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700多年古村旧貌换新颜
“恭喜下朗村,家乡大改变。美化了村道,商铺面装修一遍。筑起庭园,家居设施俱全。舞台已新建,公园与乐园、广场都改建……”这是由村民陆国恒调寄经典粤曲创作的《下朗新貌》,以平白直叙的歌词,描绘了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的蝶变。
开村700多年,下朗以“粤剧之乡”闻名。如今,古老的乡村已经旧貌换新颜。脏乱差的鱼塘变身为悠闲公园,村民从平房搬到现代化公寓,各种娱乐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下朗村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项目,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提升硬软件设施配套,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环境美了,生活更幸福了。
找准路子发展经济 村民变富了
小康生活离不开经济发展,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得因地制宜、用足优势发展经济。
“上个世纪90年代下朗还很穷,1999年村委会成立,村组两级一年的收入不足2000万元,到去年已经升至1.6亿元,20年间翻了几倍。”说起往事,下朗村老村干部招志勇感慨万千。今年75岁的他,见证了下朗村的发展。
地处中国针织名镇张槎街道,发展针织产业是下朗村致富的最好途径。2002年,朗宝工业园建成,成为当时周边第一座现代化的高层厂房,是下朗重要经济来源,张槎大批针织企业从这里发展壮大。
昨日,小朋友在张槎街道下朗文化广场上快乐玩耍。
经过30多年发展,下朗的针织企业众多,涉及纱线、面料等生产环节。然而,和张槎街道针织行业一样,下朗村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针织产业链亟需向两端延伸,低矮厂房存在环保消防等发展瓶颈和安全隐患。
近年来,下朗村投资约1.5亿元,对片区低矮厂房进行改造,并乘着张槎街道打造“织梦小镇”的规划东风,着力打造以针织行业为重点的优质园区,促进产业上楼升级。
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就是代表。2019年,下朗村携手国内唯一的以纺织装备为核心主业的央企——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贸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增值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国际化纺织交易平台,深度整合梳理针织行业产业链。
“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拆除原有低旧矮厂房,建成7万㎡的现代化项目,项目预计9月底封顶,投入使用后每年将为下朗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1500万元。”下朗村党委委员江振锵说,找准路子经济发展了,村民是直接的受益者,“钱袋子”鼓起来后,推进环境、民生项目顺利了不少。
大手笔投入改善设施 村容更美了
在村民的眼中,下朗村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村容村貌。
从禅西大道进入下朗村,铺上沥青的村道,两边的墙壁上可以看到不少粤剧、党建、文明创建等元素。临街商铺统一风格,外立面整洁而有序,昔日乱拉乱搭的电线早已消失不见。
“以前是泥路,坑洼不已,下水道也是明渠,走在街上会闻到臭味。”招志勇说,与村委会对面而立的下朗文化广场,前身是下朗市场,经过改造后,市场搬迁并升级成现代化的农贸市场。
2014年,张槎街道启动“一村一公园”项目,鼓励各村投建休闲公园。下朗村投入300多万元,对下朗中心公园、明星公园、联合公园三个片区主题公园进行环境提升改造。“三个公园以前都是臭气熏天的鱼塘,也是卫生黑点,通过改建,大大提升了下朗的卫生环境,现在成了大家喜爱的休闲地。”江振锵说。
从2015年到2018年,下朗村被列入张槎街道首批村级主题街区、区一事一议财政奖励事项、市百村城中村延伸行动改造升级项目、市首批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试点,每年一个有政策补助的重大工程,推动下朗对街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场所等进行全面的改造提升。
下朗村民公寓兴塱苑内,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通过一系列大环境提升建设,下朗大幅度改善了村内商住环境,并为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社区服务。如今,下朗村拥有省级文明村、卫生村、市级生态示范村等十几个荣誉称号。
住进公寓唱起粤曲 幸福感高了
70岁的村民陆国恒,自打搬进下朗村民公寓——兴塱苑,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看看我们这儿的楼房,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多漂亮,住着也舒服。”他指着小区的楼房告诉记者,很久之前,他在村里住的是平房,后来住进自建房,现在“干脆住进花园里”了。
兴塱苑总建筑面积约18.3万平方米,共有26栋839套住房,面积120到176平方米不等,能满足下朗村3000多名户籍股东的需求。公寓内配套五个不同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妇儿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托幼中心,另配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便民服务。
村民公寓建设全程通过民主决策,筹建方案、认购方案、认购协议、筹委会成员、公寓质量监工等都通过下朗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业主大会民主议事程序表决通过或产生,因此,建设过程十分顺利、和谐。在规划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电动车充电桩、文化景观小品的设置。
下朗村民享受的福利多不胜数。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月可享受200元的“水果金”;优秀学子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最高享受1万元奖学金;村里的二次医疗报销额度,三年前已提升到了100%……
一项接着一项的民生福利,让村民沐浴在幸福中。
当生活富裕了,精神也要奔小康。作为粤剧名家“南海十三郎”江誉鏐的故乡,下朗村被称为“粤剧之乡”,粤剧文化传承是下朗精神文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下朗提供文化广场、卡拉OK室等文化场所,方便村民与外来人员吟唱娱乐,并在中心公园里设置了粤剧名人和粤剧文化雕刻,让粤剧元素入景入墙。另一方面,下朗积极鼓励村民和外来人员成立健康的社团,每年举办文艺晚会搭建展示平台。
