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启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6月11日,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启动,非遗创新作品展、非遗户外集市、非遗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拉近市民与非遗的距离。
“创见·非遗”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开展,将展至6月28日。展览征集了90余件佛山非遗传承人创新作品。融合醒狮元素的DIY醒狮彩灯、直径120厘米的超大竹编雨帽,以佛山剪纸、石湾陶塑形式创作的抗疫美术作品,让市民看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非遗作品。
佛山市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表示,非遗要保持鲜活生命力,除了守住老手艺,还要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创新。此次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就是通过非遗“1+1”的方式,实现不同非遗的跨界融合,连接现代生活,让更多市民关注非遗、热爱非遗,更好地推动佛山非遗的传承发展。
除非遗展览外,主办方还在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和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其中,非遗户外集市于11~12日一连两天在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共引进20个非遗摊位,包括佛山剪纸、佛山彩灯、石湾陶塑等非遗项目,让市民零距离感受非遗传统工艺产品的魅力,体验非遗产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活色生香”的艺术享受。
6月11日下午,由禅城区博物馆、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的非遗课堂正式开讲。第一期邀请了石湾陶塑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曹锋明讲述石湾陶塑历史、传授石湾陶塑技艺。今后,非遗课堂将以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为主要阵地,打造成面向公众的常态化课堂。
6月11日,禅城区召开“活金融、撑实体、促经济”2022年金融工作会议。会上,“佛山市柒伍柒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成立,将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成立后,禅城区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由区、镇财政共同分担,基金存续期10 年。
据了解,该基金遵循专业管理、市场运作、精准定位、聚焦重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由政府部门建立指导和监管机制,委托受托管理机构以财政拨款出资,遴选专业基金管理人进行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政府出资人不参与基金日常管理事务,基金明确约定收益分配和亏损负担方式。
基金的投资对象为在禅城区辖内工商注册且符合禅城区扶持产业导向的企业,采取通过设立子基金进行投资、直接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投资目标对象。基金重点支持泛家居、军民融合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汽车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向的创业创新及招商引资需求,以及符合市区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
基金对单个企业的累计股权投资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基金总规模的20%,占单个被投企业原则上不超过其总股本的30%(且不为第一大股东)。投资参股子基金的,对单个子基金出资额原则上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20%,且持股比例不超过30%。
佛山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8日进行,其中:初二年级地理与生物学科考试将于6月26日上午进行,初三年级考试科目将于6月26日下午至28日下午进行。为落实防疫工作要求,保障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确保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佛山市招生办公室提醒考生及家长朋友知悉并遵守以下防疫要求。
01
持续关注粤康码状态
考生须再次检查自身粤康码申报情况,并持续关注其状态,社会考生由各社会报名点负责引导申报粤康码。考生未申报粤康码将影响考试资格。
02
考前14天起进行
健康状况监测和上报
从6月12日开始,所有考生和涉考人员须进行连续14天健康监测。监测期间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应及时就医并报告。
佛山市在校考生的健康监测信息由所在初中学校统一汇总,实行每日报告制度。社会考生由报名所在区教育局负责跟踪申报情况,考务人员由所在单位负责健康监测。
03
尽量减少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所有考生及家长、监护人等家庭同住人员要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建议考前尽量避免去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疫情传播风险的人员和物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有住宿条件的中学,建议考生从考前14天起统一在校内住宿;未在学校住宿的考生,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和人员流动管理要求。
04
外地考生应提前返回佛山备考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为确保能够顺利参加考试,请外地考生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于6月12日前(考前14天)返回佛山市备考。
外地返佛的考生应提前了解佛山市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特别从高风险地区(含境内外)、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及参照高风险地区管理的地市、有社区暴发疫情的地市、有明显社区传播的地市(或县、区、旗)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时有病例报告的地市(或县、区、旗)返佛的考生,应预留足够时间执行佛山隔离防疫政策,以免影响考试。
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