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委常委唐旭明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改革调研
5月23日上午,区委常委唐旭明率队到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改革调研,街道党工委书记曾法强,党工委副书记梁洪文,党工委委员林俭信,街道相关部门,五顶岗、青歧和大塱山村委及有关村小组负责人等共二十多人参加调研。
唐旭明一行先到五顶岗村史馆参观了解了五顶岗村委会的发展沿革历史,随后在村委会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研讨会,会上由林俭信汇报了西南街道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情况,随后区和街道相关部门、村组就现行农村机制体制的不足之处,对创新改革思路、理顺基层治理、提高党组织掌控力、优化组织架构、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分别展开了讨论。
曾法强根据我街道农村的实际情况,向区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空间“碎片化”问题。建议以行政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各村未来五年或十年的用地和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力、宅基地管理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集约连片发展和村庄规划有效落地落实。二是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包括强化“造血”功能,探索成立服务类的公司;加强村集体经联社、经济社互助联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探索街道与村委会合资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收益按比例分配等。三是解决宅基地问题,建议区级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统筹安排。
唐旭明表示通过大家的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区进一步制定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有关政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同时他强调,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镇街必须高度重视,梳理好基层治理的脉络,打通政府管理层面的“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保障工业企业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根据省市下发的《实施工业企业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工作方案》,西南街道不断提升自身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实施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制度,确保货运物流运输各出入口工作正常运作。5月14日下午13时30分,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向西南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提交申请资料办理通行证,大概5小时后,通行证已办结并发送到健力宝相应物流运输司机手机上。这是佛山市实施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制度以来,西南街道发出的第一张通行证,仅仅5个小时便走完了街道、区、市三级审批流程。
疫情防控期间,西南街道根据辖区实际实施工业企业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保证物流运输工作平稳进行,工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办理通行证。目前办理平台系统尚在完善中,但街道经发办已打通企业申请渠道。收到上级方案通知后,第一时间“线上+线下”进行政策宣传、宣讲;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群24小时在线收集企业需求,实现线上提交资料,初审、流转、终审、发证全程线上完成,实现“即申即办”“当天办当天结”。及时响应企业办理通行证的需求,减少资料核查审批等流程耗时,保障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促进企业服务“提速增效”。截止5月20日,西南街道累计发出五张通行证,平均办理时长5小时。
接下来,西南经济发展办将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制度在社会层面的传播效应,确保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
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办理程序
侠家拳是什么武术?说起侠家拳,不少三水市民都略感陌生。其实,低调实用的侠家拳大有来头。这套以侠为名的拳法源自“广东十虎”之首的王隐林,至今流传超过100多年。
