古风“氛围感”中,分外展现出诗词的独特魅力。选手们抽选令字后进行飞花传令,巅峰对决,妙语不断,场下不时响起掌声。选手双方狭路相逢,对诗吟诵,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诗词盛会。
诗词挑战赛现场的小观众
最终,选手杨真、江寅申、张俊慧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分别获得了第六届广州诗词挑战赛的状元、榜眼、探花称号。
近年,多个诗词品牌在广州各地“多点开花”,讲座、雅集、诵读、赏析等多载体、高品质的诗词活动,为市民游客送来丰富“文化大餐”,让广府诗词文化深入人心、润物无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接下来,广州将持续推进“诗词之都”建设,从深化诗词研究、繁荣诗词创作、开展特色实践、加强诗词传播等方面,向市民展现中国诗词的无尽魅力。
今年4月15日是第8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广州市港务局紧扣“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主题,多形式多手段开展系列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该局通过公众信息网等广泛宣传推送“广州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云基地”,发动干部职工线上浏览参观云基地;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国家安全意识。同时,邀请市国安局工作人员举办国家安全反奸防谍专题讲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泛社会和行业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该局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宣传主题,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本单位和辖区企业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海报、横幅、电子屏等加强宣传,覆盖办公场所、辖区码头等重点场所,多形式、全方位、有声势地组织宣传活动,营造出人人参与国家安全教育、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义务的良好氛围。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树牢“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讲政治、守纪律,有效提升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念,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