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公告
新塘镇综合保障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组)受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委托,定于2023年4月27日上午10:30在新塘镇人民政府对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项目(项目编号:HZKF-巷口村LX20230001)进行招投标,本项目采用现场举牌竞价方式进行,欢迎有意参加的单位前来竞价。
一、项目基本情况
1、资产类型及面积:建设用地,资产占地面积8.888亩;
2、标的物所在位置: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创强路南侧;
3、资产使用范围:工业(一类工业用地(M1));
4、合作期限:47年6个月26日,自2023年5月1日起至2070年12月26日止。基建期:2023年5月1日起至2026年4月30日止(自《新塘镇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内完成建设);
5、合作固定收益底价:6万元/亩/年;(由巷口村经联社给中标者免收12个月的固定收益,从合同生效之日起分3年扣减,每年在中标者应交的固定收益的总价款中扣减4个月,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扣减2个月);
6、合作固定收益收取方式:按每半年为一期收取(具体为:每年的12月31日前支付下一年1月至6月份的固定收益;每年的6月30日前支付当年7月至12月的固定收益。其中,2023年应交的固定收益由乙方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付清给甲方);
7、合作固定收益递增方式:自2023年5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26日每年每亩6万元(以中标价为准);2025年12月27日起至2030年12月26日每年每亩8万元(以中标价为准,若中标价低于每年每亩8万元的,以每年每亩8万元为准,若中标价高于每年每亩8万元,以中标价为准);自2025年12月27日起,每5年递增10%,递增的基数为上一个五年的每年每亩的单价计算所得的固定收益数额,以此类推;
8、交易保证金为¥300万元(叁佰万元正),交易保证金以存款或转账形式在竞投会前10日缴纳至账户名: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开户行:广东省广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增城沙仙支行;账号:360487001000057919;(不接受竞投人委托以其他主体的名义报名或缴款)。若竞得人在竞投结果公示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的,视为放弃本次交易,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将不予退回。自中标者与巷口村签订《新塘镇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合同》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巷口村将中标方已经支付的交易保证金300万元无息退还给中标方。
9、合同违约后按每天万分之五计算违约金。
10、交易所需的税费由 (中标者)承担。在合作期间,中标者因项目用地的使用、建设、运营所产生的一切税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用地应交纳的土地使用税、中标者要求巷口村开具收取固定收益的发票、巷口村应交纳的税、中标者因经营项目用地和地上建筑物应交纳的税等),均由中标者自行承担。
二、竞投人(单位)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对投标人的其他要求条件:1、参加竞标者必须在交易日前十日内交纳300万元保证金,如果中标者不按规定时间签订《新塘镇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合同》的,视为中标者弃标,所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2、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容积率)≥2.5;3、自《新塘镇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三年后的第一日起至合作期满,巷口村收取中标方管理费。管理费按上述合同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0.2元每月计算(特别说明:建筑面积达不到容积率2.5的面积的,按容积率2.5计算收取管理费的建筑面积);4、自《新塘镇巷口村创强路地块3合作开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内必须完成建设;5本次招标活动不接受自然人、境外单位及联合体的报名; 6、竞标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在广州市增城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环保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市政道路、学校、工厂等新科技路面的施工及养护的环保材料企业;(2)已经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生产环保材料的工厂,环保材料生产设备年产量20万吨以上;7、本项目地块需退让土地作为规划用路,具体退让土地面积以规划部门审批为准。
三、本次项目采用现场举牌竞价方式竞投,合作固定收益底价:6万元/亩/年,每次举牌增幅不少于2000元/亩/年,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
四、报名及咨询
竞投人可于2023年3月27日至2023年4月26日上午10:00至 12:00(节假日除外),携带相关资料到新塘镇综合保障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组)(镇政府西楼一楼)进行报名或咨询。
五、报名资料
竞投人报名时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1)身份证明材料(自然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的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委托书等);
