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加快建设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5月27日,南海区收听收看全市干部大会并召开全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干部大会,对全区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传达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及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精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香秀杏、区政协主席唐棣邦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要深入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要求上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广东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区上下要准确把握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切实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一要深入领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鲜明主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上。二要深入领会未来5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坚定不移抓改革、促转型,在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抓住南海机遇、展现更大担当。三要深入领会深化实施“1+1+9”工作部署的行动方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海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在去年区党代会、区委全会工作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和举措,围绕一目标、一主线、一平台、四领域,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安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一要始终聚焦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这一目标,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新起点,进一步激发南海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活力,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二要牢牢把握“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姿态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三要用活用好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一重大平台,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四要重点发力城产人文四个领域,聚焦“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两高四新”,以产业转型带动全面转型;聚焦“三引三管三提升”,以社会善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聚焦“四带三区”,以文化软实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会议强调,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热潮,坚决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统筹,精心部署安排,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党委(党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带动本地区、本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基层党建等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宣传部门要精心组织宣传报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会议还强调,要全力做好近期经济社会重点工作。要以更大力度提前谋划储备一批效益好、带全局的重大项目,用足用好专项债,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全面落实惠企纾困各项政策,多措并举促消费。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毫不松懈抓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镇街。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同志,区法院、区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区纪委副书记,正处级老领导同志,区、镇(街)相关单位负责人,区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区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在区主会场参加会议。
炎炎夏夜
最舒服莫过于
吹着空调煲着剧
再来上一盘田螺
静静地享受这悠闲时光
但佛山街坊注意啦!
吃得开心之余
有些螺可不能随便食用
织纹螺
一种国家禁止销售和食用的生物
普通人吃上一颗
就可能致死
警惕
一颗织纹螺就可能致命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含有毒素,加热、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均无法将毒性破坏分解,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致命。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近期,广东已有多地发布警示,提醒市民勿食织纹螺。
4月28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其中提到“不食用野蘑菇、鲜黄花菜、河豚鱼、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
随后,佛山、韶关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发布了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其中提到“不食用野蘑菇、鲜黄花菜、河豚鱼、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
此外,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也在近日发布提醒,学校食堂要禁用织纹螺等食品。
案例
浙江一地查扣织纹螺
在利益面前,一些不法分子仍在偷卖织纹螺。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功捣毁非法购销织纹螺买卖链。截至5月23日,警方在三门、宁波、象山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查扣织纹螺800多斤。
4月27日,三门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市场上有人私下出售织纹螺,一些饭店老板也在私下向顾客高价卖织纹螺。
接警后,民警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暗中调查取证,发现市场上确实有人在卖国家禁止买卖的织纹螺,一些烧烤摊和饭店也私下出售织纹螺,他们为招揽生意还把织纹螺拍成视频,分发在社交平台上,以此吸引顾客前来消费。
民警顺藤摸瓜,找到贩卖织纹螺的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据了解,王某是三门本地人,他一直从事海鲜生意,也经常从外地收购织纹螺运到三门出售,很多客户都知道他有织纹螺货源。
“我知道买卖织纹螺是犯法的,但市民爱吃,利润高,畅销……所以在禁渔期前,还囤了大量织纹螺。”在利益面前,王某不惜以身试法,多次前往宁波、象山等码头收购零散的织纹螺进行非法获利。
目前,王某等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依法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021年,宁波市海曙区法院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傅某有期徒刑8个月,并支付销售所得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金40万元。
街坊朋友们
应如何识别织纹螺?
