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全城亮屏为经济特区40周年庆生
40年来披荆斩棘,40年来乘风破浪,40年来先行先试!昨日,深圳、珠海、汕头等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时刻。晚上约7时,佛山多处城市地标建筑亮起“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等标语,跨城深情祝福经济特区40岁生日。
亮灯地标建筑遍及佛山五区,包括祖庙商圈、中海环宇城、顺峰山公园、高明世纪广场、三水冠军城等400余处地标建筑的户外LED大屏幕,以及区各相关单位LED屏幕。
夜幕降临,佛山印象城前流光溢彩,不少在此休闲消费的市民发现,正门大屏幕上出现了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宣传画,鲜艳的红色背景上,醒目的“40”字样与“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等标语夺人眼球。
“这些宣传画和标语大气磅礴,我国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勇气和大气魄扑面而来。”市民潘志英忍不住拿出手机来合照留念。他曾经在深圳从事建筑工作40多年,见证了平均不到5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深圳是一座拼搏的城市,那里的快节奏影响着我一生,激励我拼搏奋斗,祝福经济特区的发展越来越好!”
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从南海边陲到走向世界,40年来,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如今在新时代又开启了新征程。
华灯初上,南海印象汇户外LED刊播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宣传画。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40年,为我国提供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力量。作为广东人,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傲!”市民张玉兵说。
“在三水遥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生日快乐!”80后市民张伟恒在新动力广场看到宣传标语,倍感亲切和自豪。他曾在深圳读大学,回到佛山工作后,每年都要回去逛逛那座留下他青春记忆的城市。
近年来,佛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深圳的全方位对接,为佛山发展打开了又一窗口。市民陈瑞芬振奋地说:“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也应该学习和发扬特区精神,把佛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宜业宜创新。”
连日来,佛山还利用景点景区公共文化设施视频终端电子屏、道路交通诱导屏、公交移动电视、出租车LED 走字屏、楼宇电视、机关内部LED 屏、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电子屏等载体,滚动播放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社会宣传画、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庆祝氛围。
昨日,随着第一轮小龙虾销售完毕,高明区明城镇稻虾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新一轮水稻播种以及小龙虾幼苗放养的准备工作。现场,钩机正对稻虾田进行重新规划,小龙虾幼苗暂被引至环沟里。预计三四天后,稻虾养殖基地将提水进田,开始种植新一批水稻、养殖新一批小龙虾。
稻虾养殖基地位于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的崇步农业园区,珠三角地区难得一见的稻虾共养产业上月在这里正式投产。在不久的将来,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用卫星遥感进行稻田监测,每一亩稻田的健康状况都会实时传回电脑系统……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画面,将在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实现。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就在上周,《佛山市高明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正式印发实施。这份意见被认为“将对高明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剑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题,推动实现高明农业产业现代化。
正因如此,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打造更显得意义重大。“万亩稻田”项目,正在用智能化、规范化的水稻种植和特色鲜明的产业融合,逐步实现高明农业产业现代化。
以稻为本“万亩稻田”项目高明启航
在8月的热浪中,高明区明城镇崇步农业园的晚造水稻种植拉开了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不少新目光投向了这片珠三角区域罕见的高质量连片稻田。崇步农业园区是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首期3000亩耕地的土地流转手续已完成并开展生产,预计远期规划流转耕地可达万亩,因此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又称“万亩稻田”项目。
按照规划,“万亩稻田”项目在兼顾种粮的前提下,将建设成为集高新科技示范、生态种养、现代化仓储加工、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富硒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通过“育种研发+5G智慧种植+现代一体化加工+品牌营销+生态农旅”的全产业链建设,探索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的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高明特色的农业产业现代化道路。
说起稻田,高明人并不陌生。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高明,眼下拥有6.76万亩水稻生产集中连片区域,是珠三角乃至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种植区。其中崇步农业园区一带种出的稻米更是达到国家富硒稻谷标准。
“高明打造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是有其重要基础的。”高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适的气候条件,悠久的种植历史,优质的种植环境,加上原有的稻米产业链,使高明具备了建设“万亩稻田”项目的多个条件。
与其说高明有条件建设“万亩稻田”项目,不如说高明迫切需要“万亩稻田”项目。
高明是佛山乃至珠三角重要的粮产区,但农业发展一直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第一产业产值偏低。2019年,全区农业产值不足50亿元,仅占全市的15.5%。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5.98亿元,高明只有2.7亿元。