(2)交易保证金凭证;
六、实地查看
本次交易集中看现场时间:2023年3月27日至2023年4月26日上午9:00至 11:30,下午2:30至4:30(节假日除外),集中地点:新塘镇巷口村委会,有意投标者请提前预约,按时到达。有意竞投者请亲自实地看现场,未看现场的投标者视为对本标的实物现状的确认。投标者一旦中标,即视为对标的物已完全了解,并接受标的物的现状和一切已知及未知的瑕疵。
七、经确认竞投资格的竞投人请于2023年4月27日上午10:30前,携带相关资料到交易现场参与招投标会,逾期恕不接受,携带资料明细如下:
(1)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2)竞投资格确认书。
八、注意事项
1、合作方应依法依规取得合法手续,依法经营,不得改变资产使用性质,违者自负;
2、如遇政府征收或实施旧改造时,有关补偿事宜以合同约定为准;
3、引入项目必须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做好配套治理设施,中标者需办理好相关环保手续后方可投产经营;
4、如需建设必须向相关部门申报审批,按政策依法依规完善手续,所申办的事项以主管审批部门审批为准;
5、竞投人资格经受理确认后,即视为对标的物现状及招标公告等文件无异议且全部接受,并承诺合法使用标的物,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中心接受标的物权属人的委托,以本中心的名义发布竞投公告。有关交易的标的物信息均由标的物权属人以书面形式提供,由标的物权属人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竞投意向人在报名参加竞投前应对交易的标的物进行适当的调查,对交易标的物的权属情况、合法性、是否存在未决的纠纷等(不限于上述情形)自行调查了解,独立做出交易判断。交易双方产生任何纠纷,本中心概不负责。
九、本次投标活动细则的一切解释权归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所有。
十、联系方式
资产所属单位:增城区新塘镇巷口村股份经济联合社
联系人:吴生 联系电话:13922384048、13725426686
交易机构名称:新塘镇综合保障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组)
联系地址:新塘镇政府西楼一楼 联系电话:82702510
新塘镇综合保障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组)
2023年3月27日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大会通过凝聚各方力量,深入研究非遗品牌建设,探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大会还通过“非遗之夜”展演、创意非遗互动等丰富多彩的专业和公众活动,让非遗品牌以大家可欣赏、可品尝、可穿戴、可体验的方式活力呈现,促进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广为应用、触手可及。
图为活动现场图
传统工艺 匠心巧思
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翰墨园的传统工艺品牌展展区现场,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着记者的目光: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漆器髹饰……传统工艺门类繁多,展品各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
图为活动现场图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非常具有岭南特色的荔枝图样和整套刻版,希望大家可以对荣宝斋木版水印有更多的了解。”展区里,“荣宝斋”品牌为观众展示的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制作过程,观众可以参与体验制作。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传统技艺不同于现代印刷技术中用各种色彩的“油墨”印刷,而是经过“勾描”“刻版”“印刷”再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通过三个步骤共同印制而成,“希望能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瑰宝的无穷魅力”。
“‘生于泥、长于土之泥染服饰系列’是此次参展产品的名称。此次参展作品主要以贵州的油红土壤染织的棉麻服饰系列为主,用贵州泥染结合贵州的国家级非遗技能马尾绣作为主要制作技艺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以服饰为表达载体,表达对土地的热爱。”梅子留香品牌展区前,陈梅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她带来的参展作品,在陈梅眼里,土法染制的衣服有大地的色彩,给人以家和归宿的感觉。尤为特别的是,陈梅还把几瓶采集自贵州的泥土标本带到广州,泥土之美、泥土之魅,让观众惊叹不已。
来自江苏徐州的“汉玉天工”玉雕品牌创始人谢玉带到本次非遗品牌大会的则是多件玉雕作品。其作品《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采用安徽灵璧石中的白灵璧石雕刻而成,人物头发和衣领采用玉石的本色,俏色巧雕而成。作品栩栩如生,吸引大批观众近距离观赏。
据悉,本届大会各类参展品牌近150个。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妙的匠心巧思。
2023非遗品牌大会传统工艺品牌展遴选并展出35个传统工艺品牌。这些品牌包括茅台、西泠印社、荣宝斋、金文云锦、潮汕印记等,既有传承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也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立的新兴品牌。
除传统工艺品牌展外,研培计划成果展对研培计划孵化出的36个传统工艺创新品牌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非遗工坊品牌展重点展示30家非遗工坊品牌及相关成果;
“海丝·湾区·广作华章”展重点展示以广作(广府地区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艺品牌。
广州非遗传承人惊艳亮相
来自广州的多位传承人也带着自己的品牌参与本次非遗品牌大会。其中,曾昭鸿榄雕品牌主要产品除了榄雕之外,还有许多构图灵活、形式多样的新型榄雕工艺品。核雕(广州榄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昭鸿告诉记者,以后还会不断开展榄雕文化传播、榄雕教学等活动,为中国传统榄雕注入新活力。
