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150元!买卖驾驶证分数,7人被行政拘留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佛山素有“状元之乡”的美誉,佛山自古崇文重教,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佛山曾出现过五位文状元和两位武状元。这些佛山状元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德武功,他们的事迹和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鬼才状元”伦文叙就是其中一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状元。近年来佛山市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发掘伦文叙及状元文化的文化遗产,发展文旅体综合产业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伦文叙画像
贫寒家境里走出的“鬼才状元”
据统计,自隋、唐开科举取士以来,直至清末废除科举,1300多年间中国历朝历代共产生了652位文状元。其中,广东省共出现过9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其中分别有5位文状元、2位武状元来自佛山,伦文叙就是其中一位。
伦文叙字伯畴,号迂冈。明朝南海县黎涌(今广东省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石湾镇街道黎涌村)人。据佛山市孔子学说研究会理事陈宜喜所著的《状元村文化》记载,伦文叙出身寒门,父亲伦显之务过农,做过佣工,后以撑渡船为生,一家大小仅堪温饱。由于收入甚微,伦显之无力送子入私塾读书。伦文叙小时候只能种菜卖菜补贴家用,但是他天性好学,常到村内一间私塾门外偷听。塾师因此备受感动,免费收他为学生。因聪慧好学,伦文叙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被称为神童。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伦文叙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因为伦文叙为人潇洒机敏,聪明伶俐,善于应对,他又被称为“鬼才状元”。
出身贫寒的伦文叙非常重视家教门风,其长子伦以谅,明正德丙子乡试第一(解元),庚辰成化进士;次子伦以训,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十二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三子伦以诜,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选郎中。一家父子兄弟并以魁元策名,天下称之为“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这也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一段美谈。
黎涌村里的伦文叙雕像
奇闻轶事流传至今
伦文叙从贫寒起家金榜题名的事迹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围绕着这位状元衍生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形成了独特的状元文化。
据传说,现在广东的特色美食状元及第粥就来自于伦文叙。传说伦文叙幼时贫穷,不得不以种菜卖菜维持生计,有时甚至吃不起饭。伦文叙邻居粥店的老板怜其年幼,就把用剩的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白粥,然后再放些姜葱等免费请他吃,伦文叙因此对老板十分感激。在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之后,伦文叙回到老家的粥铺,感谢老板对自己幼时的帮助,并请老板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种粥。这种粥一直没有名字,老板请伦文叙命名,伦文叙就取名为“状元及第粥”,并亲笔为粥铺写下牌匾。从此,“状元及第粥”在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地区流传开了。
在今天的佛山市南海区,坐落着一座以伦文叙为中心人物贯穿主线的状元公园。公园设有金榜题名景墙、科举知识栏,介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兴衰,内容、形式及影响,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上山的路沿途有以伦文叙从举人、贡士、进士到状元的主题雕塑群,让游客感受伦文叙寒窗苦读,赴京赶考,高中及第的历史场景。山顶状元亭,可以鉴赏“独占鳌头”奇石,触摸“金笔”即席“挥墨”,瞻仰“伦文叙雕像”。山脚下北广场还有以伦文叙自幼生平故事为题的艺术浮雕,似乎有着“神童”“急才”“鬼才”美誉的主人公活灵活现地尽在眼前。
除此以外,长期以来,以伦文叙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甚多。佛山本地流传着许多有关伦文叙的故事,还有不少关于伦文叙的影视剧作品、小说以及粤剧等。
民间流传伦文叙走过的“状元桥”
状元文化亟待发扬
据了解,近年来,黎涌村在保护好本村传统历史古迹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型旧村改造,大力挖掘、传承以伦文叙为代表的状元文化底蕴。2018—2019年黎冲村投入约四千多万元,对全村的三个市级文物和十多个传统建筑进行修缮,致力于擦亮“崇文尚学、状元黎冲”品牌,全力打造禅城区崇文尚学的乡村典型。
走进今天的黎涌小学,学校的围墙上就画着各种关于伦文叙漫画故事,从他的寒窗苦读到教子有方,以及各种关于伦文叙的奇闻异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黎冲小学教学24年的陈宜喜说,伦文叙寒窗苦读的故事值得现在的小同学们学习,也需要进一步去发掘以伦文叙为代表的状元文化。近年来,陈宜喜经常应邀参加各个学校的开笔礼,向小同学们介绍佛山传统文化。
