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A级,全省地级市第一!
聚融合之力
构药安之盾
2021年,佛山市坚持“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理念,发挥大市场监管体制优势,进一步强化药品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严防严控各环节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宽进严管优服高效”新举措,创融合监管新模式,多项工作受到省的高度肯定。
佛山在
2021年度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中
一举摘取A级
位列全省第二,地级市第一
一
聚焦贯彻防控措施不松懈
全力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大局
1、稳哨点,严购药
积极发挥药店“哨点”作用,严格执行“进门三查验”“购药五上报”以及购买退热类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制度,全省首创微信小程序购药预约功能,大幅缩减排队等候购药时间。
2、保物资,守质量
强化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生产监管,加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呼吸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试剂及配套设备等防疫物资的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所需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3、推试点,立机制
利用省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试点城市契机,在全省率先印发疫苗相关应急预案及监管手册,被省药监局作为模板向全省推广运用;推动疫苗安全全过程管控、全覆盖检查、全链条提升,打造“集约式”“一站式”配送模式,确保每针每剂均追溯到受种者。
二
聚焦行政审批许可再提速
努力打造药品一流营商环境
1、全国首创“守信快批”
主题式审批模式
针对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许可“守信快批”主题式审批流程,从填表受理、审查核准、许可检查,实施“证照联办、业务联审、现场联查”。在不改变审批门槛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将药店经营者“开门准营”的审批时长从56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开创全国先河实现连锁药店申办证照“最快一小时发证”“当天可开门营业”。
2、规范许可备案业务
出台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业务材料规范,统一全市许可标准,不断提升许可备案工作质量。
三
聚焦创新监管模式提效能
有力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1、创新“智能随机+一表通行+一次
通查”场景式监管
探索以零售药店为特定场景的“人工智能+双随机”融合监管,实现“一表通行”“一次通查”“守信少查”“无事不扰”。在一个监管周期内,对守信企业的无因监督检查最多查一次,节约基层监管资源、减少检查频次50%以上。
2、创新以网治网模式
以我市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工作联系点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医械监管、稽查执法、网络监测与消费维权等多方联动的作战模式,形成构建“线上排查找线索、线下检查抓重点、同步推进促实施”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长效机制。
3、创新风险预警模式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发“药物警戒统计及预警工具”,在市级监测机构层面构建可复制推广的监测数据快速分析统计和风险预警模式,获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优秀单位(全省地级市唯一)。
4、铁拳出击严打假劣
捣毁利用网络销售假冒化妆品的违法犯罪团伙,加强行刑衔接,严惩违法行为。
四
聚焦优化服务靶向解难题
助力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创新“以信为本+一场通训+一人首问”业态式服务。
2
在全省创新实施“品质工程”暖企行动。强力推出22个暖企“服务包”,重点推进百场政策宣讲、千企上门服务、万人专业培训三大任务,精准找问题、靶向解难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企业好评。
3
营造多元共治发展新格局。打造“优‘化’佛山”专栏,完善产业集聚区“广东(三水)日化产业基地”建设,擦亮辖区化妆品优质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等活动,提升群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下一步,佛山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力打造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区、全国药品产业高质量示范区”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升药品安全能力和水平,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推动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国家助学贷款是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为帮扶他们减负和就业,会议决定,
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免息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
本金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不计复利;
毕业生因疫情影响今年未及时还款的,不影响征信。
预计免息20多亿元、延期还本50多亿元,惠及400多万毕业生。各高校和相关金融机构等要加强工作衔接,特事特办尽快让政策应享尽享。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网通报,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网站”。其中一个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另一个假冒网站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违规使用国徽标识,网页上还有“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
交了钱,零基础也能拿证书?
学员:证拿到了,就跟废纸一样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培训评价发证(含线上)的活动,展开四个方面的治理。关停“中国人事考试网”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就是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初步成果。《通知》中,列出了四种情况:
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等情况;
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等情况;
是否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
具体来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等,以及“职业资格”“岗位合格(凭证)”“专业技术职务”等字样;使用国徽、政府部门徽标等标识,宣称“包过”、不培训(评价)或培训(评价)走过场直接发证等情形,都是不允许的。
从某投诉平台查询后发现,今年三月以来,与“山寨证书”相关的投诉有上百条。湖南的一位投诉者王芯称,早在2020年,她在老乡的劝说下,报了“装配式高级工程师”培训班,同时预付了“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的部分资金。
尽管王芯此前没有任何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知识储备,但该机构承诺,只要交钱就能顺利拿到证书,以后挂靠出去一年可以收入三万至五万元。王芯说:“机构给我们一个网址之后,我们在那里听课,就只是听了一下而已。线上考,他们会发给你答案。”
两个月后,王芯拿到了证书,在她展示的照片上,深蓝色证书封面上,印有国徽图案,下面写着“全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证书”字样,证书内考核级别为“高级”,证书印发机构为“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
不过,说好的挂靠却始终无法兑现。“我一直在跟他们联系,现在还跟我说3到6月份可以帮我安排挂靠。我觉得不对,我在网上看到有一批人投诉。这个证是拿到了,但是就跟废纸一样。”
另有学员表示,多方查询发现,该证书并不是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类证书;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中也未查询到这一中心。
王芯报考的这两个项目,只是种类繁杂的证书中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我国陆续取消了400多项职业资格,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职能下放给在人社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但在此过程中,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钻了空子,打着各种名号颁发证书:航空航天工程师、碳排放管理师、武器工程师、装甲车辆工程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专家:要认准经备案的颁发机构
整治“山寨证书”还需发挥市场淘汰机制
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有考证需求的劳动者该如何辨别?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杨进保介绍,一定要认准“经备案的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过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考核机构所发的证书,享受人社部门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晋升这方面相应的政策,也享受就业培训、创业以及评价这方面财政补贴政策。而没有经过政府认定的机构也可以发相应的证书,但是不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认为,整治“山寨证书”,除主管部门严管严抓,长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淘汰机制。“职业证书是一种技能评价,国家要把入门的标准建立起来。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去淘汰那些假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