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昨日在广州开展
7月27日~30日,第45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作为今年国内首个超大型全产业链家具博览会、连续举办20多年的专业家具展,中国家博会覆盖民用家具、饰品家纺、办公商用及酒店家具、家具生产设备等家具全产业链。
受疫情影响,本届中国家博会人气有所下降,参展商也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佛山企业悉心布展,甚至逆势扩张展位。今年家具的潮流和风向是什么?家具企业发展又面临怎样的危与机?佛企又为何能够逆势上扬?
定制家具危与机并存
“除了少数大企业,我身边很多做家具定制的企业近期都倒闭或转型了。”经销商柳国庆表示,家具全屋定制风口吹了很多年,吸引了大批企业加入,但定制产品价格高昂、生产周期长、对设计要求高。如今潮水渐渐退去,很多不具备做定制家具能力的企业都被拍在了岸上。
记者在展馆内看到,虽然今年家具定制的展馆有所收缩,但仍有不少经销商对其很感兴趣。“针对小户型和异形区,定制家具能极大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如果能通过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来降本提质,未来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刚了解完维意定制产品的经销商朱先生说。
“疫情对维意定制的影响可控。总体而言,维意定制的招商情况较为平稳,近几个月来,每月都能达成几十个合作。”维意定制招商经理林焕新说,今年维意定制大力发力线上营销,投入了数亿元在安居客、贝壳找房等平台推广企业品牌。维意定制的在线设计平台进一步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在线量房、设计等服务,让消费者填写资料后一分钟可得3套设计方案。与此同时,线上引流对也线下成交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做高端产品需找到精准用户
“今年我做家具销售,更看好新中式,其设计风格、客户画像针对的是比较高端的消费人群,产品利润率也高。”参观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展位的经销商黄毅说。
今年中国家博会,联邦家私全新推出舒雨系列新中式家具。其产品设计将中式美学与西方美学相结合,使产品既简练又舒适。“茶几、书桌、椅子的结构都是采用实木设计的,而凳底则采用软包,提高舒适性。”联邦家私区域招商总监张登辉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对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更强烈。因此,做高端产品找到精准用户就更为重要。”经销商李先生说。
一直以来,联邦家私都以研发、生产、制造高端家具为主,此前大部分活动都在线下进行。但在疫情期间,创新营销方式成为联邦家私等众多企业促销售、稳生产的重要举措,联邦家私也果断进行线上布局,今年3月开始介入直播。联邦家私董事、副总裁李虹瑶说,直播是联邦家私新零售的一个布局,企业一直在试水,目的是通过一客到底、一单到底更好地服务客户。
创新产品稳住内销基本盘
今年,受疫情影响,佛山家具企业的外贸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不少家具企业来说,稳住内销就等于稳住了企业销售的基本盘。
“虽然外贸受到影响,但国内销售恢复很快,而且国家对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未来企业可能还会迎来增长。”佛山市虹桥家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左伯良介绍,虹桥家具在此次展会上推出的新产品“色彩印象”,色调更清晰、定位更年轻。在产品设计、组合、颜色搭配、工艺等方面都进行了提升,可使用在全商业领域,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们企业今年的内销增长了不少,不仅能弥补外贸的下跌,预计今年总销售额还能增长15%左右。”佛山市精一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政臣说,今次展会上,精一家具扩大了展位面积,就是为了给客户们提振信心。
今年,精一家具加大发力内销市场,并增加家具电商板块,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机遇。一些原来选择进口产品的客户,现在找到了我们。”朱政臣说,由于精一家具产品品类丰富、品质过关、性价比高,成为了不少关注性价比的客户的新选择。
▲如今,佛山祖庙商圈现代化住宅小区和高层商住楼宇鳞次栉比。/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李伟尧摄
▲2010年,禅城东华里片区改造前的低矮旧屋和住宅楼。(资料图片)
对于拥有约800万常住人口的佛山来说,房子的问题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与家画等号的房子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佛山住房环境不断优化,供应更加多元,商品房市场持续繁荣。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仅从2015年至今,我市一、二手商品住房共销售1115621套,按户均2.5人计算,5年半的时间,我市一、二手商品住房销售量可满足近280万人居住。与此同时,从1992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起到2020年6月底,全市累计解决各类保障群体50834户,本市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从筒子楼到新小区,从蜗居到宜居,透过佛山个体家庭的住房变迁故事,不难看出佛山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从公管房到商品房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升级