与此同时,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已经逐渐式微,土地资源紧张,人力成本上涨,单纯种水稻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少农户因此弃耕务工,导致耕地丢荒,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建设规划方案中也指出,当前高明区农业产业仍面临种植规模小,产业经营分散、区域化生产、品牌宣传不足、土地资源紧张、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出效益不高和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高明希望通过推进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丝苗米生态种养及科技示范园区,从而带动富硒丝苗米产业各类资源重新整合和升级,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高值产出,打造富民兴村的产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稻为媒 走智慧产业融合之路
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启动建设不久,园区就迎来了“饮头啖汤”的企业,而且还是高科技农企。
根据规划,园区空间布局方案确定为“一核一带一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指的是现代农业“研产销”一体化核心区,包括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稻谷仓储加工中心等项目。负责“一核”项目建设的,是第三方企业广东银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银鹏农业”)。
“在园区里有我们和华为打造的5G智慧农田项目,通过无人机、光谱、卫星遥感对稻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实现对每亩稻田的精种精育。”银鹏农业企划部总监吴铭基说,银鹏农业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多吨,与周边大型国有企业粮库合作储存大米、稻谷原料5万多吨,能够加快完善高明的稻米加工体系。
立足5G智慧农田项目,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将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现稻田数字化、智能化科学管理,力争将其打造成珠三角田园城市智慧农业与产业融合的典范。同时,园区内将兴建现代化稻谷仓储加工中心,通过建设现代化丝苗米烘干、贮藏一体化的加工中心,实现烘干储备加工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克服传统稻米晾晒受天气影响大的难题。
第一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发展第三产业,融合一、三产业同样是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重要发展布局。
如今,走进崇步农业园,除了青绿的晚造水稻以外,红彤彤的小龙虾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今年年初落户崇步农业园区的稻虾养殖基地,通过“稻虾共养”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收的经济模式。下阶段,该项目将以农旅融合为主要方向,打造成当地水稻主题公园的一部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体验需求。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将重点打造富硒丝苗米产业引领区、智慧农业科技要素集成应用区、稻米产业融合业态创新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农业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除了在水稻种植和农旅融合方面作示范外,还将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以及利用园区建设完善区内土地流转方式,重点培育智能管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先进做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曾指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产业融合的模式,对于高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作用。“万亩稻田”项目将为高明区内同步推进的“万亩坚果”“万亩花卉”等产业项目提供重要的借鉴经验。
投稻问路 探索现代化农业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六稳”“六保”成为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其中,保粮食安全在“六保”中是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社会运作的重要基础。
“高明这个项目将发挥重要示范作用,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对于稳定全市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为完成‘六稳’‘六保’任务打下了基础、增添了信心。”佛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社会大力贯彻落实保粮食安全的同时,高明区积极创建佛山市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意义重大。
今年,高明大力推进“美丽田园”行动,以奖惩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丢荒耕地复耕复垦,或者有偿流转土地。
“高明在市级财政给予的种水稻每亩补助500元的基础上,对500亩以上的稻田每亩再补200元,体现了高明对水稻种植的大力扶持。”高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鹏生说。减少土地丢荒,规模化生产水稻,高效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实现高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创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目的。
高明大力发展富硒丝苗米生态高效种植、现代化加工,将有效扩大高明区丝苗米产业规模,提高地区粮食产量,有效保障地区粮食供给安全,防范和化解重大市场风险隐患。
在为保障佛山“米袋子”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的打造,更是佛山这座工业城市不断进行生态探索的又一体现。
