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海内外名媒大咖沉浸式体验“世界的”美陶湾!
“陶瓷是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符号。美陶湾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希望未来能够建设得更好,成为佛山的一个与世界对话的窗口。”3月28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春早 佛山示范”海内外名媒社长总编湾区(佛山)行正式启动,25位海内外名媒“大咖”以资深媒体人视角近距离领略佛山“城产人文”互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风采。
活动首日,名媒大咖们来到了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沉浸式体验“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的非凡魅力,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感受“南国陶都”的蓬勃朝气。
01、动人的美陶湾巨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重重叠叠的红瓦屋顶绵延向上,气势恢宏、雄伟壮丽,南风古灶仿若一条巨龙依着山岗之势徐徐伸展;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内,珍贵的藏品呈现着石湾陶艺的美轮美奂,静静地诉说着“石湾公仔”走过的古今岁月……28日上午,海内外名媒大咖们一起走进美陶湾,参观了美陶湾创新服务中心、南风古灶、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8号艺术码头等场馆。
“明清时期,中国就是用陶瓷产品打开世界市场的。可以说,陶瓷是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符号。在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希望佛山能把陶艺这个文化名片用好。佛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美陶湾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希望未来能够建设得更好,成为佛山的一个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表示。
事实上,以上几处场馆和载体,只是美陶湾整体风貌及目前建设的一个缩影。美陶湾位于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石湾镇街道,地处佛山中心城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规划范围为佛山季华路以南、雾岗路以西、博远路以北、东平河(石湾水厂至博远路段)东北、凤凰路以东,规划面积约3.9平方公里。
美陶湾基于“显山露水”的城市建设理念,应老城区新活力的改造思路,正在以南风古灶和大雾岗公园为核心,打开东平河北岸空间,辐射布局文化艺术设施和文创产业载体。目前,集聚区内还有红卫岗文创街区、柒号陶仓研习基地、星光园、美陶文创中心、美陶之窗等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同时,美陶湾还在通过陶瓷创意周、“石湾杯”青年陶瓷艺术大奖赛、VI设计大赛、“游朱紫”民俗活动、“美陶湾杯”中国传统陶瓷雕塑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美陶湾重点品牌展会“陶博会”赋能制造业,增强产业辐射力和城市影响力。
随着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精品活动举办,一幅“处处有风景、时时有体验、分分钟心动”的美陶湾巨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02、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以往,美陶湾因深厚的陶文化积淀,引领了佛山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如今,美陶湾作为更高能级的文化产业创新平台,正在持续赋能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让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活起来。在美陶湾创新服务中心参观点,16个系列文创主题及文创单品正在展出,体现陶文化跨界融合、为产业赋能的新路径……
依山傍水、文保林立、街巷交错、工业遗产丰富,美陶湾是集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色要素的罕见区域,如今正通过“画龙点睛”的规划建设,打造大湾区文化创意经济生长的沃土。
“能够明显感受到美陶湾在规划设计上非常专业,不仅仅有对过去辉煌的回顾,同时对未来发展也有极高的追求。”在星岛环球网副总编辑黄晓东看来,“美陶湾在对历史文化的活化方面做得非常好,真正让历史文脉流动了起来,同时,美陶湾建设的品位是非常高的,走在集聚区内,能够明显感受到高格调的氛围。”
人民网广东频道采编中心主任初梓瑞认为,“美陶湾的重要任务应该是焕新。坐落在禅城的美陶湾应扛起岭南文化传承发展重任,要担起提升城市文化气质的职责,希望美陶湾能在创新、创意、创产中把陶文化擦亮、焕新,让其不断出圈、出彩。”
高质量建设美陶湾,是佛山擦亮岭南文化大市品牌名片的重要一环,是禅城打造“佛山之心”,高品位提升城市气质的必然选择,也是石湾镇街道提升城市格调的核心抓手。前不久,石湾镇街道启动了“预见·美陶湾”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魅力陶都、活力石湾”的总定位,打造一个文化与美学结合、经典与时尚融合,魅力十足、活力无限的城市中心。将以艺术先行、场景塑造、引流新人、产业集聚为工作主线,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宜游宜居环境,更具“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文艺派、国际范”的样板城区,提升整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美陶湾片区共计入驻企业已有1211家,其中文化类企业728家,占比60.12%;区域内就业人数约4.38万人,其中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约1.6万人。
禅城区及石湾镇街道,正围绕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定位,以激发老城活力、赋能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位、传承创新文化为发展目的,构建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力争打造一个“在湾区里链接资源、在古镇里汲取灵感、在景区里成就梦想”的“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成为中国工业先发地区城市更新的范本。
将中心站建设成为“代表之家”
近日,丹灶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新址揭牌
