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赤坭镇不负好春光 春耕正当时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花都区赤坭镇迎来春耕备耕忙碌期。放眼广袤田野,农民身影忙碌,农机隆隆作响,春耕备耕热潮涌动,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正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在黄沙塘村和莲塘村1500多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里,插秧机、旋耕机争春斗艳,轰鸣声,欢呼声交相对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新农人熟练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启动,变速,取秧,栽播,变向,喂秧……不停在田间迂回,不一会儿,1亩见方的大田就披上“绿装”。
近年来,赤坭镇合理规划乡村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了标准机耕路和一批灌溉水渠。与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不同,如今机械化种植基本上可以一次性完成作业,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
下一步,赤坭镇将继续做好粮食生产及春耕备耕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帮助解决农户种植难题,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增收体系。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4月2日下午,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指导,中国农业影视中心提供媒体支持的《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之“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直播在我区举办。直播以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为核心,展现了系统的历史渊源、建造技艺、特色果蔬,以及洪圣诞节、鸡仔饼、姜撞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骆世明,海珠区二级巡视员邱培藩做客直播间,畅谈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的现状与发展。直播现场吸引200万人次观看。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着力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一、保护先行,争当历史文化“传承人”。制定《海珠湿地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组织编写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申报材料,编制《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21—2030年)》,坚持遗产地保护工作优先。对于遗产地核心区分农耕景观和文化、疍民古村文化两条线进行保护,充分发挥遗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管养落实,加强遗产保护与分区利用。单独设置遗产示范区先行示范田保护项目,及时疏通灌渠水沟,修复畦面、基围、水梪和便桥,局部打造遗产特色加以展现,设立各类遗产保护标识,推广传统农业科普课程,逐步达到对公众开放科普的标准。探索遗产地的“认领农业”模式,以保护传统农耕技艺为目的,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扩大农业遗产的文化品牌影响。
三、数字赋能,强化遗产传承普及。充分利用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的相关研究,收集素材组织编制海珠农耕文化资源名录图册,以图文或电子形式展示遗产地高畦深沟的历史和生产形态。绘制农业文化遗产海珠高畦深沟核心区平面分布图并逐步数字化,在人民网、新华网、大洋网、南方网等十余媒休进行宣传,专题拍摄制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宣传视频,对遗产地农耕文化进行系统普及和宣传。
近日,从化区9个品种通过广州市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包括2种花卉(白掌、盆栽百合)、6种水果(从城黄皮、火龙果、青梅、糯米糍荔枝、三华李和无核红柿)和1种经济作物(花生),其中“井岗红糥”是从化区新培育的荔枝品种。我区申报广州市地方标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据了解,从化区市场监管局立足部门职责,认真指导推动从化区申报广州市地方标准工作。一方面,鼓励从化区农业推广中心承担修订任务,根据《广州市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指南》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调研起草、征求意见、标准送审等具体安排。
同时,从化区市场监管局协助起草单位查询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向有关标准化专家征求意见,提供地方标准格式模板、标准编制说明参考文件等。
此外,该局还将有关标准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完成公开征求意见,指导帮助9项标准按期提交送审材料。指导促进《井岗红糯荔枝生产技术规程》申报广州市地方标准立项。
接下来,从化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携手合作,抓好农业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我区特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从化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