周承杰是逸彩品牌创办人翟惠玲的徒弟,也是广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品牌建设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一环,“除了做传统的花瓶、彩盘,我们也做一些文创,用不同的载体,比如冰箱贴、手机壳、潮服等,结合传统的图案、元素。我们早期对品牌的建设比较疏忽,现在我们除了守护好传统的技艺,也要把这一门技艺用文化品牌的方式去推广,只有把我们的品牌擦亮,才能让更多人看见和欣赏”。
图为活动现场图
非遗互动 跃跃欲试
“听老师现场讲解,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高举右手,开始体验AR体感换装。”在传统工艺品牌展区,预约进馆体验参观的市民玩得不亦乐乎。凡拓数创的超写实数智人、黎家狮的击鼓互动等都让市民跃跃欲试,感受非遗数字化互动的魅力。
2023非遗品牌大会设有展现传统非遗项目与当代舞台艺术融合发展成果的“非遗之夜”展演、美食与文创集市、汉唐服饰游园等创意非遗体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让市民深切感受到——非遗之美,美在形态多样,美在巧妙适用,美在贴近生活,美在创意无限。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小童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与西泠印社几位老师的现场拓印互动,“拓印是有很多讲究的,听老师们现场讲解,这就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身穿古装穿梭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这一处岭南风情园林中,阿怡透露自己对戏剧服饰品牌展印象深刻,“中国传统戏剧迷人而优雅,现场听粤剧、昆曲的选段,还可以近距离观赏戏剧服饰的细节,视觉听觉都是极好的体验”。
“非遗之夜”展演活动中,岭南古琴与箫和陈氏太极拳合作表演的《碧涧流泉》,琴音、箫声、拳法融合展现,现场观众沉浸其中。表演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人类非遗项目太极拳第十二代嫡传人、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会长陈娟表示,太极拳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约400年历史,2020年这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运动,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太极拳受到大家的喜爱?老百姓在生活里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这项运动,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非遗新造 融入生活
展示“实用又美好”的艺术魅力
瑶族刺绣、广绣、潮绣、小榄刺绣、珠绣……日前,“时尚岭南·非遗新造”2023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展示交流活动暨优秀案例作品发布会在广州举办。其间,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作品发布,充分展现了非遗传统技艺与创意时尚的巧妙融合,带领观众共同见证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采访中,多位非遗传承人提到,非遗或可通过“实用又美好”的方式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融入时代气息、走进日常生活,非遗的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艺才能代代相传。
“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梅子留香品牌持有人陈梅认为,非遗技艺来自祖辈的生活,“我们从事这个工作,首先是挖掘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如何更好优化处理、融入生活”。
陈梅把泥土染运用于服饰、丝巾、屏风、家具饰品等生活场景中,吸引了几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的关注。蔡同学、庄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曾到贵州、江西等地采风,了解非遗在当地的传承发展应用,“在贵州,我们了解到,非遗元素运用于文创、服饰,能给本地人带来经济效益。但他们可能需要让更多的人发现和了解,我们也通过我们所学习的传播理论和掌握的一些新媒体方式,去帮助他们扩大影响”。
图为活动现场图
在年轻学子们看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浓,社交网络正好为二者搭建了桥梁,“非遗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东西,如果对当地文化不够了解,就很难产生共鸣、很难对那些产品产生认同。所以我们会和传承人老师一起,让大家通过社交网络先了解蕴含非遗元素的精致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大咖论道
跨界思维 品牌拓展
“非遗是最有温度的一种文化资源。”在“2023非遗品牌大会”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表示,当前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呈现不少创新路径,“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重组生产流程,构建更好的生产关系,进而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传承人和业界人士结合非遗守正创新、品牌培育发展、市场传播推广、青年职业教育等多个话题,就非遗的品牌建设、价值表达、市场培育、创新实践等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跨界思维助力非遗品牌发展。
形成强有力的“非遗消费品牌”