和陈宜喜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文化状元村总策划何应新。去年以来,何应新开始和黎涌村合作开发状元村文化产业。“我们希望能延伸 状元文化的内涵,从小孩子抓起,培养他们崇文尚道的学风。”何应新介绍,他们将以状元文化为切入点,结合佛山功夫之城的特色,以状元文化为主题,打造一个文化研学体验馆,培养小朋友爱学习、爱读书,同时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何应新表示,他们还将结合岭南特色美食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功夫茶、功夫肠粉等等, 同时筹拍以伦文叙为主题的影视剧,继续发扬以伦文叙为代表的状元文化。
“感谢你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孩子很喜欢!”在访谈时,有位家长满意地说到。为响应国家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通过生动鲜活、亲切质朴的方式让爱国主义 精神扎根学生心中,引导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以及报国行,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与佛山市狮山镇北园“职工·家”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第二期“候鸟云学堂”线上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面向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北园社区外来职工子女(以下简称“小候鸟”)。此前开展的第一期“候鸟云学堂”以“‘青’情助学,线上助学在行动”为主题,持续了一学期,不少家长为项目点赞。8月1日,第二期“候鸟云学堂”顺利开课,并开始了长达两个星期的云支教活动。
在这两个星期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将暑期社会实践的“三下乡”线下活动搬到了云端,为“小候鸟”带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云课堂”。活动前期,职教院赴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北园社区云支教服务队队员一边参与自己的线上课程,一边积极为第二期“候鸟云学堂”项目做准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循序渐进。
5月28日晚,云支教服务队在“华师职教院”微信公众号上面向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发出了“候鸟云学堂”项目的队员招募信息,一经发出,就有许多同学积极响应,向云支教服务队咨询,而在7月17日晚,云支教服务队便在“华师职教院”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了第二期“候鸟云学堂”项目的学生招募推送,隔日,狮山镇北园“职工·家”服务中心也发布了第二期“候鸟云学堂”项目的学生招募推送,社区的家长与学生纷纷响应。
本次“候鸟云学堂”共有25名大学生志愿者与69名“小候鸟”参与,共分为6个班,实行线上小班趣味教学。“候鸟云学堂”主要以趣味性、创新性的形式开设学科式教学,同时进行相应的宣传和调研工作。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地理课、语文课、历史课、美术课,对象主要是一到六年级的外来职工子女。在教学过程中,支教组的工作是开展教学,而后勤督察组则负责课堂上活跃气氛、协助管理课堂纪律、考核评价的工作。
“候鸟云学堂”项目中,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除了每次都陪着学生上课外,班主任们还负责每天提醒学生准时上课、课后跟进学生学习情况等。“小朋友们都很懂礼貌且善良开朗,而且十分渴求知识。他们上课时积极答题、踊跃提问,课后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和作业,学习氛围良好。每次听到学生们用稚嫩的嗓音说着“老师好”和“老师再见”,我都忍不住笑得很灿烂,因为他们太可爱太纯真了!”队员丘冬闲如是说。
“经过两个星期的相处,小朋友们有了些许变化。”队员曾嘉玉表示,活泼的孩子会控制自己言行,在开麦回答完问题后会主动关闭麦克风,以免吵到其他小朋友上课;安静的孩子会尝试开麦跟着大家一起发言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课后,他们还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小朋友还主动要求家长,赶紧到群里分享。这让她感受到了同龄人之间的同化影响以及“小候鸟”的可爱。
“因为我会陪着孩子一起上课,所以每天与孩子相处都会多了一些话题。”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参与“云课堂”之后,有不懂的问题时会常来询问,对学习更加主动了。“如在地理课后,为了弄懂各个地区的位置,她会把以前积灰已久的地球仪拿出来研究。我看到之后觉得很开心!”此外,家长还表示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仍愿意让孩子愿意参加,认为课程不仅有趣,提高了小朋友的学习星期,还丰富了小朋友的暑期生活,有效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在这十几天里,“小候鸟”们积极参与丰富有趣的课程,收获到了满满的快乐和知识,家长与志愿者们也共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从抽枝发芽到枝繁叶茂,从展翅起飞到自由翱翔,这中间的过程,是“候鸟云学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期“候鸟云学堂”课程也让“小候鸟”们受益良多,一方面增强了小朋友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厚植了家国情怀,培养了小朋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促进“小候鸟”对佛山传统文化的了解,宣传和推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为“小候鸟”们带来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经历,暑期社会实践,华师学子一直在路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