佛山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珠三角核心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用地存在矛盾。佛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明给传统粮食种植产业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佛山等工业化城市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化农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据悉,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是佛山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高科技企业实现精准化的生产和销售,结合农业实际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等做法,体现了高明延长第一产业产业链,走农业产业现代化之路的特色思路。高明通过深耕地方产业特色,集聚现代要素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引领区,更有利于带动高明乃至佛山的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根据规划,高明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将以科技示范先行、稳产提质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为抓手,从今年到2022年,产业园各项创建指标达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预期目标值。届时,产业园力争实现全区高标准水稻农田达3万亩,稻米仓储加工能力达5万吨以上,农旅收入3.2亿元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提高本地农民收入至少25%,为高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市民在顺德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业务。/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镇街所需应放尽放,镇街终审便捷高效;
分级管理职能异构,责权匹配资源下沉。
改革先锋顺德再迈新步伐!结合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近日,顺德一并部署、同步推进区镇事权改革,赋予镇街最想要、最有用、能用好的更多行政管理事权,进一步激发镇街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作用,更好更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镇街是顺德高质量发展、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主战场,是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加强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将从探索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的高度来看待区镇事权改革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打造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区镇职能重构,厘清职责边界,让镇街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基层社会民生等方面,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高效推动发展。
打通阻点 突出镇街主战场地位
“我们只用9天就办理了初步建设审批手续,到正式动工也只花了14天,现在一期已建成投用。”昨日,在顺德(龙江)数字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总经理周祖泰热情接待从外地前来考察的企业家,娴熟地介绍项目进展。而在30公里开外的勒流集龙产业园,施工正如火如荼,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更是只用了4天。
在万洋集团总裁吴建明看来,从拿地到动工的时间越短,意味着项目建设周期缩减,对各方都有益处,“除了审批速度,对企业来说,能在镇街就近办理相关业务,那是最方便的。”
企业有所呼,党委政府就有所应。对标全国一流,顺德如何找准新的发力点与着力点打造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成为摆在眼前急需面对的问题。
同时,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对标新发展理念,对照群众的新期待、企业的需求,镇街事多权少、办事周折、看得见管不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权力有限”导致服务企业、群众不够及时、到位、高效。
2018年9月,省委赋予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2019年12月3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把顺德建设成为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更新更高要求。在中央、省、市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省委赋予顺德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激励着顺德要加快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顺德经验”“顺德模式”。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顺德区委高度重视,围绕在如何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突出镇街主战场地位,抓住本轮镇街体制改革有利契机,一方面通过区镇事权划分,理清区镇职责边界,赋予镇街更多的社会民生管理权限,提升镇街的工作水平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镇街“人大衫小”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放权赋能,让镇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应放尽放4204项区级职能下放镇街
作为全省重点项目,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项目正加快推进。因业务发展需要,该项目先后成立了多家关联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博智林平均每月交件数量为区级5宗、镇街5宗。这些公司注册资本有高有低。改革前,5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公司,其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在区市场监管审批服务窗口办理,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企业业务则是在镇街市场监管审批服务窗口办理。
“改革后,随着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下放镇街,我们就不用区、镇两边跑,只需在镇街市场监管所就近办理,方便快捷多了。”该公司经办人员韩小姐点赞道。顺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31日,顺德共有市场主体27.42万户(其中企业12.49万户),预计在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下放后,将有4万家企业受惠。