“品牌是非遗价值的终极表达,因为树立起品牌意味着非遗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文化上的认同,品质上的认同,这是每个非遗品牌应该去努力做的目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表示,非遗品牌构建包括“文化品牌”和“消费品牌”两个维度,“非遗的品牌构建中有非常多经典的案例,比如德云社、同仁堂,他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融入了当下的社会”。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非遗消费品牌”,要考虑传统符号的挖掘、历史价值的解读还有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活起来、潮起来”是发展的方向
谈到非遗对美好生活的浸润,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教授认为,传统工艺项目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本来传统工艺项目是来自劳动人民的生活,来自大众的生活,必须回到大众的生活之中,只有回到大众的吃穿住用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看得见、用得着的消费品,才有可能传承下去。我们要更接地气、更有灵气、更有生活的烟火气,才能使我们的传统工艺真正地活起来”。黄教授表示:“‘活起来’‘潮起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工艺还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要用现代的新媒体平台来了解青年所关心的潮流的问题,使青年对我们的传统工艺更感兴趣,才有可能真正达到非遗‘潮起来’的效果。”
“传统”就足够让人产生喜爱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面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则从青年非遗传承人的角度谈到非遗传播的感触,“我在本科毕业之后一直做自媒体和新媒体上的非遗传播,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受众对于传统的态度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最近几年,原汁原味的传统越来越受到00后、10后、15后的关注——在他们看来,‘传统’就足够能让人产生喜爱。”在他看来,“非遗传承人是动力十足的,也是‘压力山大’的”,“我们需要保持学习,尤其青年传承人,需要适应市场环境的产品形态,更多元化的非遗形态”。
广州韵味
培育“非遗+” 业态创新
与会嘉宾认为,活态的非遗与活力的城市交相辉映,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韵味和品格。
近年来,广州市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水平,努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步走出具有保护有力、传承有序、管理有规、融合有度特点的广州非遗保护之路。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发展态势良好,总结出活化利用、“非遗+”、非遗“五在”等富有特色的新经验。
早在2016年广州推出的首部地市非遗蓝皮书《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提出“重视活化利用”的经验,这一提法在当时已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广州市全面启动广州非遗活化利用工程,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开展广绣传统图案转化应用、广式家具余料创新利用、车陂龙舟“八个一”(“一馆”“一节”“一剧”“一曲”“一视频”“一项目”“一电影”“一动漫”)活化等,取得显著成果。
图为活动现场图
特别是非遗文创商品的开发,如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创立了南国醒狮系列文创,开发挂饰、玩具、丝巾、杯碟等200多款醒狮文创产品;广彩传承人谭广辉开发出具有现代审美的茶壶茶杯系列,翟惠玲、周承杰开发出广彩家具、广彩婚庆系列用具等;广州榄雕传承人曾宪鹏开发出榄雕U盘、耳坠、项链、书签、香皂、香薰等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们开发出微缩趟栊门、榫卯玩具、木雕茶托等文创产品;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志峰和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共同开发灰塑珐琅挂画,新生代传承人杨承燊开发出珐琅系列首饰等。
当前,广州正在快速推动“非遗+各行业”融合发展,如非遗+时装、教育、旅游、休闲、演艺、电影、交通、科技、游戏、新媒体等,更加充分地发挥起非遗服务日常生活的作用。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确定广州市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旅游区等24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其中,广州市共有8家文旅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旅游区榜上有名。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旅游区位于白云区展览路1号,毗邻白云山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展示、城市文化展示平台,兼具科普宣教、政民互动、学术交流、规划公示、法治宣传等功能。该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领衔设计,理念源于岭南骑楼,阳光通透、低碳节能,内部空间丰富多元,与室外景观自然融为一体,突显岭南建筑特性。
该旅游区是展示广州城市历史、岭南文化和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包含有多个国内之最:生长的天际线——国内最大的透光混凝土墙,六脉渠图——国内首次将六脉渠按真实形状和比例还原于广州古地图的作品,珠江江城风情图——我国境内目前所见唯一一块描绘广州珠江北岸风情的封檐板等。同时,该旅游区积极运用智慧景区、AR等多项技术,促进了文商旅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游客互动参与体验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