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198家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夯实稳产保供基石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抓好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建设,稳产保供工作基石不断夯实。
根据组织申报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的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经组织发动、企业自愿申报、区农业农村局审核推荐、市农业农村局复核公示等程序,共认定广东从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98家生产企业为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其中,蔬菜类46家、畜禽类28家、水产类38家、水果类43家、初级农产品加工类43家,按区域分布分别为海珠区1家、天河区1家、白云区24家、黄埔区6家、花都区34家、番禺区23家、南沙区21家、从化区41家、增城区47家。
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将发挥稳产保供“急先锋”的重要作用,在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动植物疫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情况下,服从统一生产、储备和调控安排,确保本地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保障市民“菜篮子”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价格稳定。

近日,全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上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的《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成为广东省三个入选案例之一。
《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主要阐述了广州市从化区为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文化教育联动体系,引导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公共文化场馆主动融入乡村教育,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打造城乡一体阅读品牌“馆校合作”项目的具体实践。
事实证明,馆校合作模式,是广州市近年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和成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馆校合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于2021年在全国首创“馆校一体化”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下简称“广少图”)作为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中心馆和旗舰馆的作用,探索推进“馆校合作”,在全市建设直属学校分馆、校园智慧图书馆36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文教系统资源、人员、物资的活力和效能,并指导从化、黄埔、花都等地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走出了广州特色的创新之路。截至2022年底,市、区两级面向未成年人提供图书服务的网点共837个,馆校合作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张的新增长点。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倡导“馆校合作”,为广州市未成年人送上海量的阅读资源
开展馆校合作,打造文教资源共享范式
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格局,盘活整合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广州以广少图平台资源为依托,在从化区进行了积极探索。2021年,广少图、从化区图书馆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发布馆校合作规范文本,依托公共图书馆业务平台直接为馆校共同开展纸质图书借还、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当年,全区85间中小学校全部加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盘活学校纸质图书资源14万册,全区中小学生读者证办理全覆盖,惠及学生11万多人。从化区公共图书馆与教育系统图书馆实现“一体化”,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数字资源、阅读活动和馆员专业队伍培训的共建共享,为广大未成年人读者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丰富的阅读推广服务。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从化区图书馆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发布馆校合作规范文本
规范馆校合作,推进公共服务连锁联动
为深化馆校2021合作,促进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广州积极探索推进建立相关行业规范。目前,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全市馆校共建条形码管理规则、RFID标签管理规范、技术实施方案、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定,为建立长期健康有序稳定的合作模式提供保障。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依托市、区图书馆及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开展图书馆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培训,实现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统一标准、共同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上机实操、现场教学、沟通交流等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巩固学校图书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广馆校合作,打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注重经验总结,大力推广馆校合作模式。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并推出《广州市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提出力争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和校园阅读高地。经估算,预计到2024年,全市中小学都具备功能完善的图书馆(室),将开展不同方式的“馆校合作”,实现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内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广州“馆校合作”品牌。
深化馆校合作,焕发“一区一策”发展活力
广州市支持指导各区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多元发展,“一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馆校合作”,并给予技术和资源等方面支持,走出了一条既实现统一框架、馆校一体化规范管理,又符合各区需求和特色的“馆校合作”广州模式创新道路。黄埔区将区内105间学校、读者证记录3.18万条、141万册图书纳入全市通借通还服务体系,盘活了中小学图书资产。花都区首创一馆双门“校园+社区”特色服务模式,鼓励学校图书馆开学时间服务于学生,课余时间服务于社区,实现馆校合作效益的最大化。白云区创新打造“微书房”特色品牌,“麻雀”式的微书房在区内幼儿园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荔湾区实现馆校“一卡通”对接,对学生读者进行了学校、班级的精细划分,帮助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黄埔区将区内学校读者证、图书纳入全市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并逐步提高学校图书馆智能化水平
花都区首创一馆双门“校园+社区”特色服务模式,实现馆校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白云区创新打造“微书房”特色品牌,“麻雀”式的微书房在区内幼儿园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荔湾区实现馆校“一卡通”对学生读者进行精细划分,帮助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通过“馆校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大幅度增加了图书供给。下一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进一步落实行动方案和计划,协调市、区两级资源平台整合,多方协调落实馆校合作资金支持,持续打响我市馆校合作一体化品牌。
3月14日,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在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培训班。越秀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曾丽芳,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马光华,以及协会部分理事和区民宗局干部共计50多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工作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一是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汪鲸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辅导授课,着力提升理事们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理解。二是召开理事会议。马光华会长通报了协会2022年工作情况,布置2023年工作任务,金秀玲常务副会长就2023年协会换届工作进行安排,曾丽芳局长对如何做好协会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三是组织调研参观。先后调研参观了天河区龙洞街德和圆民族文旅创意园、越秀区光塔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区等,实地体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越秀区民宗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