别急
这就带你识别
识别
织纹螺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
外形特征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中毒特征
织纹螺是有毒生物,毒性比砒霜还要高百倍。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毫克-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致人丧命。
误食织纹螺中毒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在此提醒街坊们
食用螺前需仔细辨别
若误食了织纹螺
应立刻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流延超构吸波胶膜、二维六方氮化硼、高导热绝缘散热膜、绝缘导热垫片……这些常人看来生僻又枯燥的电子信息材料科技成果,却让20多位企业代表的眼睛亮了起来。
近日,“科创赋能”南海科技创新平台成果精准对接沙龙电子信息材料专场活动,在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举行。现场展示和推介的新技术,让带着需求前来的企业代表们频频点头,现场互加微信,拉起了线上对接群。
上周,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是首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南海将构建政府、创新平台、企业共生共荣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土企业充分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直面压力、经济企稳的背景下,南海掀起的这股“科创潮”,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一端科创一端制造
建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打开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网站,最显眼的轮播大图便是“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第一批榜单建议火热征集中”的海报。左侧,科技成果、技术服务、检测服务、仪器共享、科技服务等栏目一列排开。
这是2020年9月,南海区科技局牵头组建,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运营的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对接的方式加强创新平台与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的联动,并辅以创业辅导、金融对接等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1+1>2的效果,引领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创新。
目前,该平台已引入包括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在内的25家落户南海的科技创新平台,链接国内超过30万项技术成果与100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资源,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6万个,其中绝大部分为企业用户。
一端连接着南海最大的科技创新“供应商”——科创平台,一端连接着南海庞大的制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为南海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座重要桥梁。
早在2017年开始,南海就已有计划地围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引进一批与产业息息相关的科创平台,如针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季华实验室、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针对高品质服务业的洛可可工业设计创新平台;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仙湖实验室;针对新材料产业的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针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研究院;针对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的广东南山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
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应运而生。启动至今,该平台已上线科技成果及技术服务359项,共享科研仪器24台;累计组织技术对接交流活动45场,服务地方企业、院所超450家,促成意向合作金额超3000万元;组建技术经理人联盟,为超过150余人次提供技术经纪服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
发力项目孵化,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只是南海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其中一项内容。
除了与南海现有产业的结合外,科创平台带来的新团队与新技术,更多通过“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的项目孵化与加速模式,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
仍以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研究院为例,该院于2013年成立,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有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主要承接研究院的产业化项目。据统计,该院至今已累计引进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245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孵化226家高科技企业,其中39家获高企认定;获批授权专利2000余项(含孵化企业),其中发明专利超500项,核心产品250多件;企业累计销售额超35亿元,带动新增产值50亿元。
又如中科院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引进中科院项目19个,其中绿展科技积极借助资本市场资金优势提质发展,已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同时获得银行千万级授信,预计今年营收可达1亿元。
此外,季华实验室成功孵化13家科技型企业;仙湖实验室与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开展科研和产业合作,推动投资100亿元的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基地落户南海……
在科创平台之外,南海还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提升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累计引进中外院士26名,国家高层次人才82名,累计认定一至七类人才26261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证;引进优质创业团队项目,实施“蓝海人才计划”,自2013年以来累计落地省、市、区团队共268个,其中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个。截至2021年底,团队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收入86.5亿元。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南海多措并举,试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供需偏差大转化周期长
多重因素下成果转化难如人意
这条“路”并不好走。
2021年,南海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占了10个。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南海制造转型升级的重头戏。而在没有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可以依托的南海,庞大的中小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创平台合作,是最具性价比的途径。
但现实是,创新平台与企业各有想法,平台更多聚焦于先进、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需求的是直接面向市场,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技术,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紧张,难以支撑漫长且耗资甚巨的成果转化——以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生物芯片开发的技术需求为例,技术经理人需针对相关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将其技术需求指标数据化,经企业确认后,一方面对外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匹配南海创新平台技术团队,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对接,选出最适合的技术解决方案。此后,还需再经过多轮的对接沟通、解决方案优化等环节,最终推动项目合作落地。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这项工作的不易:从2020年9月至2021年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促成5项技术交易近500万元,还有20多个项目仍在对接中。
即便是对于自有研发的创业团队来说,这也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从研究开发、产品验证、小批量生产再到市场销售,产生经济效益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如南海引入的第一批人才团队希荻微电子,经过10年的培育才成功上市。
此外,缺乏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缺乏科技创新的容错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果转化的效率。
系统谋划提升转化率
政策护航让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近期,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首要目标就是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
《方案》被视为南海科技创新的“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各级财政将安排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共同构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产业载体”的创新生态链,力争将R&D(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6%以上,推动3200家规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4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600家。
具体措施上,深化产学研对接,强化创新平台服务本地企业的能力,以企业需求导向推动成果转化是基础一步。《方案》明确,将对创新平台的产业类别、研究方向、运营内容、仪器设备、创新服务等进行分类分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条件允许下向社会有偿开放仪器设备。同时,充分发挥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采取线上需求撮合和线下需求对接的模式,发挥协会、商会以及技术经理人作用,每月至少开展2次精准对接专场活动,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地企业对接。
对接渠道打通后,南海也从要素上进行了配置,包括政策、土地与载体、资金、人才等。
此外,在资金、人才上,南海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措施,为科创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以及社会资源支持。据透露,上述提及的相关政策措施,都将在今年6月前出台或完成修订。
按照计划,2022年5-12月期间,南海将分主题、分领域,组织支柱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标杆高新技术企业、行业优势企业走进各大创新平台,推介南海创新平台优秀科技新成果,分享成果转化落地案例。目前,南海已开展季华实验室、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及新材料研究院三场精准对接会,推动9个项目签约合作,3个项目正在对接中。
经由系统谋划,南海正在努力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南海制造迈向中高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