推进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形成“1+13+15”的立体网络体系
近日,丹灶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新址揭牌仪式举行,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坚华,丹灶镇人大主席杨标汉,丹灶镇人大副主席陈兆辉以及相关驻站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丹灶镇人大办负责人汇报了有关情况。根据上级人大有关进一步推进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镇人大将原有的全镇28个村居联络站优化调整为镇中心联络站和13个村居片区联络站,在其他15个村居设置联络点,形成1个中心联络站、13个村居联络站、15个联络点的“1+13+15”布局,形成以镇中心站为主阵地,以村居片区联络站为基本阵地的立体网络体系。
其中,中心联络站位于丹灶城区,毗邻文化广场,各项设施完善,上墙资料丰富;站长由镇人大主席担任,副站长由镇人大副主席担任,联络员由人大办工作人员担任;安排驻站代表15人,从全镇各级代表中统筹安排进驻;实行“三个一”活动机制:每周一次开放接待群众,每月一次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每季度一次集中视察调研、议事等活动,把联系群众活动与推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全面优化问题收集、处理、跟踪督办和反馈机制,增强活动成效;增强带动辐射作用,使各联络站真正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站”、学习交流的“大课堂”和代表履职行权的“监督岗”。
座谈会上,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坚华对丹灶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选址、活动计划等情况表示了充分肯定,他同时强调,中心联络站要做实各项工作,真正体现“中心”的地位作用;统筹组织各级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座谈走访、调研视察、社区议事会、执法检查、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等各项活动,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增强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落地落实。
提升代表能力素质,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注重发挥专业代表的作用;积极探索“办站一体”的发展方向,凝聚全体代表力量,增强工作效果,凸显代表作用;加强对代表的联系和服务,努力将中心站建设成为“代表之家”。
日前,位于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委会永平圩“双柱氹”(土名)项目通过省政府用地批复,成为佛山首宗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可使用省保障5亿(含)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的项目。这标志着三水区项目用地报批跑出了“新速度”,并为全区进一步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节省了用地指标。
此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系列加强制造业当家用地保障的政策,政策提出,对珠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5亿元(含)以上,且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地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其所需用地指标由省保障。
据了解,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委会永平圩“双柱氹”(土名)地块拟引进总投资额超20亿元的智能家居制造工业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28亿元,主要建设从定制衣柜拓展到定制橱房、室内门、护墙系统、卫浴系统、配套宅品及智能家居七大系统的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年税收1.05亿元,符合上述政策的项目要求。
为抢抓政策红利,市区镇联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认真研究新思路,打破常规做法,着力推动该项目成功申请省专项用地指标。据悉,该项目的报批得到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有力支持。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解决难题、督促进度、明确责任,并结合贯彻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制造业当家用地保障的通知》(粤自然资函[2023]86号),加大对区、镇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指导力度,对报批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逐一解决。
在三水区,区自然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成立项目落地区镇联合工作组,项目进度每日一通报,使该项目成为佛山市首宗成功使用省最新产业扶持政策、并获得省此类专项用地指标的项目。在报批过程中,三级联动主动作为,将关口前移、工作前置,取消重大审批材料互为前置限制,启动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机制,开启绿色通道,仅8天就完成了省专项指标扣除及相应的建设用地报批手续,为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使三水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推动项目落地过程中,大塘镇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采取全过程跟踪,“点对点”服务等方式精准发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大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工作小组按照用地报批流程倒排时间节点,积极做好材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前期工作,第一时间向省市区相关部门沟通报送用地申请,并采取“点对点、人对人”跟踪办理模式,严把手续质量关,盯紧每一个环节,多次到市自然资源局沟通汇报情况,确保用地手续顺利获批。
该项目用地顺利获批,节省了本地用地指标,为大塘镇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提供了用地保障,标志着三水项目用地报批方式及速度均实现了“新突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