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九条措施
近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市场监管部门职能,紧扣全市市场监管“强党建、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惠民生”的年度工作目标要求,立足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在事前准入、事中事后监管中支持并帮助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提振信心,在市场监管职权范围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措施》主要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效能、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三品一械”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四个维度,梳理形成19条措施。
一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提高商事登记便利化水平、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优化食品药品许可服务、营造宽松发展环境”等4条措施,包括延伸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服务至企业变更和注销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简化“个转企”登记流程;在食品餐饮服务连锁企业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推行与深圳市食品许可资质跨城互认试点改革;扩大广州支柱产业市场主体“白名单”管理范围;提供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等具体举措。
二是在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效能方面,提出“推出广州优质质量品牌贷款项目、实施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开展检测认证助推质量提升行动”等3条措施,包括支持质量奖获奖企业及全市百强质量品牌企业获银行信贷支持,融资额最高可达1亿元;开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组织汽车及零配件检验检测机构与生产企业“检测服务供需对接会”等具体举措。
三是在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提出“培育高价值专利和驰名商标、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知识产权护航企业‘走出去’”等3条措施,包括对获奖专利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扶持;指导重点企业申报驰名商标保护认定;每年安排最高5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风险补偿;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给予最高80万元资金扶持;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等具体举措。
四是在促进“三品一械”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支持食品销售新业态发展,打造‘食在广州’城市品牌,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药品企业发展,提升化妆品检验检测和备案核查效率,扶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助推广告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提升‘羊城红骑手’综合服务效能”等9条措施。其中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上,包括对食品销售新业态企业总部实行“服务直通车”机制,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制定生鲜配送企业仓库设置、食品分拣和配送货地方标准;制定“食在广州”星级评定标准,推出一批“食在广州”星级餐饮企业;优化预制菜生产企业准入许可服务,一企一策帮扶指导等具体举措。在促进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包括提高进口药品备案审核效率,缩短首次进口药口检验时限20%,降低企业进口药品通关时间;国家化妆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开辟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快速送检通道,提供化妆品原料质量安全风险快速筛查服务,最快半小时内完成风险信息数据采集;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和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等具体举措。在促进广告产业发展上,包括支持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实施“东扩”战略,打造数字广告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联合高等院校建设立广州市广告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加强行业前沿动态研究等具体措施。在促进平台经济发展上,包括为外地平台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鼓励个体工商户发展线上经营模式,深化与电商平台数据对接合作,共享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E证通数据,指导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新业态团体标准等具体举措。在促进外卖配送行业发展上,包括建设“羊城红骑手”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站,为外卖骑手提供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权益保障、就业提导、办证办照等综合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等具体举措。

日前,中新镇组织调研组深入濠迳村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调研,探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俸农参加活动。
在濠迳村,调研组详细了解该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等工作成效,参观金山地质科普小镇(金山地质博物馆广州濠迳分馆),听取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自然教育建设的情况,重点就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交流研讨。
调研组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依托资源禀赋,推进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中新镇农业产业品牌,推动乡村产业能级提升、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积极构建“五治融合”乡村善治体系,努力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新路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
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总装测试厂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南宣 摄
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星辰闪耀之处,“嫦娥”揽月,“北斗”环宇。万里碧波之下,“蛟龙”深潜,“海蜇”探海。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建设科技强国,总书记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到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雏形已现,“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3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广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不断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持续跃升,“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10位。
上天、下海,入地、探微,科技征途上四件“最难之事”,都有广州科技的身影、广州企业的担当——
“嫦娥五号”奔月取壤,离不开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编织的防腐蚀“外衣”;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来自广州中海达的北斗接收机VNet8设备,助力珠峰高程测量团队稳定精准地接收北斗卫星数据;广州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开启了我国最大运载火箭的批量生产时代。
“海斗一号”深潜万米,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波浪传感器为其护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多次搭乘“蛟龙”下潜,探寻海底的秘密;广州海洋实验室参与创造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其研制的探测系统“海蜇号”,弥补了我国海底原位探测和保真无损采样关键技术空白,为可燃冰开采锻造利器。
广州地铁主持研制的新材料“衡盾泥”,破解了盾构施工世界技术难题;禾信仪器成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器”,仪器可直接测量物质的原子量和分子量,使我国在该领域不再受制于人;成立不到6年的墨羲科技全球首创纳米三维石墨烯大规模量产技术,其极小的介孔结构,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性能提升打开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广州,正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阔步前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