时至今日,侠家拳始终保持“放拳如猛虎,出枪似蛟龙”的特点,在佛山市三水区开枝散叶、代代相传。2020年,侠家拳被评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人熟知,侠家拳走进校园和市民生活,成为现代都市人强身健体的拳种之一。
一招一式 注重实战
据三水侠家拳传承人刘浩荣介绍,侠家拳讲究“放拳如猛虎,出枪似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将动作长桥大马、窄马短打融为一体,大开大合,刚柔并济。侠家拳不仅刚猛,还兼备北拳的快速、灵活、舒展大方的特点,尤其是冲锋抛拳威武猛烈,大有万马奔腾,不可阻挡之势。因为速度快而劲力猛,身法活而步形高,侠家拳广受称赞。
侠家拳分拳术和器械两部分,拳术套路有: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4套;以冲锋抛拳为主,劲力以发长劲、抛劲为主,冲击力强。侠家拳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法有:举鼎抛拳、鳝拳、扑翼拳、鞭拳、扯线拳、盖拳、挞拳、穿拳。侠家拳的招式“法指”尤为独特,屈起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拇指,食指向前指出,是侠家派的独特招式。
器械方面,侠家拳主要有侠家单剑刀、十三棍枪等“奇门兵器”。其中,最特别的莫过于侠家单剑刀和十三棍枪。侠家单剑刀看似刀形,但比一般的刀窄;说是剑,但有一边开刃。另外它的长度超过一般刀剑。十三棍枪则是长且细的棍子,其运用技术融合了棍法和枪法的特点,非常全面,攻击性很强。
不过,与其他传统南拳不同的是,侠家拳一招一式都注重实战,并不追求美感。“现在不少武术以表演为主,失去了武术本身的技击本性,但侠家拳的每一招式都非常注重实战应用。”刘浩荣说,侠家拳的套路类似散打,平时演练的动作位置不像长拳的那么低,在实战中始终保持着一定高度的重心,有利于快速转换步法,拧腰发力。
除了拳法,侠家拳的步法和器械同样具备实战性。例如,侠家拳的步法转换都运用了“碾”的劲力从而带动上肢进攻。侠家单剑刀既包含刀法的技巧,又含有剑法的点穿等,动作别致,攻势凌厉,实战性很强。
100多年来,虽然历经数代名师传承,直至如今,侠家拳仍然保留着“既能单练,又能对打,还能实战”的传统风貌。
以侠为名 开枝散叶
相传,临济派和尚星龙长老(又名金钩禅师、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时,把少林拳法传给僧人王隐林。王隐林,别名王飞龙, 1840年出生于广东新兴县小稳村,其父乃清朝末年的武林界“岭南三英”之一,绰号“独脚铜人”王平。
凭着强大的武学天赋,王隐林很快学成少林拳法绝技。在南拳的基础上,王隐林结合其它武术精华,创造出侠家拳这一拳种。随后,王隐林到广州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虎鹤相斗、大罗汉、侠家刀、枪棍等拳械套路传授给黄汉荣、王伦(王敬初)、蔡懿恭(蔡老七)、邓龙等人。
那么王隐林为何把拳法命名为侠家拳?“侠家拳之所以以‘侠’为名,一方面是纪念星龙长老的侠名,另一方面,祖师也希望门人能够行侠仗义,为国为民。”刘浩荣说,王隐林始终认为,任何世道都需要侠义精神, 遂以“侠家拳”之名开宗立派。
正因为王隐林武学精湛,侠义为怀,他与当时的武师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一道被武林中人和民间尊为清末民初“广东十虎”,威震两广。王隐林更是因武艺超群而被尊为“广东十虎”之首。
关于侠家拳,民间还有一段佳话。相传,“广东十虎”无影脚黄麒英之子黄飞鸿曾因为仰慕侠家拳,频繁去王隐林家中拜访。察觉黄飞鸿想法的王隐林主动将七星连环扣等绝技倾囊相授,成为当时武林的一段佳话。后来,就连号称“广东棍王”的邓龙都让儿子拜王隐林弟子王伦为师,学习侠家拳的精髓。
而侠家拳与三水结缘则在新中国成立前。彼时,广东著名拳师邓锦涛、邓镇江在广东一带设馆授徒。邓锦涛等人在西南、河口、青岐、六和一带设馆收徒期间,弟子曾有几千人之多。刘浩荣父亲刘汉庭则是其中之一,从14岁开始师从邓镇江学侠家拳及狮艺。在刘汉庭等人的传承下,侠家拳不但在三水广泛传播,还流行于广州、南海、顺德及香港、澳门等地,将侠义精神代代相传。
走进校园 代代相传
“嘿!哈!”近日,在西南街道河口西㘵村武术龙狮训练基地,随着铿锵有力的练操声在课间响起,数十名小学生跟着刘浩荣认真学习武术。马步、推掌、冲拳、踢腿、抱拳,学生们一招一式打得有模有样。
如今,侠家拳积极走进校园、走进群众,变成具体的、容易被当代人理解的武术文化。
每周一、三、五,刘浩荣都在西南街道河口西㘵村武术龙狮训练基地教授侠家拳,周末则到培训机构教学,招收6~12岁的小朋友,从小培养一批侠家拳优秀苗子。平时,他也来到白坭二小、范湖小学、三中附中等学校,将侠家拳文化带进校园。
“刚开始推广有些困难,不少学生因为记不住武术的套路,难以坚持,加之对侠家拳不甚了解,接触意愿较低。”对此,刘浩荣创新普及方式,将侠家拳法与女子防身术相结合,吸引不少女生报名。他还创立梁醒狮队,培养孩子的学武兴趣,吸收学员推广侠家拳。此外,他经常到各地参加比赛,使更多人了解侠家拳这一武术。
令人欣喜的是,在刘浩荣的努力下,侠家拳这一武术文化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熟悉。目前刘浩荣已教授了200多名学生。来自“侠家班”的孩子还在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荣获奖项,将侠家拳发扬光大。
如今,在倡导全民健身和保护非遗的社会环境下,侠家拳的传承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接受。有一次,刘浩荣带着一群“侠家班”小朋友到芦苞镇表演,无意间听到台下有几个人认出小朋友打的是侠家拳。这让刘浩荣感到振奋:“没想到镇上也有人能够认出侠家拳,这让我感到平时做的很多推广工作没有白费,也让我更有信心做好传承人,将侠家拳发扬光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