上述案例只是顺德此次区镇事权改革带来变化的缩影。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陈林表示,此次事权改革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突出镇街所需,应放尽放。凡是直接面向社区、企业和市民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下放镇街。二是突出镇街终审,便捷高效。审批贴近基层,执法靠近前沿,镇街拥有更多事权终审权,可更好地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突出分级管理,职能异构。针对同一事权需将部分权限下放至镇街的,区职能部门制定分级管理具体标准,实现区、镇事权体系异构。四是突出责权匹配,资源下沉。按照“人随事走”原则,编制和人员下沉基层,同步匹配相应的财力、物力,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
据统计,全区共行使行政管理事权7532项,下放镇街行使4204项,占比55.8%,比改革前增加2882项,增幅218.0%;区级行使2371项,占比31.5%,比改革前减少680项,减幅22.3%;原区、镇共管类事项3159项,调整为分级管理957项,比改革前减少69.7%。
值得注意的是,顺德此次区镇事权改革将不少事权的终审权前置到镇街,重点下放的经济发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管理事权,都是紧扣经济民生的重要领域。
比如,在全区2156项审批类职权中,1003项全部或部分下放镇街行使,占总数的46.5%,其中659项由镇街独立行使,比改革前增加281项,镇街在市场准入、社会民生和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审批职权更充分更到位。随着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小区物业管理、不动产登记事项等审批事权全面下放镇街,镇街能就近加强管理,提供便捷服务,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在执法类职权方面,全区5376项市场监管、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执法类职权,4158项全部或部分下放镇街行使,占总数的77.3%,新增事权中执法类占比超过90%,其中3545项由镇街独立行使,比改革前增加2601项,如此一来,将大大提升镇街综合执法能力和效率,让问题“看得见”也“管得着”。
放权不放手 确保“放”与“接”无缝衔接
8月24日,北滘镇市监所共受理了新增事权业务11宗,包括内资公司设立登记2宗、变更登记业务9宗。其中,一家内资公司设立登记业务,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经办人苏小姐表示,办理的速度超过预期,只需提前预约好,即来即办,1个小时便办结成功,最重要的是不用出北滘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这是北滘镇市监所承接商事登记和行政许可审批事权下放改革工作的首日成绩。北滘镇市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承接事权下放之前,对窗口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同时通过在办证大厅设置专题宣传展架、咨询导办专窗等形式,强化事权下放的宣传,增加企业和群众的知晓率。
4204项区级职能下放镇街,不仅要“放得好”,更要“接得住”。如何“放得好”?关键要厘清责任,突出区镇分级管理,明晰区镇两级职权,尽可能从源头杜绝同一事项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
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前,区镇共同管理事权占42%,部分共管事项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不利于激发镇街活力和发挥主动性;改革后,区镇分级管理事权占12.7%,区镇各司其职,有利于推动镇街承担更多社会管理责任。
镇街又怎样才能“接得住”?顺德将匹配相应的财力、物力,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近两年来,全区已选派200多名优秀干部驰援一线,为镇街村改主战场注入强劲力量。近期,顺德再将一批行政执法编制全部下沉镇街,重点充实综合行政执法力量,解决编制短缺问题。
北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下放人员编制,充实镇内干部队伍、优化人力资源的同时,激活了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此外,本轮改革按照“人随事走”原则,顺德将从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局等重点领域和事权下放较多的部门中,挑选近百名年轻骨干直接下放到镇街,补充镇街专业人员力量。
“镇街所需,应放尽放,提高效能。”郭文海强调,只要有利于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有利于就近高效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有利于基层治理快速反应,就应放尽放,通过放权让执法、审批贴近工作一线,让镇街基层提高办事效率、高效推动发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放权不放手”,确保“放”与“接”无缝衔接。区属部门事权下放后,强化对镇街的服务、指导和监管,主动派业务骨干到镇街挂职、任职,为镇街培训一批业务精熟的工作人员,做到事项下沉、管理不下沉,形成事权下放的“闭环管理”。
观察眼
放权不放手 释放镇能量
近日,顺德结合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区镇事权改革。经梳理,全区共行使行政管理事权7532项,下放镇街行使4204项。从事权下放数量来看,比改革前增加218%的幅度可谓是给镇街超常规放权赋能;从事权下放领域来看,此次改革重点下放了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管理事权,可以说是镇街最想要、最有用、能用好的行政管理事权。
顺德十大镇街的人口规模、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城市化水平等已与中小城市相当,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基层执法、服务的最前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意义重大。
务实笃行是顺德改革先锋的鲜明特质。早在2018年顺德区级机构改革之际就启动了区镇事权改革研究,并借鉴北滘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其间,多次反复征求各方意见。两次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区委改革办、区政数局、区委编办、区司法局组成工作组,召集11个部门及10个镇街,多次展开“一对一”座谈。
摸清底数,科学设计。顺德此次推出的改革措施瞄准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赋权,变“端菜式”赋权为“点菜式”赋权,提高向基层赋权的针对性、精准性。在给镇街放权的同时,顺德加强配套建设,把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确保向基层赋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改革无止境,服务无极限。顺德肩负着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和打造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重任,区镇事权改革的全力推进,将是顺德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做出“顺德样板”和“顺德示范”的又一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