禅城区公正路旁的古洞街,拥有着诸多上百年的建筑,巷道深深、行人寥寥,两边的旧式民房有的门窗已被抽掉,有的墙体斑驳,钉在门口墙壁上的“公管房产”牌子,诉说着一段段老佛山的故事。
这里是覃满乐最早的家。清代、民国时期,一些商人、华侨在这里建了大院,后因历史原因闲置,房子无人管理,政府就统一代为管理,成为当时佛山地区商业局的宿舍大院,富人院落变成公管房。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覃满乐就跟着家人住在这里,当时有十几户人家住在同一个大院。
因为空间小,如今住宅具备的很多功能在当时都大打折扣。租户们使用公共的厨房、沐浴间和厕所,人多的时候要排队。而覃满乐的家住在夹层间,又处于西向,夏日午后,太阳西照、酷热不已,这让他的童年留下不那么愉快的回忆。
与公管房相比,陈淑芬住的兴华商场员工宿舍由于是单元楼,环境要好不少,设施也相对完备。更让她欢喜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房改房的出现。随着佛山住房政策的变动,兴华商场以低价向员工出售已建公有住房,并同时转让房屋所有权。陈淑芬的母亲买下了所住的宿舍套房。虽然楼距小、楼梯间光线很暗,但胜在内部光亮、通风、舒适。更重要的是,“宿舍”变身为“家”,一家人心情舒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覃满乐、陈淑芬的住房继续升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商品房兴起,佛山很快诞生了第一批商品楼,原来的公管房、房改房住户纷纷换房。陈淑芬一家也住进了新建的现代化小区,附近有商业街区、优质学校和医院。忆起往事,她感慨道:“大家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从村屋到进城上楼 农村居民住房更加多元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同时,农村居民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顺德区杏坛镇马东村村民何佩民此前一直与家人在村中生活,住在自建的村屋里。2015年,为方便工作和孩子读书,他在顺德区大良街道中环广场小区购买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商品房,并于2017年入住。房子所在片区属于新开发区域,刚入住时配套设施还有点跟不上,但随着德胜新城中轴线改造升级项目等完工投用,优美的绿化景观和整齐的人行道逐渐呈现,顺着小区外围兴顺河边一路可直达德胜河旁的顺德金凤凰广场,沿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伴随着居住环境颜值的升级,他的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
同一时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的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近几年,马东村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垃圾分类等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村内的广场、街巷路面整洁,一旁的山体草木苍翠,处处都是宁静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每逢周末,何佩民都会带上孩子回到马东村,感受惬意的乡居生活。
在中心城区的农村社区,更有不少村居建起村民公寓,村民住上了环境靓丽的“小区房”。禅城张槎街道弼唐村的“嘉和邨”,是佛山最早建成的村民公寓之一,在当时有着“全市最漂亮的村民公寓”美称,里面住着426户人家,占全村户数的八成。弼唐村当时投入了1亿多元打造嘉和邨,建筑结构和户型布局都媲美商业楼盘,同样引入小区物业管理,与城市住宅小区无异,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城市化。
从借住到保障房 安居工程实现应保尽保
每天黄昏,住在南海区桂城街道丽和苑保障性住房的谭卓贤都会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出家门,到小区门口的小广场看看邻居们打乒乓球、小朋友们遛滑板车,有风的时候,还能嗅到不远处花木市场传来的阵阵花香。这样的日子对于年近70的他来说,祥和而满足。每当有人问起情况,他都会开心地告诉对方:“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谭伯是桂城平洲人,早年间在本地有栋村屋,后因为欠下外债不得不卖掉而借住到弟弟家。2007年,他不幸中风。居委会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马上协助他申请丽和苑的住房。
2011年,谭伯拥有了单独的一房一厅。一年后,他再婚,一个人变成一家四口。看着孩子越来越大,居委会再次主动帮忙,在2016年6月帮其调换到现在的两室一厅,78平方米,采光通风均是一流。更重要的是,丽和苑位于夏东路上,与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仅一条马路之隔,毗邻平洲最大的批发市场——东方市场和花木市场,距离映月湖公园仅几百米。
“好方便,好安全,好和谐!”谭伯感慨,正是政府的惠民举措,让他们这些住房困难户感受到温暖。如今,谭伯的两个继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今年结婚,最近也向街道递交了保障房申请。
谭伯父子住房的改善是佛山市安居房工程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佛山市从1992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共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8776套。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解决各类保障群体50834户,做到本市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