江振锵说,下朗还成立了粤剧文化旅游办公室、《南国红豆》工作室,下朗小学也开设粤剧班,积极对外宣传并弘扬粤剧文化。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热爱粤剧的陆国恒写了不少粤曲。《下塱新貌》被评为佛山市最美“村歌”,已经连续多年登上下朗的文艺晚会。“找曲子,写歌词,录音,找粤剧发烧友唱,过程也不短,时间花费最长的一首用了40天。”陆国恒说,创作难,但他依然乐意写歌,担起粤剧之乡村民的担当。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友所乐,这就是下朗小康生活的注解。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靓,古村韵味十足。村头村尾还经常见到前来游览、拍照的游客。”李瑞霞今年66岁,是大塘镇六一村委会梅花村村民,说起近年来梅花村的变化时,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近年来,梅花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子被4个休闲公园环绕,风景如画。昔日的空心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梅花村如今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被更多人所熟知。
四座公园包围一个村
梅花村位于大塘五安围边上,依山傍水,距离大塘镇中心约5公里路程。漫步梅花村,入目即是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梅花村村口,3棵百年榕树根深叶茂,绿影婆娑,与不远处的乡村风情手绘墙相映成趣。石板路弯曲而错落,数间青砖灰瓦的镬耳屋静静伫立着。村后的花草树木整齐漂亮,浓密的树冠投下一片清凉林荫。
六一村村委会副主任胡杞立是土生土长的梅花村人,见证了村子的美丽蜕变。“过去,有的村民文明意识不强,乱扔垃圾、乱搭乱建是常有的事。村里空地也没有好好利用,杂草丛生,村民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在胡杞立看来,梅花村过去算是野蛮生长,不少年轻村民陆续到城市里定居,留守村中的多是老人和小孩。
随着新农村建设、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扎实推进,梅花村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梅花村新建的健康步道。/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摄
如今,梅花村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建设和路灯安装工程,古屋周边的村道还铺上了花岗岩石板。村口位置,一片空地建成了篮球场、村史馆和书屋,还添了不少可供村民活动筋骨的休闲设施,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梅花村作为三水北部生态屏障片区重点打造的核心村落,村民享受到了更多发展红利。
依托原有基础,梅花村陆续建起4座休闲公园:村前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村后有后山公园,村南有仁面子公园(也叫“草坪公园”),村北的荷花公园预计年内投用。
“以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生长的小树林,还有几间破旧的砖屋,光线昏暗,常有蛇虫鼠蚁出没,很少人愿意靠近。”今年暑假,李瑞霞带着7岁大的孙子回到梅花村避暑。最让她惊讶的是村后一带的亮丽变身。现在,村后的后山公园成了她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胡杞立说,如今村子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以往对村内环境“不讲究”,如今成了“不将就”,不时还有村民向村委提出中肯意见,共同搞好村中环境。
百年古村吃上“旅游饭”
梅花村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梅花村又称“梅村”,自明朝开村以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梅花村过去村后缓坡上遍种梅花,因此乡民把村子叫做“梅花村”。也有村中耆老说,从前村里有五个池塘,呈梅花状分布,村子因此得名。
至今,梅花村保存着1座始建于明代的古祠堂、10座传统广府民居,其中2座民居有着寻常难以见到的梅花烙印窗。2014年,梅花村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和宜居村庄。
梅花村内的两座广府民居保存着极具特色的梅花烙印窗。/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摄
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昔日的空心村重新热闹起来。胡杞立说,近两年,村中环境变好了,不少人有返乡盖房自住的计划。平常周末或寒暑假,也有不少定居在城里的本村人,带着孩子或老人回到梅花村,领略乡村美景,享受美好时光。
梅花村还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打卡、拍照。村里时常能看见一群参加采风活动摄影爱好者,或是安静写生的文艺青年。
以往,过了六一桥,要沿着五安围一路行进才能到达梅花村。今年上半年,梅花村多了一条进村道路——从隔壁洲尾村的兆利丰鲜摘果园直通梅花村。这个新变化,让梅花村村民看到了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胡杞立说,梅花村紧挨着洲尾村的兆利丰鲜摘果园、大坑村的绿水湖山庄,六一村计划整合村里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把梅花村发展成为集古村文化旅游、养殖与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村,助力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村中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住起来越来越舒服了!”今年七旬的胡祖良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梅花村村民小组长,梅花村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当年村民还要解决温饱问题,如今不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过上了小康生活。”胡祖良说,期待今后梅花村有更大变化。
近期,为庆祝深圳四十周年,龙岗举行了以"奋进40载"为主题的大型无人机灯光表演。
在航拍镜头前,"我爱深圳"的字样出现在天空中。
在表演者高超的技术下,拓荒牛、大鹏展翅、深圳机场T3航站楼、市民中心、大运中心等图案先后闪耀。
最后汇聚成"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字样。
从1980到2020,从改革开放到对标香港,那个曾经被称为宝安县的小渔村,在风雨磨砺中成长为了如今的深圳,腾飞的深圳!
四十年前,一位女歌手用一首《深圳情》向大家描述了她眼中的深圳。
无论你是新来的客
无论你是久住的人
深圳,深圳
深深 深深地印在我的心
四十年后,我们眼中的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的深圳我们放肆的飞扬
明天的深圳我们努力的模样
科技园的夜灯 为我指引方向
前海湾的岸边 层层拍打着海浪
仙湖枝叶 缓缓随风飘荡
大湾区的春夏秋冬 四季暖阳
时间流逝,经典永存。
时值2020年,为迎接深圳四十周年庆典,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怀揣着对深圳的热爱,对前辈的致敬,大声唱出了他们眼中的深圳,《深圳情2020》。
这是献礼,是纪念,更是歌颂,是赞扬。
跨越40年的时空壁垒,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深圳,一个越来越好的深圳。
注:《深圳情2020》为献礼深圳四十周年公益歌曲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