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剪纸亮相“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学员结业成果展”
8月25日20:00,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广电传媒集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学员结业成果展”开展仪式在广州非遗潮玩艺术新地标——潮墟C·PARTY启动。此次展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线上主要通过虚拟展厅和多平台网页展示学员作品(200多件)、系列回访报告与视频;线下启动仪式及部分优秀学员作品在“潮墟”同时举行,作品展示展至9月4日。
启动仪式现场
当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陈卫芬处长,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总经理陈晓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毛凌文、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玉琴以及广州、佛山、韶关、阳江、清远、乳源等地市文化主管部门领导和部分学员代表出席《千里江山·万马奔腾》大型刺绣作品封针仪式暨非遗成果展启动仪式。
谢昌晶在致辞中指出,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了以艺术与人文学院专业教师为主的研培工作组,选取学校有相当学术积累、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广彩瓷烧制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等开展传承人群的培训。在确保传承人群保持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尝试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努力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提升传承人群适应现代市场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佛山剪纸学员代表、市级非遗传承人邓春红受邀出席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接受采访
展览前言
线下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李红教授(中)与与佛山彩灯市级传承人李文涛(左)、佛山剪纸市级传承人邓春红(右)合影
非遗研培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对于传承人群来说,意义尤其重大。2017至2019年,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广州美术学院先后组织举办了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佛山剪纸、汕头剪纸、瑶族刺绣(韶关)和瑶族刺绣(清远)五期研培班,总计培训学员215人。2018年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20余位佛山剪纸传承人参与了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此次共有41件佛山剪纸作品参加线下展出。
展览海报,扫描图中二维码可进入线上展览
本次非遗成果展展示作品是非遗传承学员在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历史发展和内在脉络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更符合非遗项目发展实际,尤其是当代人喜欢的非遗衍生品或文创产品、跨界产品。体现了非遗传承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呈现了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尝试和实践,展示了非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佛山,一座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诞生了独有佛山气质的传统文化,并延续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佛山人。
佛山木版年画题材广泛、色彩浓烈、寓意吉祥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是佛山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在岁月变迁中讲述着佛山故事。
谈及佛山木版年画,佛山街坊想到的大多数是门神。此外,它还有哪些类别和题材?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这场讲座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8月22日,佛山市博物馆“博物论坛”在越秀·悦汇天地中画艺术馆开展了“守望祥和家园——佛山木版年画赏析”主题讲座,邀请了佛山木版年画研究专家程宜为大家详细介绍佛山木版年画的概况以及其呈现的岭南传统民俗生活,带领大家感受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木版年画 领略佛山民俗魅力
讲座伊始,程宜老师深情地向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与佛山木版年画的缘分,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讲述了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
“早期的木版年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作为宗教供养之用的佛像、菩萨像或天王像以及其他宗教宣传画广泛流行于民间。”讲座上,程宜老师围绕“岭南节令民俗——人与自然的关系”“岭南信仰民俗——人与神的关系”“岭南人生礼仪——人与人的关系”三大主题,详细讲述了佛山木版年画中呈现的岭南传统民俗生活。
“佛山木版年画是研究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也是岭南地区艺术创作的丰富资源。了解佛山木版年画的样式、用途及民俗内涵,有利于岭南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程宜老师现场指出了佛山木版年画的启发意义与重要性。
互动踊跃 气氛热烈
现场还设置了有奖互动环节,气氛热烈。
问:贴在大门上最常用的木版年画的形象是?
答:门神!
问:钟馗张贴在什么地方呢?
答:我知道,贴在大厅的左右。
中画艺术馆馆长李东主动提问:“以前的木版年画常用于消灾辟邪、民俗活动,怎么可以使得木版年画迎合年轻人潮流口味?”。程宜老师认为,佛山木版年画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岭南民众的生活与精神向往,比如神话故事画、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适合开发设计为系列文创产品,打开年轻人市场。
现场气氛热烈,多个行业设计师也纷纷前往参与讲座。其中,从事商场展示陈列、装潢艺术设计的80后晏先生从朋友圈得知此次讲座后特地前往参加。他表示,艺术是相通的,木版年画对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他看来,可将木版年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自己从事行业设计当中,比如商场的橱窗可运用木版年画的分割平面构成的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诉说商品品牌文化底蕴。
关注度高 展览成热门打卡地
佛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大量体现佛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木版年画就是其中的代表。“守望祥和家园——佛山木版年画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佛山木版年画的装饰题材、制作工序等内容,呈现了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从7月28日起在中画艺术馆展出,日均人流量超百人,受到了市民的关注,其中不乏周边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学生。
“文化大餐”触手可及 市博物馆获好评
佛山市博物馆近10年来坚持将木版年画、非遗等内容的图片展送到基层,在佛山五区学校、厂企、乡村、社区巡展,为一百多万佛山群众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
从选豆到发酵再到晒制,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心完成,
才能酿造出好的酱油。
而在最重要的发酵环节
控制豆的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
如果发酵成功了,
对品质来说就成功了7成!
西樵大饼制作技艺
2016年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揉一掰、拍下案板、放入烤炉制作西樵大饼和面方式以搓、叠为主,酵头最重要!饼面呈沙梨色,入口酥软,才是好的西樵大饼。西樵大饼制作技艺由初学到上案台,必须经过三年的实习和实操。
南海竹编
西樵镇的百西大地村,迄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雨帽村。慢工才能出细活,破竹、刮青、加工、上油.....看似普通的雨帽,要经过九道工序才能成品。雨帽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传统手工艺竹编要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缫丝技艺
西樵至今还保留着拥有千年历史的“桑基鱼塘”。过去,西樵曾创造“一艇生丝去,一艇白银回”的辉煌。缫丝分为前缫和后搔,前缫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抽丝剥茧,将丝条从蚕茧变成丝,后缫实际是复摇。剥茧、选茧、煮茧、抽丝剥茧,从蚕茧到一条条雪白的丝,过程十分不容易,而这种技艺也逐渐被机器取代。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
香云纱在“染整”前,需要由一根根蚕丝织造成坯纱。香云纱的织造技艺起源于南海西樵。香云纱的绞综织造技艺代表了当时广东最高的织造技艺水平。解丝、拨经、浆经、游经、打纬、织造这6个工序,最核心的技术是绞综,而这一技术成就了广东香云纱的独特之处,通风透气又舒适~
近年,西樵镇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方向,结合传统民俗活动开展创新方式传播“非遗”魅力,多领域尝试非遗与产业相融发展。让我们点亮西樵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传统文化的命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